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4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1175篇
安全科学   165篇
废物处理   194篇
环保管理   277篇
综合类   1898篇
基础理论   390篇
污染及防治   566篇
评价与监测   77篇
社会与环境   58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61.
两级沸石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的水处理工艺-两级沸石曝气生物滤池(TZBAF)处理生活污水,主要通过实验研究了ZBAF的技术特点.结果表明:CODcr平均进水浓度为245mg/L时,除碳段去除率为84.4%;NH3-N进水为42.9mg/L时,平均去除率达88%,满足中水回用标准.本工艺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性,C0D容积负荷小于10 kg/m3·d、氨氮小于1.5kg/m3·d时,浓度变化对去除率影响不大.主要问题是内部空隙率较低,曝气反冲洗较为困难,如何改善水力条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62.
863.
污水生物处理单元能量平衡与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提出污染物内能概念的基础上,对污水生物处理工艺能量平衡和分析的原理与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能量平衡研究的基本模型。据此对国内四座不同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了生物处理单元的能量衡算,并采用两类指标对处理单元耗能状况进行了评价。应用能量平衡分析方法可进行处理工艺的设计遴选和建成后运转效果的评判,以及指导处理厂有针对性地采取节能降耗措施。  相似文献   
864.
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混合流态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流态已成为厌氧反应器工艺的设计与开发应用的发展方向。就厌氧反应器的流态分析、要求及新型厌氧处理技术(SMPA)作了系统的分析介绍 ,提出了改进厌氧处理工艺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865.
鸡粪厌氧发酵产沼气中H2S含量高,在发电或提纯制备生物燃气前需要对其进行去除.开展批次鸡粪发酵试验,向发酵瓶中通入微量空气,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去除H2S.试验以连续稳定运行90d的中温厌氧罐出料为接种污泥,通入7~50mL/gVS的空气.结果表明,空气通入显著地降低了沼气中的H2S浓度,空气通入量为30mL/gVS的实验组平均脱硫效率最高,达到62%.同时,该空气通入条件下累积甲烷产量达到335mL/gVS,相较于空白累积甲烷产量提升了78.6%.通入微量空气的生物脱硫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和高效脱除H2S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6.
采用连续运行1119d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研究了最佳有机负荷条件下氨氮和硫酸盐对模拟废水中谷氨酸降解性能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有机负荷为8.0g COD/(L·d)时,COD去除率达到最高值为(97.94±0.28)%.逐步提高进水氨氮浓度,起初对谷氨酸降解性能的影响不大;但升到2000mg/L时COD去除率和甲烷产率明显降低,继续升至4000mg/L时即达到半抑制状态.逐步提高进水硫酸盐浓度至4000mg/L,甲烷产率和溶液中游离硫化氢(FS)浓度分别呈现一直下降和升高趋势,但COD去除率均能维持在90%以上.进水中的氨氮和硫酸盐分别因离解平衡和生物还原作用形成游离氨(FAN)和FS,进而抑制了产甲烷菌的活性;前者因FAN扩散到细胞内部破坏质子平衡从而过多消耗ATP,后者还因硫酸盐还原菌的增殖存在底物竞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67.
为探讨Anammox菌在氨氮、硝氮及乙酸条件下的富集特性,采用某城市污水处理厂A2/O系统中的生物填料作为MBBR的载体直接启动并运行.结果表明,在NH4+-N、NO3--N及乙酸为基质的培养条件下,Anammox菌可在部分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协同作用下快速富集.经过130d的富集培养,MBBR处理负荷(以N计)达到920.79mg/(m2·d),Anammox活性(以NH4+-N计)达到3 018.19mg/(m2·d).高通量结果显示,经富集培养后,Ca.Brocadia占比从0.89%增至27.80%,为Anammox菌的主导菌属;Thauera占比从0.01%增至6.75%,Flavobacterium占比从0.29%增至11.72%,为部分反硝化菌的主导菌属.  相似文献   
868.
宏组学方法及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测序、质谱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核酸分子信息为基础的包含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组学与代谢组学等核心内容的生物分子宏组学方法逐渐成熟,成为揭示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关键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有力工具,也在检测污水系统中多种ARGs以及探究其传播机制上发挥出无法替代的巨大优势,在污水生物处理研究中应用宏组学,对于深化认知污水处理系统本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以及控制ARGs在环境中的传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宏组学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着重综述了其在污水生物脱氮、强化生物除磷及探究抗生素抗性基因等方面的进展,并展望了其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9.
数据清洗对污水处理厂生物建模可靠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要求的不断提升,通过生物建模技术降低污水处理厂碳源、除磷药剂投加量,实现达标排放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已成为必要手段.然而,数据质量是影响模型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为提高建模数据质量,本研究在生物建模过程中提出了系统性3步清洗方法:统计分析法标定可疑数据;物料平衡计算法剔除大误差并闭合流量平衡;污泥特征分析法修正污泥组分.应用该方法成功对天津宁河芦台桥北污水处理厂2019年1—7月历史水质数据、SCADA在线流量数据及补充采集的3日水质数据实现有效的清洗,并完成基于Biowin-ASDM活性污泥模型的生物建模案例研究.通过与直接利用原始数据进行模拟拟合的对比结果表明,应用清洗后的数据进行建模可有效提升模型可靠性,不但校正参数趋于合理,更可实现生化段主要污染物TSS、TCOD、TN、TP去除率的模拟误差≤3%.  相似文献   
870.
针对高浓度氯霉素(CAP)废水在实际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难降解、毒性大及对活性污泥产生的抑制问题,本文采用三维石墨烯气凝胶(GA)作为外源强化介质,通过批次试验探究了不同初始石墨烯气凝胶浓度、电子供体(蔗糖)浓度以及氯霉素浓度对氯霉素废水厌氧降解过程中氯霉素去除速率、有机物去除率以及甲烷产量等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石墨烯气凝胶浓度为0.5 g·L-1、初始电子供体浓度为8.8 mmol·L-1、初始氯霉素浓度为50 mg·L-1时,强化效果最为显著,当反应进行到18 h时,强化系统中氯霉素的去除率达到94%以上,COD的去除率稳定在26.6%~35.6%之间,强化系统比只加入污泥的生物系统氯霉素去除速率增加了48%~51.6%,COD去除率增加了10%左右.石墨烯气凝胶作为电子转移中间介体和微生物富集的载体,促进微生物种间进行直接电子转移,加速氯霉素的脱氯过程和甲烷的产生,为高浓度抗生素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提供了新的处理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