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52篇 |
免费 | 83篇 |
国内免费 | 40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68篇 |
废物处理 | 72篇 |
环保管理 | 407篇 |
综合类 | 1002篇 |
基础理论 | 288篇 |
污染及防治 | 235篇 |
评价与监测 | 82篇 |
社会与环境 | 42篇 |
灾害及防治 | 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68篇 |
2014年 | 115篇 |
2013年 | 172篇 |
2012年 | 142篇 |
2011年 | 145篇 |
2010年 | 115篇 |
2009年 | 130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124篇 |
2006年 | 115篇 |
2005年 | 92篇 |
2004年 | 102篇 |
2003年 | 87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清洁生产审计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状基础上,提出清洁生产的概念,并将清洁生产审计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同时对清洁生产下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及方法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今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2.
土壤原位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原位修复技术是指不经挖掘,直接在污染场地就地修复污染土壤的土壤修复技术,具有投资低,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的特点,是土壤修复的研究热点。土壤原位修复技术主要有淋洗,气相抽提(SVE),多相抽提(MPVE),气相喷射(IAS),生物降解,原位化学氧化(ISCO),原位化学还原,污染物固定,植物修复等。淋洗法主要用于治理高渗透性土壤中的重金属和难挥发降解的有机物。土壤气相抽提和喷射技术适用于处理土壤中的易挥发污染物,并有常与加热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等联用,可以起到促进污染物挥发,增氧促分解的作用。多相抽提法主要用于治理存在大量非水相流体的污染场地,可将土壤中有机相污染物直接抽出。生物降解有生物好氧降解、生物厌氧降解、生物还原降解多种,降解方式由污染物种类和地质条件决定。化学方法可将污染物氧化或还原为低毒无毒物质,周期一般较短。固定污染物可以直接加入药剂反应生成沉淀,也可制造合适条件使微生物生成可沉淀重金属的离子。植物修复主要用于富集重金属,成本低廉,但富集了重金属的植物体的有效利用尚待进一步研究。土壤原位修复需要因地制宜,灵活结合工期、污染情况、地质条件、地面设施等,得出最经济实用的修复方法,并在辅助提高技术上展开更多研究,使原位修复技术更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03.
土壤中稀土元素的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稀土元素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有关土壤稀土元素生态毒性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壤稀土元素的主要来源途径,稀土元素对农田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高浓度的稀土元素会破坏植物细胞膜的性质和结构,影响植物的抗氧化系统,扰乱植物对矿质营养元素的正常吸收和利用,诱使植物细胞发育不良、染色体畸变等现象发生。稀土元素可影响动物的消化、呼吸、生殖、神经、血液和免疫系统等。稀土元素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种类、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等均有影响。探讨了土壤稀土元素的生态毒性诊断方法,目前常见的植物毒性诊断法、蚯蚓毒性诊断法、土壤微生物诊断法、生物标记物诊断法和遗传毒性诊断法等可用来诊断土壤中稀土元素的生态毒性。提出了以后开展土壤稀土元素生态毒性研究应加强的方面:在群落、个体和细胞水平上研究稀土元素对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加强稀土元素生态毒性诊断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探讨,进行稀土元素生物有效性与土壤因素关系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4.
石墨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新兴非金属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学机械性能、超大的比表面积以及潜在的生物相容性,在材料、电子、能源、光学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石墨烯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毒性也随之引起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动物毒性、细胞毒性、毒性影响因素和毒性机制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石墨烯纳米材料可通过气管滴注、吸入、静脉注射、腹腔注射以及口服等方式进入体内,通过机械屏障、血脑屏障和血液胎盘屏障等积累在肺、肝、脾等部位引起急性或者慢性损伤;目前有关石墨烯毒性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线粒体损伤、DNA损伤、炎性反应、凋亡等终点及氧化应激参与的复杂信号通路,不同石墨烯纳米材料的浓度、尺寸、表面结构和官能团等对石墨烯的生物毒性影响不同。鉴于当前该领域研究的局限性,对石墨烯纳米材料生物毒性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进而为石墨烯材料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5.
生物炭对施粪肥土壤中根际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生物炭对施粪肥土壤中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及相互作用的影响,通过黑麦草盆栽试验,比较了添加2%生物炭处理和仅施粪肥条件下,根际真菌的群落演替及分子生态网络. 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处理与不添加生物炭的对照处理中真菌的α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无显著差异.两种处理情况下,子囊菌门(Ascomycota,59. 64%~84. 80%)、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1. 90%~5. 87%)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4. 34%~16. 11%)均为主要菌群.分子生态网络分析表明,相比不添加生物炭的对照组,添加生物炭后的土壤真菌群落具有更复杂的联系且显著增强了种间积极的相互作用(P 0. 05). Mantel检验分析表明,添加生物炭处理中植物根系与真菌丰度和种间相互作用显著相关(P=0. 001).植物根系是影响真菌丰度和相互作用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6.
A Simulation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in Carbon at Landscape Level: A Case Study for Lake Abitibi Model Forest in Ontario,Canad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iaolu Zhou Changhui Peng Qing-Lai Dang Jiaxin Chen Sue Parton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2007,12(4):525-543
Using a case study of the Lake Abitibi Model Forest (LAMF), 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in carbon storage during 1990–2000, and to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estimation of the carbon budget for LAMF's ecosystems.
As well, it provided the information needed by local forest managers to develop ecological and carbon-based indicators and
monit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forest ecosystems. Temporal and spatial carbon dynamics were simulated at the landscape level
using ecosystem model TRIPLEX1.0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he simulate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and
carbon storage in forest biomass and soil were compared with field data and results from other studies for Canada's boreal
for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mulated NPP ranged from 3.26 to 3.34 tC ha−1 yr−1 in the 1990s and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range measured during the Boreal Ecosystem-Atmosphere Studies (BOREAS) in central
Canada. Modeled NPP was also compared with the estimation from remote sensing data. The density of total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was 125.3, 111.8, and 106.5 tC ha−1 for black spruce, trembling aspen, and jack pine in the LAMF ecosystem, respectively. The total carbon density of forested
land was estimated at 154.4 tC ha−1 with the proportion of 4:6 for total biomass and soil. The analysis of net carbon balance of ecosystem suggested that the
LAMF forest ecosystem was acting as a carbon sink with an allowable harvest in the 1990s. 相似文献
107.
从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大宁河、小江、汤溪河及梅溪河139m回水区中段采集水样,经实验室培养后,用丙酮萃取分光光度法和Aquafluor藻细胞活体分析法测定Chla浓度.通过对Chla萃取值(y)和活体值(x)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其回归方程为y=4.15x 2.48,t检验显示回归方程具有线性.在库区次级河流139m回水区富营养化监测中,Chla模拟值与萃取值基本吻合,相对误差<±7%,故可以采用Chla模拟值对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