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77篇
综合类   479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社会与环境   140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3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河(湖)长制是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本文在解读河(湖)长制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河(湖)长制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路径的分析框架;然后,以日本琵琶湖-淀川流域为例,分析其治理历程及实施路径;最后,借鉴日本经验,结合中央政策指引,提出河(湖)长制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三步走"战略路径,即加强治理体系建设、强化治理成效落实以及推进可持续发展,从而形成聚焦制度建设、促进利益相关者角色转型以及重塑社会水文化的三点政策建议,旨在为相关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42.
为了研究厚松散层条件下煤矿开采沉陷盆地边界的界定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现场实测资料和误差传播定律,建立了厚含水松散层条件下地表沉陷监测点点位中误差函数模型;以辛置煤矿五采区为工程背景,采用UDEC离散元数值分析方法,揭示了采动程度与边界角之间的协同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国家对沉陷盆地边界的界定并不统一,厚含水松散层条件下,沉陷盆地边缘15 mm的水平移动点可作为沉陷盆地的边界,对于特级保护对象,建议以2 mm下沉点作为沉陷盆地的边界。随着采动程度的增加,沉陷盆地上、下山边界角呈现先缓慢减小再逐渐增加的趋势,二者服从Lorentz函数模型,相关度分别为0.88和0.99,该函数模型能够表达研究区域采动程度与边界角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43.
Background, Aim and Scope Analysis of the morphological, ge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rno River basin has shown the present degraded condition of the area.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 the supply of untreated effluent of domestic,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origin has ensured the presence of high concentrations of pollutants, including heavy metals. The geological context of the catchment area has played a major part in determining the current ec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ublic health problems: while human activity has modified the landscape, the natural order has indirectly contributed to increas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Results and Discussion The health situation is precarious as the basin's inhabitants feed on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products, and use polluted wat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he hazard of contracting degenerative illnesses of the digestive or respiratory apparatus, bacterial infections or some neoplasia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especially in the last five years. Moreover, polluted basin waters flowing into the Bay of Naples increase sea water contamination, thereby damaging tourism, public health and degrading the local littoral quality. Conclusion The overview presented shows how the environmental state of the Sarno River basin gives considerable cause for concern. The basin's complex geomorphologic setting has a direct bearing on local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conditions. The analysis of the available data demonstrates how the physical aspects of the area are closely linked to the diffus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the pollutants, and how the latter ones have a large influence on the hygienic-sanitary conditions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Recommendation and Perspective Specific interventions need to be undertaken to monitor and improve the chemical, phys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conditions of water and sediments, especially in light of the geomorphological vulnerability of the river basin.  相似文献   
944.
Several congeners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 were monitored in 14 different sampling stations of Lake Maggiore, the second largest Italian lake in regard to surface, volume and average depth, using the sentinel-organism Zebra mussel (Dreissena polymorpha). Results revealed a moderate contamination with summation operatorPBDE levels (BDE-17, -28, -47, -66, -71, -85, -99, -100, -138, -153, -154, -183, -190 and -209) ranging from 40 to 447ngg(-1) lipid weight which are similar to those found in environments polluted by deposition or atmospheric transport. The general order of decreasing congener contribution to the total load was BDE-47>-99>-100>-209, which closely reflected patterns observed in mussels collected in freshwater ecosystem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945.
泛长江经济带是由长江经济带衍生出的一个新的"大流域"概念。在我国未来"三纵四横"水网布局的大背景下,泛长江经济带不局限于长江干流,同时还应覆盖由长江源头、干流、支流、人工河渠组成的生态系统的大流域,覆盖范围从原有的9省2市增加至包括青海、西藏、广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广东、北京、天津在内的18省4市。泛长江经济带的形成是区域内各省市经济社会生态关联日益强化的客观体现。为保证泛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高效运作协调发展,建议组建"长江经济带科学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区域内各类规划的制定及重大工程的实施,务实推进泛长江经济带建设。  相似文献   
946.
基于大渡河流域1961~2010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近50a来大渡河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渡河流域的极端降水指数均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波动增加;多年平均值均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增多的分布特征,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存在着区域差异:除强降水日数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均呈现下游增加,上游减小的变化趋势,大渡河流域极端降水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密切相关。大渡河流域各指数突变特征不一致,1d、5d最大降水量突变年集中在1974~1976年前后;强降水日数、极端降水量及极端强降水日数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1984年、1979年及1977年,且突变后呈现明显的增大趋势。大渡河流域极端降水指数周期特征较复杂,但普遍存在5~10a的年际振荡周期和20~25a的年代际振荡周期,且25a是最强的主周期。  相似文献   
947.
基于随机效用理论的赣江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可为建立和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决策依据。在随机效用理论框架下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和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了赣江流域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着重研究了心理距离、心理所有权对支付意愿的影响,引入区位和类别虚拟变量对比分析了异质性支付意愿产生的原因。通过对赣江流域593份样本数据的分析发现,居民感觉河流离自己越远,则其支付河流生态服务价值的意愿越低;居民对河流的心理所有权越强烈,则其支付河流生态服务价值的意愿越高;对水质满意度较低、对环保部门的信任度较高是下游居民支付意愿偏高的主要原因;与赣江的心理距离较远,对环保部门的信任度较低是抗议性响应群体支付意愿偏低的主要原因。研究得到的政策启示在于政策制定者在设计生态补偿制度时应该重视居民支付决策的心理机制,因人因地选择不同的政策工具。从心理上缩短人与河流的距离,提升居民对河流的占有感,都有助于提高赣江流域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948.
针对湖泊流域工业初始排污权配置问题,在分析太湖流域工业初始排污权配置背景基础上,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从多利益相关者合作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一种政策型政府主体监管、经营型政府主体主导、多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太湖流域工业初始排污权政府限额定价合作配置体系。并构建了合作配置体系的概念结构,以及合作配置路径结构,给出实现合作配置路径结构的工作流程结构。进而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保障太湖流域工业初始排污权合作配置体系应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9.
污染控制单元是流域水质目标管理实施的基本单元。为实现流域水生态健康,针对太湖流域特征和太湖湖泊保护的要求,提出以流域水生态功能区为基础、水系完整性原则、管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囊括影响受损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原则、充分考虑现有控制断面原则等5项原则为太湖流域污染控制单元划分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汇水区、水生态功能区边界、水系分布及其流向、污染源、控制断面、县级与乡镇级行政边界等多个指标,在GIS空间分析的支持下进行太湖流域污染控制单元划分的总体技术思路;在划分技术体系的指导下,以兼具丘陵山区和平原地貌的湖州市及其上游的安徽省部分地区为案例研究区,在相关基础数据和空间方法的支持下,将其划分为12个污染控制单元,经过专家咨询、地方验证等多轮咨询反馈和实地察看以及管理试运行,表明污染控制单元划分结果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而评估了各污染控制单元COD、NH4 N、TN和TP污染物的水环境载荷特征,结果表明各单元污染超载严重  相似文献   
950.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创刊二十年来,刊物随着长江大开发的脉搏而跳动,科学地刻画了“长江战略”的实施历程,履行了为开发和保护长江鸣锣开道的“先声”使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长江产业带建设的综合研究”课题组论证了长江沿江产业带的建设目标和途径。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长江沿江已经建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内河产业带,国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动机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同时,长江流域正面临着复杂、艰巨的资源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任重道远。长江流域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有无数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重大课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作为综合性的学术刊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