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84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67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326篇
基础理论   77篇
污染及防治   72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降低柴油机颗粒物排放,探讨了柴油机燃用柴油/碳酸二甲酯混合燃料燃烧颗粒微观结构和分形特征的变化规律.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SAXS(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相结合的方法,针对DMC(碳酸二甲酯)添加量(以w计)对柴油机燃烧颗粒微观结构和分形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与柴油燃烧颗粒相比,D10〔w(DMC)为10%〕、D20〔w(DMC)为10%〕燃烧颗粒的碳粒子平均层面间距分别增加了5.3%、15.1%,弯曲度平均值分别增加了4.0%和10.3%,表明燃烧颗粒的氧化活性增加;与柴油相比,D10、D20燃烧颗粒的质量分形维数分别增加了0.44和0.52,下限均升高了0.2,SAXS与电镜图像对燃烧颗粒的质量分形维数的分析结果相一致,即质量分形维数随DMC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表明燃烧颗粒的团聚程度提高;与柴油燃烧颗粒相比,D10、D20燃烧颗粒表面分形维数的下限分别升高了0.1和0.2,表明其燃烧颗粒表面的粗糙程度和不规则程度提高;与柴油燃烧颗粒相比,D10、D20燃烧颗粒的活化能分别降低了3.9和7.9 kJ/mol,表明燃烧颗粒的氧化活性随着DMC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验证了燃烧颗粒微观尺寸结构和分形特征的研究结果. 研究显示,柴油中添加DMC能够提高燃烧颗粒的氧化活性,燃烧颗粒的氧化活性越强,其在后处理过程中就越易被氧化,有助于降低柴油机的颗粒物排放.   相似文献   
92.
对母液中Mg2+离子对硼掺入无机碳酸盐沉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确定在Mg存在时生成的无机碳酸盐是低镁方解石。实验发现:溶液的pH值是硼进入碳酸盐的主要控制因素,低Mg2+方解石中硼的浓度从63.91 μg?g?1(pH?=?7.40??±??0.03)增加到582.41 μg?g?1(pH?=?8.80??±??0.03)。Mg2+离子严重影响硼进入碳酸盐中的量,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硼在低镁方解石中的含量高于无Mg2+方解石中的含量,平均为2.57倍(1.83?—?3.56倍)。这一结果表明:有Mg2+离子时,硼掺入无机碳酸盐的机制和无Mg2+离子的是不同的。Mg2+离子的存在改变了晶体的形貌。这对利用B/Ca指标恢复深海碳酸盐系统研究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3.
农业施肥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土壤碳酸盐风化动力学,以至影响碳循环系统。本研究通过土柱模拟试验,结合底部埋置碳酸盐岩试片,依据淋滤液的水化学对比分析,研究了施用牛粪肥及复混肥对土下碳酸盐岩试片溶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牛粪肥后,淋滤液中的HCO-3、C1^~、NH4+、耗氧量(COD)、K+、Ca2+、Mg+、N...  相似文献   
94.
磷酸钙沉淀法去除猪场废水中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宋永会  钱锋  向连城 《环境科学》2011,32(6):1679-1686
以模拟猪场废水为处理对象,进行了磷酸钙沉淀除磷小试实验,考察了pH值、不同初始n(Ca)/n(P)、CO<'2-><,3>、Mg<'2+>以及CO<'2-><,3>和Mg<'2+>共存对磷酸钙沉淀反应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沉淀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溶液pH=8.0和初始n(Ca)/n(P)=3.33...  相似文献   
95.
鸟粪石法回收养猪废水中磷时pH对沉淀物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鸟粪石沉淀法对养猪废水中的磷进行回收,应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法,并结合物料衡算研究pH变化对沉淀物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由8.0升至9.0时,磷去除率从85%增加到94%;pH在9.0~11.0范围,磷去除率稳定在94%左右;当pH升高至12.0,磷去除率急剧下降至70%.沉淀物组分为鸟粪石(MgNH4PO4·6H2O)、 钾型鸟粪石(MgKPO4·6H2O)、 Ca3(PO4)2·xH2O和Mg(OH)2,不含有硫酸盐和碳酸盐.当pH<9.0,沉淀物组分主要为鸟粪石;pH在9.0~10.0范围时,鸟粪石含量降低,钾型鸟粪石、 Ca3(PO4)2·xH2O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pH由10.0升至12.0时,鸟粪石含量急剧下降,Ca3(PO4)2·xH2O和Mg(OH)2含量快速增加,而钾型鸟粪石快速增加并在pH 11.0达到最大后急剧下降.因此,回收养猪废水中的磷时要获得纯度高的鸟粪石产品,pH值应控制在8.0~9.0.  相似文献   
96.
Aerosol filter samples have been collected nearby the industrialised basin of Leipzig in Saxony (Germany) at the research station Melpitz of the Institut für Troposphärenforschung e.V. (IfT). Time series (1992–1998) and a three year comparison (1995–1997) of two different aerosol filter sampling systems, the Sierra-Andersen-PM 10 high volume sampler (daily sample, PM 10 inlet) and the Rupprecht and Patashnik Co. Inc. Model Partisol 2000 (weekly sample, PM 10 and PM 2.5 inlet)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The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t sampling systems and strategies yields smal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aily and weekly samples for mass and different ions, which may be influenced by sampling duration and flow rates. A general trend of change in aerosol composition was observed: Soot and Sulphate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whereas Nitrate and Ammonium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During summers the mass of coarse particles is higher than in other seasons. One reason could be found in the occurence of longer periods of dry ground surfaces enabling reemission of crustal and biological material. The time series have been integrated in a longer historical aerosol mass trend for Saxony and do show a good agreement. Since 1990 a significant downward trend in gravimetric mass concentration was found.  相似文献   
97.
以酸性氯化铜蚀刻废液为原料,在Na2CO3和助剂A存在下,采用一步沉淀法制备碱式碳酸铜。考察了反应pH、n(Na2CO3)∶n(助剂A)、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碱式碳酸铜制备效果的影响,并采用XRD、TG 及SEM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pH 7.0、沉淀剂配比n(Na2CO3)∶n(助剂A)=1∶2、反应时间1.0 h、反应温度70 ℃的条件下,产品的w(Cu2+)达55.62%,w(Cl-)为0.013%,符合HG/T 4825—2015《工业碱式碳酸铜》的要求;蚀刻废液中Cu2+的回收率接近100%。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产品为单一组分CuCO3·Cu(OH)2,小颗粒为直径1.8~5.4 μm的不规则球形,团聚后的大颗粒呈姜块状形貌,粒径为48~75 μm。  相似文献   
98.
关于亚硫酸钙氧化过程中一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亚硫酸钙氧化为石膏的反应机理及影响反应过程的某些因素。对某厂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99.
利用矿化垃圾层预防和控制渗滤液导排系统堵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卫生填埋场中,垃圾渗滤液导排系统堵塞普遍存在,悬浮固体形成的物理堵塞、有机物降解和金属离子沉淀导致的生物-化学堵塞是引起导排系统堵塞的关键因素.本文构建了"矿化垃圾+砾石层导排"的渗滤液下渗装置,通过矿化垃圾预处理渗滤液中悬浮固体和有机物以控制导排系统发生的物理和生物-化学堵塞.结果表明,在矿化垃圾层,渗滤液中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固体(SS)去除较多,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5%和87%,并且Ca2+浓度也出现了波动较大的现象;然而,渗滤液在砾石层下渗过程中,其COD、SS和Ca2+浓度保持稳定.并且,砾石层可排水孔隙率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表明渗滤液在砾石导排层没有形成明显的沉淀.与此同时,在没有添加矿化垃圾的对照组发现,砾石层可排水孔隙率减少最多的区段是渗滤液的进水点位(可排水孔隙率减少达到了53%),即渗滤液有机负荷最大处的饱和砾石层堵塞最为严重,其无机堵塞物主要是碳酸钙等.因此,在渗滤液流入砾石层前,采用矿化垃圾层部分饱和的方式对渗滤液中有机物和悬浮固体进行预处理,可以预防和控制渗滤液在砾石层形成沉淀堵塞.研究为填埋场的运行管理渗滤液导排系统堵塞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底泥培养实验,研究了硝酸钙添加和锆改性膨润土覆盖联用控制底泥中磷释放的效果及机制.结果发现,在缺氧条件下,底泥中磷会先释放出来进入间隙水中,而后穿越底泥-水界面扩散进入上覆水中,导致上覆水中溶解态活性磷(SRP)和薄膜扩散梯度(DGT)有效态磷浓度较高.但是,联合使用硝酸钙添加和锆改性膨润土覆盖可有效控制底泥中磷释放出来进入上覆水中,导致上覆水中SRP和DGT有效态磷浓度处于很低的水平.此外,该组合技术还可有效降低底泥中间隙水SRP和DGT有效态磷浓度以及最上层底泥中氧化还原敏感态磷(BD-P)含量,这对于其控制水体内源磷释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单一的硝酸钙添加技术相比,组合技术对上覆水中SRP的去除效果较优,对底泥间隙水中SRP及底泥-水界面SRP扩散速率的削减效果较佳,对最上层底泥中BD-P的削减率也较高.与单一的锆改性膨润土覆盖相比,组合技术在底泥修复后期对上覆水中SRP的削减效果较佳.另外,组合技术对底泥中间隙水SRP和DGT有效态磷的削减率要高于单一的锆改性膨润土覆盖技术,前者对底泥-水界面SRP扩散速率以及表观磷扩散速率的削减效果也好于后者.硝酸钙添加/锆改性膨润土覆盖组合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水体内源磷释放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