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57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浙江千岛湖典型生境片断化区域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为材料,研究了水库形成后岛屿化导致的群落生境差异对苦槠AM侵染率的影响以及AM侵染率与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以生境面积为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则不同岛屿生境对苦槠AM侵染率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AM侵染率与岛屿面积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苦槠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在中岛、大岛与陆地间差异显著,但与AM侵染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2.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铁源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e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高砷污染土壤上玉米生长及其吸收磷、砷、铁、锰、铜和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硫酸亚铁并接种AMF显著地提高了土壤有效铁、锰含量,降低了土壤中水溶性砷、磷含量以及玉米地上部砷的含量,并极大地增加了植株对磷的吸收,提高了植株体内磷砷吸收量之比,从而明显地改善了植株的菌根建成和生长状况.在不接种情况下,硫酸亚铁和石灰混合处理显著地降低了土壤水溶性砷、磷含量及根系砷含量,并明显增加了磷的吸收以及磷、砷吸收量的比值,使玉米植株生物量和根长增加的幅度较其它铁源处理时更大.尽管添加铁尾矿砂增加了土壤水溶性磷的含量以及植株磷的吸收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玉米的生长,但这种效果以不接种时更为明显,因而有必要根据土壤的污染程度调整铁尾矿砂的添加量和接种抗性菌株,以强化植物的抗砷能力.  相似文献   
43.
丛枝菌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中的热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发园  林先贵 《生态环境》2006,15(5):1086-1090
随着菌根研究和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利用丛枝菌根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系统综述了当前的几个研究热点:(1)菌根植物吸收和转运重金属的分子机制;(2)AM真菌对超富集植物重金属吸收的影响及其机制;(3)AM真菌对转基因植物重金属吸收的影响及其机制;(4)AM真菌与其他土壤生物在植物修复中的复合作用;(5)丛枝菌根与化学螯合剂在植物修复中的复合作用;(6)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丛枝菌根-植物修复;(7)放射性污染土壤的枝菌根-植物修复;(8)丛枝菌根-植物修复的田间试验研究。在未来的丛枝菌根-植物修复研究中,要筛选优良的宿主植物和与之高效共生的AM真菌,加强相关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并构建高效基因工程菌。  相似文献   
44.
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对云南省会泽县者海镇废弃铅锌矿区的17科21种植物的丛枝菌根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5种植物形成典型的丛枝菌根,占所调查植物的71%;2种植物不确定是否形成丛枝菌根,占所调查植物的10%;4种植物没有形成丛枝菌根,占所调查植物的19%.用湿筛沉淀法从这些植物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了4属20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即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4种,球囊霉属(Glomus)14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1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其中,球囊霉属分离频率为77%,是样地的优势属.在AMF中,疣突球囊霉(G.verruculosum)分离频率最高,在20种植物的根际土中都有发现;此外,聚生球囊霉(G.fasciculatum)的相对多度最大,为56%,具有最强的产孢能力.同时,在13种植物的根中发现了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占调查植物的62%,其中,10种植物同时被DSE和AMF感染.本调查研究表明,AMF和DSE能普遍存在于Pb、Zn重金属污染土壤中.  相似文献   
45.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是生态系统地上地下部的重要连接体,对其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菌种资源的发掘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全球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改变,如二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升高、氮沉降、增温及降水减少/增多等,全球环境变化对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也引起了广泛关注.针对二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升高、增温、氮沉降和降水减少/增多等全球环境变化因子,总结其对AM真菌群落结构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探讨全球环境变化对AM真菌群落的可能作用途径.已有模拟全球环境变化实验研究主要集中于北半球的草原、农田和森林系统.大多研究发现二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升高未对AM真菌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但使AM真菌群落结构显著分异.氮沉降和增温对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表现为降低、无显著影响和增加等多种情况,对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也表现为未显著和显著分异,主要与模拟实验处理方式、增加幅度、土壤养分水平和生态系统类型等因素有关.降水减少未显著影响AM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而降水增加使AM真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分异.这些研究主要注重AM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如何改变等生态现象而潜在机理探索以及热带和南半球不同生态系统下的研究尚不足.另外,鉴于全球变化因子间的关联性,复合因子对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值得重视.(图1表4参113)  相似文献   
46.
丛枝菌根影响纳米ZnO对玉米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卫中  王发园  李帅  刘雪琴 《环境科学》2014,35(8):3135-3141
人工纳米颗粒(engineered nanoparticles,ENPs)能被植物吸收、积累,随食物链进入人体而引起健康风险.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可与陆地生态系统中绝大多数高等植物互惠共生,可能影响ENPs的生物效应.在温室土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施加不同水平纳米ZnO(0、500、1000、2000、3000 mg·kg-1)和接种AM真菌Acaulospora mellea对玉米生长和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中纳米ZnO施加水平的增加,菌根侵染率和玉米生物量均呈降低趋势,根系总长、总表面积及总体积降低,植株体内Zn含量和吸收量逐渐增加,地上部分P、N、K、Fe、Cu吸收量逐渐降低.与对照相比,接种AM真菌均促进玉米的生长,改善P、N、K营养,根系总长、总表面积及总体积增加,并在施加纳米ZnO时增加Zn在玉米根系中的分配比例.本结果首次表明,土壤中纳米ZnO对丛枝菌根具有一定毒性,而接种AM真菌能够减轻其毒性,对宿主植物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7.
纳米氧化锌、硫酸锌和AM真菌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帅  刘雪琴  王发园  苗艳芳 《环境科学》2015,36(12):4615-4622
纳米氧化锌(Zn O)是应用最为广泛但具有一定生物毒性的金属型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之一,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能改善宿主植物矿质营养和增强宿主植物抗逆性,但纳米Zn O和其他锌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以及AM真菌对其生物效应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单一或复合施加纳米Zn O、ZnSO_4(500mg·kg~(-1))时接种AM真菌Funneliformis mosseae BEG 167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Zn O对AM真菌侵染和玉米植株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表现出植物毒性,且与同浓度(500 mg·kg~(-1))下的ZnSO_4作用类似.与非菌根对照相比,接种AM真菌降低了玉米植株的Zn含量或Zn吸收量,且在复合处理中对玉米生长表现出较好的促生作用.结果首次表明,纳米ZnO与ZnSO_4在生物毒性上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而接种AM真菌在二者复合污染时对玉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8.
运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和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喀斯特灌丛生态系统中不同岩性条件下土壤固氮菌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群落结构与丰度的变化,揭示岩性对灌丛生态系统土壤中固氮菌与AM真菌群落结构与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岩性条件下,土壤固氮菌与AM真菌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固氮菌与AM真菌丰度在石灰岩土壤中最大,白云岩土壤中最小,石灰岩-白云岩夹层土壤介于两者之间;同样,不同岩性土壤中固氮菌与AM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土壤Olsen-P、有机碳、黏粒含量与固氮菌丰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土壤全氮、黏粒含量与AM真菌丰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DA分析表明,植物均匀度影响固氮菌群落组成结构,而植物均匀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及丰富度指数影响AM真菌群落组成结构.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岩性主要是通过影响植物与土壤养分来影响土壤固氮菌与AM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及丰度.  相似文献   
49.
菌根真菌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最大的碳库之一。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向大气释放CO2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微小的变化将导致大气CO2浓度的较大波动。菌根是土壤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体,存在于绝大多数植物(90%)的根系和生境中。菌根共有7种类型,其中,在自然界中以丛枝菌根和外生菌根为主。众多研究表明,菌根对土壤呼吸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预测土壤CO2释放速率必须考虑,但却是难以估算的因素。文章总结了有关菌根(包括丛枝菌根和外生菌根)对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进展,对目前所得到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表明菌根真菌侵染植物根系形成菌根后,能提高土壤呼吸的速率,其可能的途径有3条:(1)增强了根系的呼吸,(2)菌根真菌自身呼吸的组分,(3)根外菌丝促进了非根际区土体的呼吸。但是,菌根侵染对根系呼吸敏感性(Q10)影响的研究,大多数则表现为不显著。同时,菌根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通过对不同温度下菌根真菌呼吸速率的分析,表明菌根真菌对温度的升高具有适应性。从目前已发表的报道来看,目前关于菌根对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还非常少,但可喜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意识到了菌根在土壤呼吸中的重要作用。准确评估菌根在土壤呼吸中的贡献,将有助于预测未来在气候变化下,土壤CO2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50.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 on growth, nutrient uptake, and inoculation effectiveness on Phragmites japonica. Spores of AMF strains (Gigaspora margarita Becker &; Hall)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commercial product ‘Serakinkon’. Four treatments, namely, natural soil (NS), natural soil inoculated by AM fungi, sterilised soil (SS) inoculated by AM fungi, and SS without AM fungi inoculation were sele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applied and indigenous AMF on P. japonica. The average colonisation level of P. japonica was 24–33%, whereas no colonisation was found in the SS. AMF colonisation increased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r?=?0.84, p?r?=?0.89, 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