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81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39篇
综合类   204篇
基础理论   113篇
环境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107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751.
基于计量经济学理论对安全生产工作认识(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全生产监管行为必然发生成本支出,包括立法与执法成本、对企业监管行为带来的社会成本和政府干预行为产生的寻租成本等,其成本与代价之高实际难以估量。 安全生产监察执法策略,既要遵循法治的严肃性,也必须考虑到企业和公众,尤其是约束对象的反映,还要考量执行难度和行政资源支出,并能使多数人从执法和守法中受益,否则会严重影响其执行力,甚至可能成为一纸空文。置信度较低的执法活动,不但效果有限,而且可能损害政府的公信力,使“政府失灵”。 政府经常运用权力强化各类安全生产行政审批,这在加大了干预力度同时,为寻租活动创造了机会,为腐败提供了土壤,可能产生新的风险,行政许可对安全监管工作是双刃剑。 安全生产工作中,政府与企业之间呈现博弈关系。无论政府和公众,还是企业都不愿见到发生伤亡事故,安全监管部门应因势利导,充分考虑到企业利益与立场,运用灵活性的管理策略,首先要使大多数企业都能达到法规要求,其次让少数条件较差或不主动守法企业也能感到压力,甚至受到处罚,转而被迫加大投入,达到安全生产法规要求,逐渐实现“纳什均衡”,使安全生产监管成本与效益达到一种“帕累托最优”。 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监管应设计为一种激励相容机制,使每个参与方在追求各自利益的同时,也能达到总体设定目标。政府安全监管主要角色之一是指导各类安全生产资源有效配置,这些激励机制包括:要求企业建立安全承诺机制;基于分离均衡机制对企业实施分级监管;在事故分析中,参照“汉德法则”,理性判定事故责任,激发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主动意识和守法自觉性等。 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建立全过程的绩效评估机制,重视安全监管工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752.
航空公司安全监督人员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促进航空公司安全监督人员更好地履行安全监督职责,针对员工绩效评价中的指标确立和权重合理量化问题,建立了包括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在内的更全面的指标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并给出综合评价分值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可以用于难以定量指标的权重的确定,提高了绩效评价的合理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753.
谢家智  周振 《灾害学》2009,24(4):15-19,57
通过借鉴行为经济学前景理论分析框架,构建了判定农业巨灾风险下农民风险态度的抽象模型。分析表明,面对农业巨灾风险,由于外界环境的不确定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对农业巨灾风险的认知能力不足,有限理性的实现程度偏低。同时,受非贝叶斯法则、代表性法则、锚定效应、从众行为和框架效应等的外界偏差性行为显著干扰的情况下,农民非理性选择很大程度上会主导个体的行为,农民极易出现风险偏好的倾向。  相似文献   
754.
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安全生产投资社会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利益相关者分析基础上建立的评价模型指出安全生产投资利益相关者分析的范围、任务和原则,通过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的损益及成本收益分担情况,指出安全生产投资利益调整的目的、方式以及政策建议。对安全生产投资社会评价的研究,不仅完善了安全生产投资的评价体系,也为制定安全生产经济政策、解决我国企业缺乏安全生产投资主动性及投资不足的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55.
通过对安全素质概念的研究,结合电力企业实际,确立了电力企业员工安全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47个三级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层次结构模型,确定相关因子的影响力排序。其结果显示:安全能力是电力企业员工安全素质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安全知识,而安全生理素质和安全心理素质列为最后;该排序基本反映了目前电力企业员工安全素质的实际情况,为控制和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56.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应承担对员工、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为生存而适应制度环境变迁的产物.伴随着制度环境变迁,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经历了无意识期、启蒙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建国以来,中国企业的制度环境经历计划经济体制和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均出现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功能的“失范”,即计划经济时期的“企业办社会”和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下的凸显“经济人本性”.当前,企韭利益与社会利益矛盾的凸显和社会公平公正期望的提升,使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在中国变得日益紧迫、上下关注.党发出了“科学发展”的号召.科学发展这一制度环境,是对中国企韭承担社会责任的期待.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则亟待制度化建设保证,即要求企业产权制度明晰化,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科学化,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化,企业社会责任监督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757.
Abstract: Total Maximum Daily Load (TMDL) implementation generates benefits and costs from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s, which are rarely quantified. This analysis examines a TMDL written to address bacteria and aquatic‐life‐use impairments on Abrams and Opequon Creeks in Virginia. Benefits were estimated using a contingent valuation survey of local residents. Costs were based on the number and type of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BMPs) necessary to achieve TMDL pollution reduction goals. BMPs were quantified using watershed‐scale water quality simulation models (Generalized Watershed Loading Function and Hydrological Simulation Program‐FORTRAN). Based on our projections, the costs to achieve TMDL induced pollution reduction goals outweigh the estimated benefits. Benefit‐cost ratios ranged between 0.1 and 0.3.  相似文献   
758.
Solar radiation management (SRM) has been proposed as a means of last resort against dangerous climate change. We propose a stylized model of intergenerational decision making on SRM research, greenhouse-gas abatement and SRM deployment, under uncertainties about (a) the extent of future climate damage and (b) effectiveness and potential harmful side-effects of SRM. Open-ended research may reveal either that SRM effectively reduces climate damage, or that it would cause more harm than benefits. We find that SRM research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of deployment (“slippery slope”), and derive conditions that it decreases abatement effort in expectation (“moral hazard”). Neither of these provides a rationale against SRM research, though. The rational decision is to perform SRM research, unless (i) discounting is hyperbolic and (ii) the absolute prudence of expected climate damage is smaller than absolute risk aversion. These results generalize to the case where SRM research also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climate sensitivity.  相似文献   
759.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citizenship is employed as an analytical tool to determine what kind of climate citizenship(s) the citizen-directed material in the European Commission’s climate change campaign is constructing. The research material is read, analysed and interpreted through elements attached to environmental citizenship: the realm of activity, political space, depth of activity, level of activity, citizen virtues, citizen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and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limate citizenship is considered mainly as a private sphere activity performed by individuals and consists mainly in small adjustments in daily life. Climate citizens are motivated to everyday-life mitigation by personal benefi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preserving natur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760.
区域品牌已成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资源配置体系的内生视角,在对区域品牌发展的驱动机制进行探讨和构建的基础上,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区域资源禀赋对区域品牌发展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边界,以及制度因素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以期通过探索资源禀赋、制度因素与区域品牌发展的关系,揭示以资源禀赋为逻辑起点的区域品牌发展驱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主效应方面,区域品牌内的品牌声誉、金融支持、技术投入三个资源因素对区域品牌发展均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作用边界方面,公共营销在品牌声誉与区域品牌发展的关系中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品牌声誉对区域品牌发展的贡献随着公共营销能力的提升而增加;市场维护变量在金融支持与区域品牌发展关系中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区域市场维护力度越强,金融支持对区域品牌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并且,两项制度因素均能够显著正向调节技术投入和区域品牌发展的关系,即制度因素与区域品牌发展对技术投入的敏感性具有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的实践启示在于,区域品牌发展的核心驱动要素为区域资源的禀赋状态,区域内的企业、地方政府等利益相关主体应从树立品牌声誉、加强金融支持、提升创新技术投入三个方面来提升区域品牌的成长动力。在推动区域品牌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应锁定在建构主打产品的公共营销体系和维护产品市场交易秩序两个方面,继而为区域品牌成长提供政策环境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