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4篇 |
免费 | 161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0篇 |
废物处理 | 6篇 |
环保管理 | 166篇 |
综合类 | 287篇 |
基础理论 | 78篇 |
污染及防治 | 45篇 |
评价与监测 | 16篇 |
社会与环境 | 27篇 |
灾害及防治 | 3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1971年 | 3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国七大流域河道生态用水现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河流生态用水的基本属性出发,提出了河道生态用水\"量\"与\"质\"的评价方法,其中量的评价方法包括水资源利用率法、实测径流法、消耗系数等3种方法,质的评价是基于污径比指标进行评价,并确定了\"量\"与\"质\"的评价标准。以我国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7个流域为例,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单纯从量的角度进行评价,仅海河、黄河流域存在河道生态用水短缺现象,其它流域总体上为基本不短缺。但是如果对生态用水的质进行评价,只有松花江、长江和珠江的水质可以满足生态用水的要求,其它流域均在较差等级以下。结果表明只有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才能够揭示出我国生态用水的水量性或者水质性短缺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102.
湿地生态系统中,小型浅水湖泊作为重要的水陆过渡带,通常栖息着不同生长型水生植物. 然而,不同水生植物占优的浅水湖泊之间浮游植物群落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关键驱动因子尚不清楚. 基于此,于张掖国家湿地公园选取了挺水植物芦苇(LL)、沉水植物穿叶眼子菜(CL)和浮叶植物睡莲(SL)为绝对优势种的3个小型湖泊,每个湖泊设置了5个采样点位,并于2022年6~11月间进行了9次调查. 期间,3类湖泊间表现出明显的生境差异性. 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93属237种,其中LL、CL和SL湖泊分别检出189种、151种和147种. 优势藻类:尖状肘形藻(Ulnaria acus)、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极小曲丝藻(Achnanthidium minutissimum)、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stagnorum)、放射舟形藻(Navicula radiosa)和裸甲藻(Gymnodinium aeruginosum)为3类湖泊共有;凹顶鼓藻(Euastrum ansatum)和点形平裂藻(Merismopedia punctata)为CL湖泊特征优势种;披针舟形藻(Navicula lanceolala)为LL湖泊特征优势种;赛萨特拟内丝藻(Encyonopsis cesatii)、二峰短缝藻(Eunotia diodon)和普通桥弯藻(Cymbella aequalis)为SL湖泊特征优势种. 同时,3类湖泊优势藻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格局和种间联结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 主坐标分析(PCoA)和置换多元方差分析(PERMANOVA)发现3类湖泊之间藻类群落组成差异显著(P<0.001). 基于相似或相异距离矩阵的多元回归分析(MRM)表明,浮游植物群落在3类湖泊间的异质性受NO3--N和pH的正向影响而受溶解氧(DO)的负向影响,同时还与四尾栅藻、尖状肘形藻、谷皮菱形藻、假鱼腥藻、点形平裂藻、极小曲丝藻6个优势物种的丰度密切正相关.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型水生植物通过塑造生境异质性,影响同生境下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稳定性. 因此,在湿地建设和管理中选择特定生长型水生植物进行水生生态系统恢复,将有助于有效调节水体生境状态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黑龙江省平水期地表水总磷监测结果分析,探讨地表水总磷的构成、成因;提出了从源头治理地表水总磷污染建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密封组合形式对结构密封性能的影响。方法开展密封性能试验,从密封形式、装配形式和涂覆形式的3种组合形式开展试验研究,找出结构密封性能影响因素,筛选密封最优组合形式。结果结构密封3种组成形式分别为有无贴合面的密封形式,干涉装配、湿装配形式,部分涂覆、全涂覆形式。开展2种应力水平下8种密封组合形式的密封性能试验,在保证密封工艺质量条件下,按照飞机结构和受载特点选取合理密封组合形式能有效提高结构密封性能。结论在飞机应力较高、不常拆的密封部位应选择贴合面密封、干涉装配、部分涂覆的密封组合形式,在飞机结构设计要求间隙装配、常拆卸的密封部位选择贴合面密封、湿装配、部分涂覆的密封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105.
纳米氧化锌具有广泛的工业用途,其生态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针对纳米氧化锌诱导的呼吸道细胞毒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尚不广泛.本研究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和粒径(30 nm和90 nm)的氧化锌颗粒物处理大鼠气管上皮细胞(rat tracheal epithelial cells,RTE cells),暴露时间为12 h,通过检测细胞内锌元素含量,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凋亡相关caspsae 3基因与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内金属硫蛋白活性,ROS和MDA含量、细胞内Ca~(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来分析纳米氧化锌诱导细胞毒效应机理.在90 nm纳米氧化锌高浓度暴露时,其细胞内锌元素浓度为0.845μg·L~(-1),约为低浓度暴露组的4.7倍,是30 nm低浓度暴露组的9倍;纳米颗粒物诱导的细胞增殖和凋亡毒效应具有剂量和尺寸依赖效应;30 nm处理组的pro-caspase 3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量均高于90 nm暴露组;暴露浓度为10 mg·L~(-1)的90 nm处理组的金属硫蛋白增加量为0.533μg·L~(-1),增幅达到46%;不同粒径氧化锌颗粒物处理后,细胞内ROS和MDA含量显著上升,且30 nm处理组结果均高于90 nm处理组;纳米氧化锌颗粒物暴露诱导细胞Ca~(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显著下降,30 nm氧化锌颗粒物暴露组,其Na~+/K~+-ATP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1.8倍和3.5倍.纳米氧化锌颗粒物进入RTE细胞,通过干扰锌在细胞内代谢,诱导细胞内ROS和MDA水平升高,产生氧化应激,进而诱导细胞凋亡是导致纳米氧化锌产生细胞毒性的主要原因之一.纳米氧化锌会导致细胞内Ca~(2+)-ATPase和Na~+/K~+-ATPase活性下降,离子通道失调,破坏细胞内离子平衡,进一步造成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6.
Improving the Urban Stream Restoration Effort: Identifying Critical Form and Processes Relationship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ream restoration projects are often based on morphological form or stream type and, as a result, there needs to be a clear tie established between form and function of the stream. An examination of the literature identifies numerous relationships in naturally forming streams that link morphologic form and stream processes. Urban stream restoration designs often work around infrastructure and incorporate bank stabilization and grade control structures. Because of these imposed constraints and highly altered hydrologic and sediment discharge regimens, the design of urban channel projects is rather unclear.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rm and processe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se existing relationships, and the current lack of understanding in applying these relationships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In particular, we identify relationships that are critical to urban stream restoration projects and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to how this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to improve urban stream restoration design. It is also suggested that improving the success of urban restoration projects requir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to incorporating process-based methodologies, which can potentially reduce ambiguity in the design and the necessity of using an abundant amount of in-stream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07.
红枫湖后午沉积物磷形态与生物有效磷的垂向分布及疏浚深度推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贵州红枫湖后午重污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沉积物柱芯按每2cm分层,研究了沉积物中含水量、孔隙度、磷形态与生物可利用磷的垂向分布规律,并推算出污染沉积物的环保疏浚深度。结果表明,含水量和孔隙度在沉积物上部30cm内递减,30cm往下剧减。沉积物中不同磷形态、生物有效磷的垂向分布规律相似,分别在6-12cm和15-16cm两个层段出现了转折,在底部30cm后趋于稳定。沉积物表层16cm中NaOH-P和有机磷含量的剖面变化,反映了红枫湖近20年来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演变过程。根据含量拐点法和环保疏浚经济成本的考虑,可将后午区域疏浚层的深度定为30cm。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不锈钢-气氮板式热沉中,氮气压力、氮气入口流速以及热沉自身流道深度对热沉传热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AnsysFluent软件,对板式热沉壁面温度分布情况以及进出口压力损失进行模拟仿真。结果提高氮气压力和氮气入口速度可以提升热沉的温度均匀性,但热沉进出口压力损失也会增大。对于气氮-板式热沉而言,流道深度的改变对热沉温度均匀性的影响不大,但流道深度较小时,进出口压力损失较大。结论建议在设计气氮-板式热沉时,流道深度选择在8~10 mm,外流程中氮气压力控制在0.3~0.4 MPa,氮气流速控制在20 m/s为宜。 相似文献
109.
客观理解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2+26”城市)空气污染时空格局对于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遥感数据反演的PM2.5浓度产品,利用趋势分析法和重心分析法,揭示了京津冀城市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区2000~2015年大气污染时空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区域PM2.5平均浓度整体呈现出太行山脉区域较低,太行山脉以东较高的格局,城镇地区明显高于周边地区.(2)2000~2015年区域PM2.5年均浓度总体呈增加趋势,主要表现在2000~2007年,呈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占全区的88.48%,之后呈稳定状态.(3)区域PM2.5污染重心位于衡水、邢台和德州3市交界处,区域北部大气污染较严重.本研究可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制定和措施实施提供参考与支持. 相似文献
110.
海州湾秋季沉积物磷的形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连续提取法(SEDEX法)对2016年秋季(10月)海州湾的表层和柱状沉积物进行磷形态测定,研究不同形态磷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样品总磷的含量为0.340~0.445mg/g,无机磷的含量为0.271~0.350mg/g;柱状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为0.367~0.614mg/g,无机磷的含量为0.302~0.443mg/g.总磷中以无机磷为主要赋存形态,无机磷中又以原生碎屑磷为主,各形态磷的含量大小顺序为;总磷(TP) > 无机磷(IP) > 原生碎屑磷(DAP) > 自生钙结合态磷(ACa-P) > 有机磷(OP) > 不稳态磷及铁结合态磷(Fe-P).通过对磷的生物有效性研究发现,本次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生物有效磷(BAP)含量为0.069~0.143mg/g,在TP中所占的百分比为19.44%~32.66%,平均值为24.17%;柱状沉积物的BAP含量为0.062~0.217mg/g,在TP中所占的百分比为16.11%~43.54%,平均值为30.77%,磷的释放风险较小.沉积物各形态磷与粒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柱状沉积物中,Fe-P、OP和ACa-P与细粘土、粗粘土和细粉砂为正相关性,而与粗粉砂、细砂和中砂则为负相关性,DAP则主要与粗粉砂、细砂和中砂表现出了极显著正相关性,与细粘土、粗粘土和细粉砂表现出显著负相关性,BAP与颗粒物粒径的相关性则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不同粒径组成和平面分布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