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560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812篇
基础理论   88篇
污染及防治   211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不同雨强条件下太湖流域典型蔬菜地土壤磷素的径流特征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杨丽霞  杨桂山  苑韶峰  吴业 《环境科学》2007,28(8):1763-1769
以太湖流域典型区域无锡市近郊区鸿声镇的蔬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雨强对菜地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时间随雨强的增大呈幂函数减小(R2=0.99),径流量在雨强较小时,缓慢上升,但随着雨强的增大急剧上升,在雨强0.83、1.17和1.67 mm·min-1时,总磷(TP)和颗粒态磷(PP)都表现为初始流失浓度较高,随降雨历时延长略有下降,最终趋于稳定,而在大雨强2.50 mm·min-1时,TP和PP呈现波浪式起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在整个降雨-径流过程中,溶解态磷(DP)变化比较平缓,占TP的比例为20%~32%,而PP占TP的比例为68%~80%,其变化规律与TP相一致,由此可见,PP是土壤磷素流失的主要形态;通过对比不同雨强下不同形态磷素的流失率,发现TP的流失率,大雨强2.50 mm·min-1是小雨强0.83 mm·min-1的20倍,而DP的流失率,却是33倍,这表明随着雨强的增加,加速土壤PP流失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DP的流失,主要原因是降雨前表施磷肥,使得磷肥中大量的无机态磷溶解释放到水环境中,增加了DP的流失,从而会加重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52.
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在小试曝气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器中成功培养出的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工艺稳定运行时,亚硝化颗粒污泥的VSS/SS稳定在80%左右,粒径大于1.0 mm的颗粒污泥约占总数的70%,粒径大于0.8 mm的颗粒污泥的湿密度约为1?022 kg/m3.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亚硝化细菌主要分布在颗粒污泥的表层,而硝化细菌则分布在表层之下;最大可能数结果显示,亚硝化工艺稳定运行时亚硝化细菌的数量远多于硝化细菌,甚至可高于硝化细菌4个数量级以上.上述结果表明,硝化细菌(AOB和NOB)以接种的产甲烷颗粒污泥或其碎片为载体,通过在其表层附着生长,最终形成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53.
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人工合成模拟废水对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MBR)的运行特性和膜污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HRT为6h,溶氧浓度为4~6mg.L-1,COD的容积负荷为7.24kg·(m3·d)-1的条件下,COD的去除率可达96%以上.当NH3-N的容积负荷为0.17kg·(m3·d)-1时,NH3-N的去除率可达60%.COD/N比的变化,对好氧颗粒污泥MBR的COD及NH3-N去除率基本没有影响.稳定运行过程时,MBR中好氧颗粒污泥浓度(MLSS)基本维持在14~16mg·L-1.较高的污泥浓度和颗粒污泥内部缺氧和厌氧环境的存在,使MBR中硝化和反硝化过程能同时存在.同时,比较了2种不同形态的活性污泥(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在MBR运行过程中膜通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颗粒污泥MBR膜通量的下降速度明显比絮状污泥MBR的下降速度慢很多,且通过空气反冲或用水清洗即可使通量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54.
李光伟  刘和  云娇  李秀芬  陈坚 《环境科学》2006,27(4):794-799
研究了五氯酚(PCP)对好氧颗粒污泥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借助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考察了PCP存在时好氧颗粒污泥细菌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PCP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大于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好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群数量随着PCP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氨氮和COD去除率的变化与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相吻合.根据对PCP的敏感程度,好氧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可分以下几类:①对PCP高度敏感的微生物,可能是MicrobacteriumStreptococcus等以及2种未被报道的菌种;②对PCP中度敏感的微生物,可能是CorynebacteriumNevskia等以及1种未被报道的菌种;③对PCP低度敏感的微生物,可能是MycoplasmaExiguobacterium等以及1种未被报道的菌种;④对PCP耐受性强的微生物,这类微生物主要是13个末端限制性片段(69、71、82、175、198、241、229、232、233、240、245、269、449bp)所代表的微生物,PCP浓度为30mg/L时,长度为82bp和175bp的片段的相对面积分别22.7%和13%,所代表的微生物已经演替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55.
好氧颗粒污泥在生物强化除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近年来好氧颗粒污泥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结构特征,并从生物除磷、反硝化除磷和沉淀作用三方面对好氧颗粒污泥除磷现象进行探讨。旨在为好氧颗粒污泥在生物强化除磷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56.
SBR处理生活污水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SBR,以生活污水为进水,在常温条件下,接种苏州某污水厂活性污泥,对好氧颗粒污泥进行培养,并对反应器的运行效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经100多天的运行,培养出粒径在4~8 mm间,结构松散,外观灰白色的好氧颗粒污泥;用城市生活污水培养的颗粒污泥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好,无明显的脱氮除磷能力。  相似文献   
57.
针对以糖蜜配制的半人工黑水生物处理时除磷效率下降和污泥膨胀的现象,利用序批式反应器(SBR)进行了实验分析,比较了以蔗糖和糖蜜为主要碳源时除磷效果的差异,并探讨了污泥膨胀发生的原因。研究表明,以糖蜜为主要碳源配制模拟黑水时的除磷效果比蔗糖为碳源时差,主要是由于GAOs的竞争性代谢所致。以糖蜜为碳源的条件下,污泥的胞外聚合物含量是正常活性污泥的一倍以上,导致污泥沉降性能变差;糖蜜碳源时的夏季高温条件下丝状菌大量生长也是导致污泥膨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8.
连续流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运行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连续流完全混合反应器(CSTR)中,采用不同进水方式,以乙酸钠作为碳源配制的人工配水作为原水,对好氧颗粒污泥的运行效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不同进水方式运行的2个反应器在颗粒污泥出现后,运行效能差别不大;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运行高效稳定,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5h、COD容积负荷为1.0kg/(m3·d)的条件下,对COD、TP、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0%、85%、95%和60%,并具有明显的脱氮除磷效果;反应器中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  相似文献   
59.
秦皇岛市天然矿泉水水质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皇岛市天然矿泉水主要赋存在早太古代的花岗岩和变质岩的构造裂隙与风化裂隙之中,有锶、偏硅酸、锶及偏硅酸、锶溴及偏硅酸等4种类型。矿泉水水源地数量较多,水质优良,但开采程度较低,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0.
生物处理单元采用水解酸化、多级串联接触曝气、连续流的除磷脱氮A2/O工艺,并辅以外排厌氧富磷污水侧流除磷,开发了一个新型的具有强化除磷脱氮功能的污泥减量HA—A/A—MCO工艺。用该工艺处理校园生活污水发现,在SRT60d、进水COD316~407mg/L、NH4+-N30~40mg/L、TN35~53mg/L、TP8—12mg/L的条件下,出水COD≤18mg/L、NH4+-N≤2.1mg/L、TN≤10.3mg/L、TP≤0.44mg/L。研究还发现,水解酸化池处理产生的VFA能有效促进生物除磷脱氮,导致厌氧释磷量达57mg/L,进入化学除磷池的侧流液量仅相当于进水量的13%;系统最主要的脱氮形式是SND和缺氧反硝化,SND脱氮占脱氮总量的50%,缺氧反硝化占26%;HA-A/A—MCO系统有效实现了生物相分离,并利用生物捕食作用获得较低的污泥产率,0.1gMLSS/gC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