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14篇 |
免费 | 212篇 |
国内免费 | 62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14篇 |
废物处理 | 153篇 |
环保管理 | 339篇 |
综合类 | 1454篇 |
基础理论 | 241篇 |
污染及防治 | 308篇 |
评价与监测 | 85篇 |
社会与环境 | 21篇 |
灾害及防治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76篇 |
2020年 | 65篇 |
2019年 | 79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104篇 |
2015年 | 87篇 |
2014年 | 128篇 |
2013年 | 158篇 |
2012年 | 191篇 |
2011年 | 165篇 |
2010年 | 150篇 |
2009年 | 148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173篇 |
2006年 | 123篇 |
2005年 | 119篇 |
2004年 | 115篇 |
2003年 | 111篇 |
2002年 | 106篇 |
2001年 | 78篇 |
2000年 | 81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负载型颗粒活性炭催化过硫酸钠氧化降解橙黄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颗粒活性炭(GAC)上负载氧化铁,并以此作为催化剂(Fe/GAC)在常温常压下催化过硫酸钠(PS)产生硫酸根自由基降解偶氮染料橙黄G。研究了体系pH、氧化剂浓度、催化剂浓度对橙黄G去除率的影响,并且对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Fe/GAC/PS体系中,[OG]0=0.2 mmol/L,[GAC]=1 g/L,[PS]0=2 mmol/L,降解2 h后OG去除率为99%,且有较高的矿化率;随着氧化剂浓度和催化剂浓度的增加,OG的去除效率提高;催化剂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利用扫描电镜(S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可以看出在活性炭上成功负载氧化铁。利用化学分子探针竞争实验鉴定催化反应中的活性物种SO4-·和OH·。 相似文献
42.
采用玉米芯为碳源,聚乙烯醇(PVA)为包埋载体,饱和硼酸(H3BO3)为交联剂,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污泥(SRBS)、铁屑、麦饭石共固处理合成煤矿酸性废水的最优配比与机理,并分析了固定化过程中小球稳定性及活性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SRBS投加量是影响处理效果的最显著因子,当投加30%SRBS、2%铁屑、3%麦饭石时SO42-、Mn2+去除率分别为94.13%和84.39%,溶液pH为7.03,未检测出Fe2+;随着交联时间的延长,小球膨胀率及SO42-还原率分别呈线性与指数下降,从保持小球稳定性与活性角度考虑,可将交联时间设定为4~8 h;该法可为市政污泥的处置以及生物法处理煤矿酸性废水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3.
44.
David Pimente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1995,8(1):17-29
Less than 0.1% of pesticides applied for pest control reach their target pests. Thus, more than 99.9% of pesticides used move into the environment where they adversely affect public health and beneficial biota, and contaminate soil, water, and the atmosphere of the ecosystem. Improved pesticide application technologies can improve pesticide use efficiency and protect public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45.
46.
通过硫酸盐生化代谢过程中涉硫组分(SO42-、SO32-、H2S、S2-、S2O32-、微生物含硫)等代谢特性模式研究,揭示了代谢过程中的主要限速步骤及过程代谢产物演替规律。SRB还原过程中限速步骤主要为亚硫酸根转化为硫化氢的过程,利用氮气吹脱硫化氢后,反应终点时各涉硫组分占总硫的51.38%,硫离子的量增加了2.09倍,硫酸根的去除率从83.5%提高到91.24%,亚硫酸根浓度呈现出降低的趋势;pH明显上升,并最终达到8.31,而无吹脱硫化氢的反应器最终pH为6.87。反应器中脱硫弧菌为优势菌,硫化氢被吹脱后,微生物在目、科、属水平上优势菌得到提高,硫化氢的存在抑制了优势菌的增殖。 相似文献
47.
氯化铁和硫酸铁对酸性土壤中有效态镉和铅污染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泡实验法研究了氯化铁和硫酸铁对酸性土壤中有效态镉和铅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氯化铁和硫酸铁均能有效去除土壤有效态镉和铅污染,Fe(Ⅲ)用量为50~100 mmol/kg时,有效态Cd和Pb的去除效果可达70%~96%。氯化铁和硫酸铁能去除土壤中的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强有机结合态Cd和Pb及交换态Cd。氯化铁和硫酸铁对Cd均既有洗脱修复作用又有固定修复作用,且洗脱修复作用的贡献稍大;氯化铁用量较小时(50 mmol/kg)对Pb既有固定修复又有洗脱修复作用,固定修复作用稍大;用量较大时(100 mmol /kg),对Pb只有洗脱修复作用。硫酸铁对Pb的修复作用则以固定修复作用为主,洗脱修复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48.
B.F. Prendergast W.G. Yendol S. Maczuga R.C. Reardon W.H. McLane D.R. Miller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B》2013,48(3):359-376
Abstract A twenty hectare forest block in central Pennsylvania was aerially sprayed with diflubenzuron (Dimilin 25W®) at the dose of 33.23g A.I./ha in 9.4 litres/ha. Leaf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upper and lower canopies of 27 oaks and understory within this block on the day of spray, May 29, 1991. Canopy leaves were also collected on May 31, June 10, July 29 and September 26, 1991. Recovery of diflubenzuron residues on fortified canopy‐leaf and litter‐leaf samples using analytical techniques employed in this study averaged 87.4% (SE = 7.5%) and 66.2% (SE = 8.2%), respectively. On the day of spray, diflubenzuron residues on the upper canopy, lower canopy and understory averaged 81.18, 39.65 and 8.35 ng/cm2, respectively. Diflubenzuron residues on canopy‐leaf samples collected 2, 12, 61 and 120 days post‐spray averaged 14.83 (SE = 10.19), 16.75 (SE = 9.95), 12.84 (SE = 8.25) and 11.20 (SE = 7.52) ng/cm2, respectively. Diflubenzuron residues on litter‐leaf samples collected after leaf senescence ‐ 169 and 323 days post spray contained measurable amounts of diflubenzuron in 51 and 59% of the samples, respectively. Of the samples with measurable amounts of diflubenzuron, residues averaged 1.36 (SE = 2.44) and 0.65 ng/cm2 (SE = 0.73)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49.
50.
用离子色谱技术对北京市2001~2002年大气PM2.5中7种水溶性有机物(WSOC)(甲酸、乙酸、甲磺酸、乙二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及12种无机离子(F-、Cl-、NO2-、NO3-、SO32-、SO42-、PO43-、Na 、NH4 、K 、Mg2 、Ca2 )的污染水平进行了同步测定.结果表明,SO42-、NO3-及NH4 为PM2.5中主要的水溶性物种,分别占PM2.5质量的10.6%、7.4%和5.7%;7种WSOC的浓度为0.011~0.118靏/m3,占PM2.5质量浓度的0.01%~0.1%,其中浓度最高的为乙二酸,其次为乙酸、丙二酸、丁二酸等;对PM2.5各化学组分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的分析表明,PM2.5及OC的高浓度污染均出现在冬季采暖期,而WSOC则出现在夏季;对乙二酸与其他各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乙二酸与SO42-、K 、NH4 、NO3-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r=0.83,0.57,0.49,0.33),而与Cl-、Na 、Mg2 、Ca2 、EC、OC相关性较差(r=0.24, 0.22,0.12,0.05,0.13,0.10).由乙二酸季节变化特征及与其他物种相关性等特征初步推断,北京市PM2.5二元羧酸的主要来源为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二次污染物,而非来源于机动车、海盐或土壤的一次排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