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11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390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9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田颖  王珅  徐期勇 《环境科学》2014,35(11):4365-4370
通过实验室模拟填埋柱,将厌氧生物反应器与上层曝气式生物反应器进行对比研究,以探究好氧预处理-厌氧运行方式下生物反应器内固体垃圾、渗滤液性质以及填埋气回收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厌氧生物反应器A1受酸抑制影响,实验过程中几乎无甲烷气体产生,垃圾层沉降高度5.4 cm,且主要归结于垃圾自身重力下的压实作用,渗滤液COD、VFA浓度高达70 000 mg·L-1和30000 mg·L-1,尚未出现降低趋势.好氧预处理则有效缓解了填埋柱内酸抑制现象,垃圾降解速度明显加快,产甲烷环境于曝气60 d内建立.至反应器运行结束,垃圾层沉降高度11.5 cm,渗滤液COD、VFA浓度分别降低至14000mg·L-1和8900 mg·L-1,甲烷累积产量61976 mL,回收利用率高达95%以上.然而,上层曝气式生物反应器操作模式相对比较复杂,其反应器运行效果还受到回灌操作和曝气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需调节渗滤液回灌操作与曝气条件以实现反应器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592.
张磊  张明  刘春  张静  刘俊良 《环境科学》2014,35(8):3024-3030
SPG膜微气泡曝气生物膜反应器是微气泡曝气与废水好氧生物处理结合的可行方式.本研究采用SPG膜微气泡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模拟生活废水,探讨运行条件、SPG膜污染及膜孔结构变化等因素对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通量、进水有机负荷、填料类型及床层孔隙率对COD去除性能影响较小,各运行条件下COD平均去除率保持在80%~90%.随着空气通量降低或进水有机负荷提高,溶解氧(DO)浓度显著下降,造成氨氮去除性能恶化,其平均去除率可由80%~90%降至20%~30%;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受此影响,总氮(TN)平均去除率也由30%~40%降至20%左右.此外,采用环形填料并提高床层孔隙率,有助于改善污染物去除性能.低空气通量或高进水负荷条件下,微气泡曝气的氧利用率接近100%.长期运行中,SPG膜表面生物膜生长及有机物累积会造成SPG膜污染,而在线清洗中碱性NaClO溶液侵蚀SPG膜孔结构,使SPG膜的平均孔径及孔隙率显著增大,从而影响SPG膜空气通透性.  相似文献   
593.
刘春  张晶  张静  陈晓轩  张磊  曹丽亚 《环境科学》2016,37(7):2632-2638
运行中试规模微气泡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校园生活污水,对其运行性能进行评估,并与传统生物处理工艺比较.结果表明,采用中试系统处理校园生活污水原水时,平均COD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57.0%和2.68 kg·(m~3·d)~(-1),平均氨氮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17.4%和0.17 kg·(m~3·d)~(-1),平均TN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15.8%和0.21 kg·(m~3·d)~(-1),平均氧利用率达到100%.采用中试系统处理可生化性较差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水,平均COD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46.0%和1.53 kg·(m~3·d)~(-1);平均氨氮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17.1%和0.32 kg·(m~3·d)~(-1);平均TN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14.1%和0.28 kg·(m~3·d)~(-1);平均氧利用率高于50%.由于微气泡曝气能够加速氧传质过程并提高氧利用率,因此相同进水条件下,中试系统污染物去除能力显著优于传统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和传统曝气生物滤池工艺.  相似文献   
594.
曝气稳定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曝气控制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怀正  姚淑君  徐祖信  陈卫兵 《环境科学》2012,33(10):3484-3488
通过试验研究曝气稳定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水力停留时间、曝气过程中塘内溶解氧和污泥浓度分布以及不同曝气周期对处理效果影响等问题,以期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和经济的能耗.结果表明,本试验曝气稳定塘条件下,4 d为本曝气稳定塘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间歇运行中曝气时间应该大于15 min,曝气稳定塘中各点在2~10 min内污泥浓度可逐渐达到平稳,各污染物去除效果最好的曝气周期为0.5 h曝气/1.0 h停气.  相似文献   
595.
采用超声波-Fenton试剂-曝气相结合处理保险粉生产废水。探讨了超声波-曝气对保险粉生产废水处理的协同作用以及多种因素对保险粉生产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100mL COD为11500mg/L的废水(初始pH=5)在超声功率为200W下,辐射60min,H2O2用量1.3mL,FeSO4用量为0.06g的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83%。  相似文献   
596.
为研究反应周期内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过程的持续稳定性,试验以模拟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于恒定气量连续曝气的SBR反应器内,在反应周期内恒定不同曝气量的条件下,考察氮转化规律和DO、ORP及pH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ND持续稳定的时间和TN去除率随曝气量的增加而减少和降低,DO、ORP和pH曲线上出现的折点可预示SND过程的结束和完全硝化反应的开始,而pH曲线上的"谷点"可预示硝化反应的结束。由此可知,在恒定气量连续曝气模式下,SND的持续稳定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延续到反应周期结束,但可用DO、ORP和pH值作为SND过程持续稳定程度的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597.
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浓度高、色度深、碱性大、水质变化大、成分复杂等特点,属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印染废水治理方法研究与应用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种完整的处理工艺,该处理工艺采用物化与生化技术相结合并以生化处理为主的优化组合,并以实例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598.
DAF—A/O工艺在饮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混凝气浮-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某饮料废水,工程实践证明: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操作简便、能耗低等优点,是处理该类饮料废水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99.
对膜生物反应器提出了合理改进,采用射流曝气为反应器充氧,并对改进后的MBR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MBR对COD、氨氮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对COD的去除率能保持在95%以上,氨氮的去除率维持在99%以上。反应器运行的前期生化反应在对COD的去除起主导地位,但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膜对去除COD的贡献率增大。  相似文献   
600.
在强化污水治理力度、大力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同时,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应受到关注;作者分析了污水处理曝气过程产生的废气和排放量,以及废气含有的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污水处理废气进行研究及治理的新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