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23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无人机探空和数值模拟天津一次重污染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污染发生在边界层中,边界层热力和动力垂直结构对重污染天气形成有显著影响.本文基于无人机探空、地基遥感观测和数值模式,开展天津地区2019年1月10~15日重污染过程期间边界层垂直结构及污染成因分析,以期加强北方沿海城市边界层过程对重污染影响规律认知,提升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准确率.结果表明:大气温度层结对重污染天气形成、持续和消散有显著影响,此次过程伴随逆温层的发展和消散,PM2.5高浓度区白天向大气上层发展,高度可达300 m以上,夜间向近地面压缩,高度在100 m左右;雾天气出现并在白天维持,改变了边界层垂直结构特征,雾顶逆温的持续存在抑制了污染物向大气上层扩散,使得白天湍流垂直混合过程贡献明显下降,导致近地面重污染天气维持和发展;过程期间区域输送贡献率为66.6%,边界层垂直结构与重污染天气区域输送密切相关,区域污染物输送高度主要出现在边界层顶部以及雾顶逆温层以上的大风速层处,且随着边界层和雾顶抬升高度的变化,通过下沉运动影响地面,形成北部弱高压天气控制下静稳天气区域输送;边界层垂直结构影响冷空气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S3阶段雾顶的强逆温导致冷空气无法通过湍流切应力传导到地面,在高低空存在明显的风速差,冷空气影响地面时间延后,作用减弱,重污染天气无法彻底缓解.  相似文献   
82.
近年来,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海域使用状况日新月异,传统的人工监测已经不能满足海域使用变化的需求.如何快速、实时了解我国沿海海域使用现状,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决策依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航空遥感因其快速、灵活、宏观等特点被应用到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来.本文在充分了解归纳国内外高分辨率遥感信息提取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适合航空遥感数据信息提取技术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  相似文献   
83.
航空相机载荷舱热环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详细分析航空相机主体热设计的关键边界条件--航空相机载荷舱的热环境。方法通过载荷舱的热平衡方程,分析影响载荷舱热环境的主要因素,系统地总结适用于工程应用的分析方法。结果对于辐射热环境需考虑大气透明度、地面状况等因素,对流热环境可采用Hilbert提出的经验表达式计算载荷舱背风面的对流换热系数,气动热环境采用Eckert参考焓法估算载荷舱的气动热是合适的,且宜采用电热防冰系统及热空气加热防结露系统。结论该研究结果是航空相机主体热设计的基础,适用于对各类航空相机载荷舱热环境分析和环境控制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84.
利用航拍技术与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技术相结合,通过对航拍照片的校正、DEM(DigitalElevationModel,数字高程模型,简称DEM)高程数据提取、占地面积与土地利用状况分析、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土方量的测算等,探讨了航拍技术在油气田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5.
杨宇轩  鲁义  李敏  周荣义  刘勇 《安全》2021,42(3):51-54
为使高空防坠落装置技术更成熟、应用更普及,笔者对高空防坠落装置的类型特点、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导向型防坠落装置存在使用环境受限,导轨维护困难,无法“高挂低用”等问题;速差式防坠落装置存在易发生“钟摆效应”,收绳速度不可控等问题。提出导向型防坠落装置要采取材料优化、智能化、改变制动方式等改进措施;速差式防坠落装置要采取重新设计防坠落器结构、加入速度控制模块、加入角度模块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