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11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390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9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91.
间歇曝气模式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方茜  张朝升  杜馨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7):1411-1418
在不同间歇曝气(IA)模式下.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模拟低碳城市污水.并考察了ORP和pH值的变化规律与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持续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曝气百分数(AF)为0.5和高曝气频率(fIA)的间歇曝气模式下,TN去除率为92%,ORP均值均化程度最好,ORP和pH值的稳定性最强.因此,低曝气百分数和高曝气频率的间歇曝气模式有利于SND过程的持续稳定,且ORP均值的均化程度与ORP和pH值的稳定性可控制SND过程的稳定性.另外,低曝气频率的间歇曝气模式有利于顺序式硝化反硝化(SQN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2.
在落地油污染区,采用曝气法进行了地质环境污染治理。通过曝气前后采样土壤样品、测试结果的分析与对比,研究了不同深度的地下水和土壤中石油类,以及Pb、Cd、Cr、As、Hg等"五毒"元素的污染组分变化,发现曝气法对于土壤石油类污染具有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3.
研究了产酸白腐菌CoriolusSp.S1在开放环境下连续曝气处理造纸黑液。在连续50d处理过程中,产酸白腐菌可以稳定的连续处理黑液,与进水相比,出水中COD降幅最高达到53.73%,脱色率平均可以达到73.74%,木质素去除率达到45.66%,为白腐菌应用于造纸黑液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4.
本文结合调研介绍了当前城镇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中常用的曝气组合方式并进行比较分析,从工艺成熟度、经济效益及系统运行稳定性等角度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体系。根据模型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倒伞表曝+水下推流为最佳曝气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95.
曝气充氧对污水中硫化物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污水中高浓度硫化物对构筑物的腐蚀以及人体的危害,在预处理设施沉砂池中进行曝气充氧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曝气量(3 m3/h、4 m3/h、6 m3/h、8 m3/h)和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10 min、20 min、30 min)对污水中硫化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并探讨硫化物的氧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出水中的硫化物浓度随着曝气量、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大而降低;硫化物的氧化效果随着曝气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最佳曝气量4 m3/h、停留时间30 min时,硫化物平均去除率为94.6%,平均氧化率为83.8%。  相似文献   
196.
采用格栅一旋转固液分离一高效浅层气浮一消解酸化一生化曝气工艺处理高浓度酱厂废水,设计规模为1000 m['3]/h,总排口水质为:pH=7.05、COD<,cr>=71.6mg/L、SS=38mg/L、NH<,3>一N=1mg/L.  相似文献   
197.
曝气强度对AOA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考察了曝气强度为2.5、3.75和5.0 m3.(m2.h)-1条件下,厌氧/好氧/缺氧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AOA MBR)对模拟生活污水同时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强度对AOA MBR中COD的去除无显著影响,去除效率均在90%以上.氨氮的去除效果随着曝气强度的增加而提高,3个曝气强度下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  相似文献   
198.
刘波  王国祥  王风贺  杜旭  凌芬  夏劲 《环境科学》2011,32(10):2971-2978
以南京仙林大学城的重污染河道水体为对象,利用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曝气方式(底泥曝气、水曝气)对水体氮素迁移与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氧和温度升高条件下,底泥氮素主要以NH 4+-N形式向上覆水释放;上覆水NH 4+-N的最大累积量表现为:水曝气〈底泥曝气〈对照,3种工况下上覆水中NH 4+-N的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9.40...  相似文献   
199.
Three lab-scale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VFCWs), including the non-aerated (NA), intermittently aerated (IA) and continuously aerated (CA) ones, were operated at different hydraulic loading rates (HLR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rtificial aeration on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heavily polluted river wate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rtificial aeration increased the dissolved oxygen (DO) concentrations in IA and CA, which significantly favored the removal of organic matter and NH4+-N. The DO grads caused by intermittent aeration formed aerobic and anoxic regions in IA and thus promoted the removal of total nitrogen (TN). Although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CODCr, NH4+-N and TN in the three VFCWs all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HLR, artificial aeration enhanced the reactor resistance to the fluctuation of pollutant loadings. The maximal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CODCr, NH4+-N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i.e., 81%, 87% and 37%, respectively) were observed in CA at 19 cm/day HLR, while the maximal TN removal (i.e., 57%) was achieved in IA. Although the improvement of artificial aeration on TP removal was limited, this study has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artificial aeration to VFCWs treating polluted river water, particularly at a high HLR.  相似文献   
200.
为了研究常州市老城区典型河道—北市河的黑臭现象发生原因,采用自主研发的一套滞流型河道沉积物污染释放与抑制装置,通过综合黑臭指数分析表明黑臭现象的发生耗时很长,由此推断导致水体黑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外源污染物的排入。此外还从曝气深度和净化剂2个方面出发,研究其对黑臭的控制作用。在实验装置中选定距表面50 cm、100 cm、150 cm 3个深度,采用间歇纯氧曝气方式对水体进行处理,水质变化情况表明采用100 cm深度进行曝气对水体黑臭的控制效果最好。在净化剂比选实验中,在实验柱中分别投加商品钝化剂、过氧化氢、过氧化钙,并设置空白对照实验,监测水质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净化剂的优选,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钙的净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