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89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随着农业活动的发展,对水域生态系统评估成为受农业活动影响区域水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以我国东北典型水稻种植区拉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域,调查分析了全流域范围河流内23个样点的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理化特征,基于优势种和理化指标的冗余分析(RDA)揭示了底栖硅藻群落生态分布特征并对关键影响因子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应用底栖硅藻生物完整性指数(D-IBI)对拉林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底栖硅藻在农业活动区和非农业活动区下的群落结构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D-IBI.研究结果表明,拉林河流域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D-IBI评价结果显示,拉林河流域水体整体健康状况为一般,农业活动会影响河流生态健康状况.其中,拉林河上游为健康,中游区域为较好至一般,下游区域轻度污染至重度污染.D-IBI和多数环境因子及IBI核心指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域环境信息,并适用于受农业活动干扰的拉林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价.  相似文献   
82.
北方深水河流岸边带底栖动物采集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水河流底栖动物的采集比较复杂,采集结果与客观实际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2012年-2015年对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等11个断面15个点位的调查、监测,取得81组有效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总结、研究,发现同一采样点不同方法之间的物种数、群落组成和评价结果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建议深水河流在应用底栖动物开展水生态评价时,应结合采样点的实际情况,尽量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底栖动物的采集,合并统计的数据更能准确的代表采集点位的客观情况,是客观、准确评价水生态环境状况的前提.  相似文献   
83.
海洋污损硅藻附着强度的定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洋底栖硅藻新月菱形藻MMDL533作为模型污损物种,利用显微镜-图像分析软件、平行平板流动装置测定了其在羟基化玻璃表面及改性玻璃上的附着性质。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为20℃时,新月菱形藻MMDL533在羟基化玻璃表面的附着量最大,在1 h的接触时间后达到87±9/mm2;同时,其附着量随着接触时间延长而变大,并在3 h后达到一个较为稳定的值(110±15/mm2左右);当用水流冲刷后细胞的移除率来表征细胞在特定表面的附着强度时,新月菱形藻MMDL533的附着强度随着表面接触角逐渐增大,并在80°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4.
This study provid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benthic insect communities that are present in the impacted reaches of Haggarty Creek.  相似文献   
85.
根据近几年的海洋常规监测数据,确定渤海及黄海北部沿岸底柄贝类体内典型微污染物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36%以上的站点中,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超过国家海洋生物质量第1类标准(15μg/g,湿重,下同),尤其是大连湾和河北新村附近海域贝类体内含量甚至高出第Ⅲ类标准(80μg/g,以湿重计),并且,近年来大部分海域贻贝...  相似文献   
86.
本研究以经济底栖生物菲律宾蛤仔和河蚬为受试生物,分别对不同浓度梯度的海洋和淡水底泥中9种代表性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累积实验;同时采用Tenax连续萃取法研究2类底泥中OCPs的脱附动力学,提供简单、快速评价养殖底泥中OCPs生物有效性的方法,并将Tenax萃取结果与2种底栖生物的累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和河蚬对OCPs的生物-底泥富集因子(BSAF)分别为0.31~1.89和0.12~2.12,且底泥中有机碳标化的OCPs浓度与生物体内脂肪标化的OCPs浓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差。Tenax脱附动力学的结果表明,2类底泥中OCPs的快速脱附比例(F_(rap))均在50%左右,其快速、慢速和极慢速脱附速率常数数量级分别为10~(~(-1))、10~(-2)和10~(-4)。Tenax快速脱附组分与2种底栖生物累积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75,P0.0001),表明Tenax萃取技术可以预测OCPs在底栖生物体内的累积量,并且该方法克服了大型底栖生物累积实验结果重复性较差等缺点。另外通过与基于热力学平衡的方法对比发现,Tenax萃取技术更适用于滤食性或可消化底泥的底栖生物对底泥污染物的富集;同时Tenax 6 h和24 h单点萃取技术可以作为简单快速评价底泥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OCs)生物有效性的替代方法,进一步为养殖领域的底泥污染状况以及相关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和食用风险提供生物有效性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87.
This study applied biomarkers and benthic indices at an area in North Evoikos Gulf, Greece, affected by metalliferous slag disposal. Biomarkers of antioxidant defense (catalase,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and neurotoxicity (acetylcholinesterase) were measured in crabs Liocarcinus depurator. Iron (Fe), chromium (Cr), nickel (Ni), manganese (Mn), copper (Cu), and zinc (Zn) concentrations in sediments and crabs were also measured. High levels of all metals were found in sediments at the disposal area. Metal levels in the crabs were also higher in the disposal area although spatial differences were not as marked as in the sediments. Accordingly, biomarker responses of crabs in the disposal area were also noted suggesting impact on the antioxidant defense of the organisms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 Benthic indices showed disturbance in the disposal area. The combined approach of measuring biomarkers and contaminant levels in the crabs and sediment was complementary to the benthic indices approach providing indications of metal exposure related effects. Our results support the idea that a twofold monitoring approach of assessing both the benthic community structure shifts and the biomarkers and metal accumulation levels may integrate and capture both the structural and the 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dumping onto the benthic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88.
煤层群多重开采上保护层防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煤层群开采所面临的瓦斯灾害问题,基于一般的保护层开采理论,对煤层群中多重保护层开采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同组煤层的多重上保护层开采进行现场试验,通过多参数的考察,对保护效果、保护范围和合理参数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所进行的煤层群开采消除突出危险效果显著,完善了保护层开采的基本理论。研究成果对于对类似开采条件的矿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及瓦斯综合治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9.
采用B-IBI(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结合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无人机)遥感技术,对辽河保护区干流上游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 根据16个采样点的UAV遥感正射影像、水质参数、水体理化指标和土地利用类型等信息,从中筛选出4个采样点作为参照点,其余为受损点;通过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相关性分析,从32个候选生物指标中筛选出6个核心指标,包括总分类单元数、摇蚊分类单元数、寡毛类分类单元数、敏感类群、前3位优势分类单元和均匀度指数. B-IBI评价结果显示,辽河干流上游处于健康(B-IBI>3.90)的河段占0.82%,亚健康(2.93相似文献   
90.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壤酶活性对植被恢复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典型的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裸荒地、草本群落、灌木群落和乔木群落4种类型表示恢复的4个阶段,通过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探索不同恢复条件下0-10、10-20、20-40 cm土层酶活性的分布特征,以及土壤酶活性对植被恢复的响应。结果表明:1)随着恢复的进行,脲酶、蔗糖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减小(P<0.05)。2)随着土层的加深,脲酶、蔗糖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减小(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3)脲酶、蔗糖酶与碱性磷酸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均与土壤含水量、物理性黏粒、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容重及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4)过氧化氢酶与脲酶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蔗糖酶与碱性磷酸酶相关性不显著(P>0.05),与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及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与 pH 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5)土壤脲酶、蔗糖酶与碱性磷酸酶可敏感地反映植被过程中土壤质量的变化,植被恢复可改善表层与深层土壤的生物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