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57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98篇
基础理论   73篇
污染及防治   102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利用化学杀藻剂控制滇池蓝藻水华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滇池外草海约为1.0km^2的开放性水域内,利用化学杀藻剂BC-655开展了蓝藻清除试验,为期一个月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试验水域透明度由投药前的0.29m上升至0.68m(最主达1.11m),叶绿素-a由投药前的250.73mg/m^3下降至164.25mg/m^3(最低达20.78mg/m^3),且试验水域水质总体优于未投药水域参照点水质,基本消除湖面水华现象。  相似文献   
352.
过渡金属离子调变对光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考察过渡金属离子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对过渡金属离子对催化剂TiO2的光催化调变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加入Cu(Ⅱ)可以大大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反应75 min,可使活性艳蓝X-BR的CODCr的去除率达75%以上,对于活性艳红X-3B和活性艳黄X-6G的CODCr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过渡金属离子的调变作用是由于低价的金属离子与H2O2作用生成*OH自由基所致。   相似文献   
353.
广东大亚湾和大鹏湾麻痹性贝类毒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97-1999年在广东大亚湾和大鹏湾的主要贝类养殖区设立了4个采样点,以华贵栉孔扇贝和翡翠贻贝为对象逐月采样,以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推荐的小白鼠法测定其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含量.1999年1-6月大亚湾东山海域的扇贝贝毒含量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制定的贝类安全食用标准的限定值,尤其是1月份,超过限定值近30倍.贻贝仅1月份超标.总体上贝毒含量表现为由冬春季高峰期逐月波动下降的趋势.大亚湾澳头和大鹏湾南澳的两种贝类毒素含量都不高,扇贝长期含有较低的毒素,贻贝在大部分时间内不含毒素.  相似文献   
354.
为实现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简称工业污泥)的废物资源化,以工业污泥为原料,通过氯化锌浸渍微波辐射法制备污泥炭吸附剂,探讨了制备过程中不同制备条件对污泥炭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铬。实验结果表明,除了微波功率、辐照时间等主要影响因素外,过滤条件、搅拌时间和盛放介质等因素也会影响污泥炭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确定了工业污泥炭吸附剂的最佳制备条件是微波功率490 W,辐照时间10.0 min,氯化锌溶液浓度40%,搅拌时间24 h等,并且再生前后活性炭对含铬废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活性炭的投加量为1.0 g/L,Cr(Ⅵ)初始浓度和振荡速率分别为50 mg/L和100 r/min时,最佳除铬条件为pH、温度和吸附时间分别为2、室温(25℃)和1.0 h,在此条件下,Cr(Ⅵ)的去除率为98.5%,TCr的去除率为86.1%,从而为工业污泥的资源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55.
本实验目的是研究草木灰对吸附亚甲基蓝的去除效果,探讨了亚甲基蓝初始量、吸附时间、pH值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运用伪一级、伪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和Laugmuir、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草木灰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在5 min~30 min速率比较快,约在65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pH越大越有利于吸附,浓度在5mg/L时草木灰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最佳。与伪二级动力学曲线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由Laugmuir等温线模型计算得出理论最大吸附容量Qm为2.275 mg/g,吸附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356.
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磷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磷含量的分析是土壤环境监测的主要项目之一.建立了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磷含量的新方法,与现有的《土壤全磷测定方法》(GB 9837-88)和土壤总磷快速检测仪方法进行了比较讨论.方法的检出限为5.0 mg/kg,对磷含量为475 mg/kg和292 mg/kg的标准土壤样品进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吻合,其相对...  相似文献   
357.
To respond appropriately to communication signals, animals must have the ability to decipher signal meaning. At a basic level, interpret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erritorial and courtship signals can be vital for the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of social animals. Male and female fiddler crabs communicate with claw-waving displays, but the function of these waves remains uncertain. Species differ in the context in which they wave: Some wave during courtship, some during territorial defence and some during both.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evidence that males of an Australian species of fiddler crab, Uca perplexa, us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claw waving display, lateral and vertical. Lateral waves are employed solely in a courtship context, whilst vertical waves are employed during courtship as well as territorial interactions. Using video recordings, we show that lateral waves were produced spontaneously (broadcast), and their frequency increased only in the presence of female wanderers. Vertical waves were not broadcast but were elicited by male wanderers during agonistic interactions and female wanderers during close range courtship. Male resident U. perplexa were able to discriminate the sex of wandering crabs on the mudflat at distances of 32 cm. During all resident–wanderer interactions, residents attempted to maintain a position directly between the wanderer and the home burrow and orient themselves to face females and to present the major claw towards males.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demonstration of the multiple use of waving displays in a fiddler crab species.  相似文献   
358.
Fe~(3+)掺杂TiO_2/凹凸棒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酸催化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Fe3+掺杂TiO2/凹凸棒(Fe3+-TiO2/ATP)复合光催化剂材料。在可见光条件下,以亚甲基蓝(MB)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反应,评价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研究了TiO2负载量、Fe3+掺杂量和焙烧温度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设计(L25(53))优化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MB在复合材料上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Langmuir-Hinshelwood(L-H)动力学模型。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当TiO2负载量为15%、Fe3+掺杂量为0.5%和焙烧温度为550℃时,得到的复合材料对MB的光催化降解效率最佳,测得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app为6.09×10-3min-1,反应4 h后MB的降解率(Dt)可达75.88%,相同实验条件下与P25(1.51×10-3min-1)相比较,反应速率提高了4.03倍,降解率提高了45.05%。另外,复合材料的沉降性能优于P25,易于分离,是一类有应用前景的复合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359.
采用微乳法制备铁掺杂TiO2纳米晶(Fe-TiO2)复合体, 通过热重-差热(TG-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紫外漫反射光谱(DRS)等对其结构和形态进行表征; 以亚甲基蓝溶液(MB)为标准模拟降解物, 对Fe-TiO2, 纯TiO2和P25光催化降解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Fe-TiO2的光催化活性明显>P25,原因是Fe掺杂不仅能抑制TiO2晶粒  相似文献   
360.
自动监测预警太湖蓝藻爆发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太湖湖体中沙渚、兰山嘴两个自动站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太湖蓝藻爆发过程中主要水质指标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蓝藻引发灾害性湖泛现象的主要过程分为生长期、平稳期、死亡期、高危前期、灾害期和恢复期,在高危前期和灾害期,溶解氧(DO)快速下降,而总氮(TN)等参数的变化正好与DO变化相反,这一显著特征可作为预警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