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11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390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9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21.
曝气催化铁内电解法预处理混合化工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叶张荣  马鲁铭 《化工环保》2004,24(6):433-435
采用曝气催化铁内电解法对上海某工业污水场的进水进行预处理,降低了后续生化处理中难降解有机物的负荷,并较大程度地去除了正磷酸盐。废水中的有机物及正磷酸盐在两周的稳定运行中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52%和70%。废水经预处理后,pH平均上升0.5。  相似文献   
222.
研究了苯胺法生产促进剂M废水的治理 ,通过采用树脂吸附 NaClO曝气氧化二级处理工艺 ,分步去除有机污染物和硫化物 ,废水出水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根据实验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 ,氧化阶段的实验结果还证实Na ClO曝气氧化较NaClO搅拌氧化具有更高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223.
采用塔式曝气活性污泥法进行了啤酒废水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塔式曝气活性污泥法可有效处理啤酒废水。对进水COD平均浓度1052mg/L的啤酒废水,在水力停留时间为6.4h的情况下,出水COD去除率即可达91.98%,同时此工艺还能减少污泥排放量。整个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224.
CAST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原理及设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CAST工艺在湖州市东郊污水处理厂应用的情况。结合该厂水质、水量等特点 ,分析了CAST工艺的原理及CAST工艺池型、曝气系统、撇水系统、混合液回流、污泥排放系统的选择与设计 ,并总结了该工艺的优点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25.
为了提高低C/N(3.0~3.5)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效率,对设置选择池和厌氧池的氧化沟工艺采用了微孔曝气加搅拌的实验方式和连续流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通过对总循环周期(tc)、曝气率(fa)以及出水稳定性的分析讨论,得出TN负荷在0.02 kg N/kg MLSS·d下,控制氧化沟曝气时间与总停留时间比在40%左右时,能实现80%以上的除氮率和35%以上的除磷率.与连续曝气氧化沟相比,不仅出水水质更好,而且节省能量.  相似文献   
226.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模拟精对苯二甲酸(PTA)废水,考察了曝气量、沉降时间、进水方式等对对苯二甲酸(TA)生物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TA质量浓度小于1500mg/L的废水,采用完全曝气SBR运行4h,TA和COD的去除率均能达到95%以上,TA平均去除速率随TA浓度的增加而增大。TA质量浓度为1500mg/L时,曝气量、沉降时间和进水方式是影响其降解效果的主要因素。采用SBR处理高浓度PTA废水可克服污泥膨胀和抗冲击负荷能力弱的问题,且系统的稳定性和PTA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27.
低有机负荷下三槽式氧化沟运行参数的调整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唐山某污水处理厂进水的有机负荷远低于设计运行进水条件,致使三槽氧化沟运行不正常。针对这种情况,对低有机负荷状态下三槽式氧化沟的运行参数进行了调整,探索出了低有机负荷状态下三槽式氧化沟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28.
针对实际印染废水,进行催化铁内电解法进行曝气与不曝气2种不同处理工艺对比试验,测定了预处理前后废水的CODCr、色度、磷酸盐、氨氮、pH值等指标。结果表明,曝气催化铁内电解工艺优于不曝气的工艺,对废水中的CODCr、色度和磷酸盐的去除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29.
连续曝气下河水水质及睡莲生理响应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现场实验方法,在春、夏、秋三季测定了6个睡莲(Nymphaea tetragona L.)植物净化槽(曝气、非曝气)中睡莲的叶绿素(Chl)、可溶性蛋白(SP)含量与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氮磷积累、生物量、根长、茎高、叶长、分蘖数、根密度等生物学指标及对应的水质常规理化指标,探讨了连续曝气下睡莲的生理响应及河水水质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连续曝气明显影响了睡莲的生理特性,导致净化槽中水质发生相应变化,且影响程度与睡莲生长状况的季节变化相关。曝气槽中睡莲植物的根长、茎高、叶长较短,叶片Chl-a、Chl-b、SP含量下降,而根组织POD、CAT活性升高,氮磷积累、生物量下降,分蘖数、根密度下降;春、夏季曝气对睡莲的影响相对较小,曝气槽中TN、NH4+-N浓度低于非曝气槽,而TP、溶解性P浓度明显升高;秋季曝气对睡莲的影响较严重,曝气槽中TN、NH4+-N、TP、溶解性P浓度均高于非曝气槽。研究结论为在污染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实践中,针对水生植物生长状况的季节变化而进行曝气方式调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0.
为了研究非稳定状态下生物除磷的特点,采用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通过不同的进水方式(连续进水和瞬时进水),系统地考察了进水体积、NOX-N、限制曝气等因素对除磷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3±0.5)℃、pH为7.0~8.0时,厌氧搅拌期连续进水的比释磷量(单位质量污泥(以MLSS计)的释磷量(以PO43-P计))比瞬时进水时高出42.11%。在运行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厌氧搅拌期的比释磷量与每周期进水体积无关。相对于连续进水,瞬时进水更有助于促进微生物利用有机底物进行自身的生长。限制曝气对连续进水和瞬时进水的释磷过程都存在明显的影响,在DO小于0.1mg/L的情况下,2者的比释磷量相对非限制曝气时分别降低了57.14%和55.56%。在连续进水时,NOX-N的反硝化结束伴随着释磷速率的突然升高。利用贮存作用并不能每次都成功地抑制丝状菌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