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57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丛枝菌根修复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往往体现出比单纯的植物修复具有更强的土壤修复能力。论文以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对茶园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动力学作用为研究对象,在诺德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建模与参数优化得到针对Zn2+和Hg2+在不同浓度条件下的吸收动力学模型。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发现茶园丛枝菌根的真菌孢子在适中浓度下对重金属的吸收作用最强,并且此时的动力学模型预测误差也最小,最小误差可达2.4%。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用于丛枝菌根土壤修复作用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72.
采用绿豆为供试植物,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与DEHP降解菌对DEHP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试验土壤中添加DEHP含量为100mg·kg-1,试验设AM真菌Acaulospora laelis 90034、降解菌Bacillus sp.DW1和Gordonia sp.DH3单独接种以及互相组合的联合接种处理,同时设置不接种的对照处理(CK).苗后60 d收获植株.结果表明,AM真菌能很好的侵染绿豆的根系,菌根侵染提高了绿豆地上部分的干重,而对根系的干重则没有显著的影响;同时菌根侵染也促进了绿豆的P营养.但接种DW1与DH3对菌根侵染率与绿豆生长都没有显著影响.3种菌剂无论是单独或者联合接种都能显著促进土壤中DEHP的降解,3种菌剂同时接种则对DEHP的降解能达到最好的协同作用,同时也减少DEHP在绿豆地上部分的累积,这为DEHP污染农田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以玉米为供试植物 ,研究了砂培条件下不同丛枝菌根真菌 (Acaulosporalaevis,Glomuscaledonium ,Glomusmanihotis)与不同浓度重金属 (铜和镉 )的相互作用对菌根侵染率、孢子数、根际微生物数量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在不同浓度的铜和镉中 ,G .caledonium的侵染率均最高 ,且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变化较小 ,而它的孢子数在这 3种接种处理中最低 .低量的铜 (0 .0 5mg/kg)可显著地减少不接种、接种A .laevis和G .manihotis的细菌数量 ,却能显著地增加接种处理的真菌数量 .当溶液中铜的浓度大于 0 .2mg/kg时 ,接种处理的真菌数量小于不接种处理的真菌数量 .铜或镉的浓度不同时放线菌数量均有接种远大于不接种 ,其中接种之间放线菌数量相差不大 ,且随重金属浓度增大而变化较小 .无论是不同浓度的铜还是不同浓度的镉的接种处理常有利于增加磷酸酶活性 .重金属浓度低时 ,细菌和真菌数量、磷酸酶活性变化较大 ,高浓度时变化较小 .图 7参 15  相似文献   
74.
在温室条件下以枳〔Poncirus trifoliata(L.)Raf.〕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接种Glomus versiforme和G.mosseae对其生长、碳水化合物和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G.versiforme的组培苗和接种G.mosseae的组培苗分别在第二级侧根和第一级侧根中观察到最高的菌根侵染率、泡囊数、丛枝数和侵入点.两种丛枝菌根真菌都显著提高了茎粗、叶面积、叶片数、根系体积、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两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促进了叶片和根系可溶性糖以及总的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丛枝菌根真菌也提高了叶片和根系中SOD、POD和CAT活性,但显著抑制了叶片和根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G.versiforme对柑橘组培苗生长和碳水化合物的促进效果较好;G.mosseae对组培苗抗氧化酶的促进效果较好.表4参26  相似文献   
75.
丛枝菌根在治理铀污染环境中的潜在作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陈保冬  陈梅梅  白刃 《环境科学》2011,32(3):809-816
随着人们对新能源需求的增加及核能的不断开发利用,放射性核素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放射性核素铀(U)制品及相关废弃物的排放,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并最终威胁到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生物技术,近年来菌根修复技术在污染环境治理方面的可能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概述放射性核素U...  相似文献   
76.
采用接种和不接种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两种模式,研究了菌根真菌对旱稻中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能够明显提高旱稻地上部磷的含量(对照0.84g·kg-1,接种2.23g·kg-1)和地下部(对照0.76g·kg-1,接种1.04g·kg-1)对磷的吸收;降低地上部(对照2.40mg·kg-1,接种0.69mg·kg-1)和地下部(对照8.90mg·kg-1,接种4.87mg·kg-1)中砷的积累;提高磷从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转运能力,从而有效抑制了砷从地下部到地上部的传输。进一步研究发现,菌根真菌还可以降低土壤溶液中AsIII和总砷含量,即菌根真菌能够降低水稻可获得的砷含量,从而减少砷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相似文献   
77.
沙化土壤作为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渡形式,实现其有效恢复对减缓土地荒漠化进程意义重大.本研究显示,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和生物炭已应用于沙化土壤改良过程,但二者联合对沙化土壤改良影响研究较少;此外,细菌和真菌群落在沙化土壤改良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的方法,分别设置对照处理(CK)、单独接种AM真菌处理(RI)、单独施加生物炭处理(BC)和二者联合改良处理(BC_RI),研究不同改良方式对小果白刺(Nitrariasi birica Pall.)菌根侵染率、生物量、矿质营养元素(N、P、K、Ca和Mg)含量及土壤有机碳、营养元素(全N、全P和全K)、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考察细菌和真菌群落在沙化土壤改良过程中的作用,结合多元分析手段,探究不同改良方式改良作用机制,旨在为合理有效改良沙化土壤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接种处理(RI和BC_RI)小果白刺根系均观察到明显的菌根侵染现象,但RI和BC_RI处理间菌根侵染率无显著性差异.与CK相比,RI处理显著增加了小果白刺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N、K、Ca和Mg含量,BC和BC_RI处理显著增加了小果白刺地上部、根部生物量及N、P、K、Ca和Mg含量;BC_RI处理与RI和BC相比,根部生物量及P、K、Ca和Mg含量显著增加.与CK相比,BC和BC_RI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RI处理使得土壤全N含量显著增加了152.54%,BC处理使得土壤全P和全K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2.5%和18.18%.各处理0.25~0.05 mm粒径土壤团聚体比例最高,BC_RI处理能够显著促进大粒径(>0.25 mm)土壤团聚体形成.与CK相比,RI和BC_RI处理显著降低细菌、真菌群落Sobs指数和Shannon指数;各处理细菌及真菌菌门组成及丰度存在显著差异性.RDA及网络分析结果显示,AM真菌、生物炭及二者联合改良方式对土壤基质环境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显著,不同改良方式下微生物分子生态网络关系发生显著变化,不同改良处理中核心物种组成具有差异性;BC和BC_RI较RI处理,网络连接密集程度更高且核心物种组成更丰富;生物炭与AM真菌联合,弱化了Rhizophagus intraradices的核心作用,并增强其他微生物(特别是细菌菌种)的核心地位.SEM结果显示,AM真菌和生物炭施用通过直接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及土壤性质变化的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特别是微生物间的互作关系变化)是导致土壤改良效果差异的主要驱动力.综上所述,不同改良方式对沙化土壤改良效果影响具有差异性,微生物群落在土壤改良过程中具有关键影响作用,AM真菌和生物炭联合对加速沙化土壤生态恢复具有潜在优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Cu污染土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旱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Cu处理水平(0、100和200 mg/kg)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Glomus mosseae对旱稻(Oryzal Sativa L.)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Cu处理下,旱稻菌根侵染率可达69%,随着土壤中Cu添加量增加,旱稻菌根侵染率显著下降(P<0.05)。与未接种处理相比,接种处理显著提高100mg/kg Cu处理下根系生物量以及200 mg/kg Cu处理下地上部分生物量(P<0.05);接种处理显著降低了100 mg/kg Cu处理下旱稻地下部Cu含量,却显著增加了200 mg/kg Cu处理下旱稻地上部分以及地下部分Cu含量(P<0.05)。  相似文献   
79.
赵昕  吴子龙  吴运东  张浩 《化工环保》2018,38(4):369-372
阐述了丛枝菌根真菌(AMF)-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制,重点介绍了AMF-植物联合技术在金属矿区、煤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并对今后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加大AMF-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将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0.
丛枝菌根真菌在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中应用及其作用效果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李少朋  毕银丽  孔维平  王瑾  余海洋 《环境科学》2013,34(11):4455-4459
针对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丛枝菌根真菌与紫穗槐共生状况,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穗槐根系发育的影响及其对煤炭开采塌陷区退化土壤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接种菌根5个月后,接种丛枝菌根促进紫穗槐地上部分和根系生长,提高了紫穗槐根系侵染率;接种区紫穗槐根际土壤中球囊霉素、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显著增加;接种菌根提高了紫穗槐根际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数量明显提高,取得较好的菌根生态效应.接种菌根有利于对矿区根际土壤的改良,促进了矿区生态系统稳定,对维持矿区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