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8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602篇
安全科学   287篇
废物处理   113篇
环保管理   163篇
综合类   1165篇
基础理论   361篇
污染及防治   342篇
评价与监测   319篇
社会与环境   48篇
灾害及防治   7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阿特拉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建立了水中阿特拉津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SPE-HPLC),并对流动相配比、流速、DAD检测波长和SPE小柱的选择等条件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最佳色谱条件:以WatersOASISTMC18SPE柱富集水中阿特拉津,乙酸乙酯作为洗脱剂,以配比为甲醇:水=4∶1的混合溶剂作流动相,流速为0.4mL/min,在222nm波长下以DAD为检测器进行分析。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0~2.00mg/L,方法检测限为1.0μg/L,自来水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4%。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测定水中的阿特拉津。  相似文献   
82.
王毅力  刘杰  杜白雨 《环境科学》2006,27(11):2239-2246
采用低温急速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制备了PACl-HA絮体的粉末样品,研究了这些样品的物理与分形特征.结果表明,PACl-HA絮体具有无定形结构,主要组成元素为C、O、Al,所含特征官能团保留了絮体组成原料的一些特征;絮体的BET比表面积为130~161 m2·g-1,BJH累积吸附孔体积为0.38~0.52 cm3·g-1,BJH脱附平均孔径为7.7~9.6nm,PSD峰值对应孔径8.4~11.2nm.PACl-HA絮体具有自相似性的粗糙表面,呈现多尺度分形特征;图象法和N2吸附/脱附等温线法确定的表面分形维数Ds分别为2.03~2.26、2.24~2.37,前者的分形尺度大约处于23~390nm之间,主要属于絮体外表面尺度,而后者的分形特征尺度区间的下限大约为0.2nm,属于孔表面尺度;另外,对同一絮体,N2吸附法和脱附法确定的孔表面分形维数不同.热力学模型计算出的Ds远大于3,与Sahouli等的研究不符.  相似文献   
83.
BAC生物活性炭法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晴  陈季华 《环境工程》2006,24(1):84-86
介绍了生物活性炭(BAC)法去除有机物的方式,不同进水水质条件下的特征穿透曲线。总结了BAC法的优缺点以及国、内外对BAC生物再生的研究与观点,以及BAC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84.
首次提出一种新型循环冷凝萃取(CC-SPME)方法,并以乙硫醚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检测。实验优选条件得出CC-SPME法的萃取时间,溶液加热温度和解吸时间分别为25min,75℃,4min。该方法的重现性,检测限以及回收率分别为7.54%,0.010mg/L,97%。实验表明,此方法的线性很好,而且与传统的浸入萃取法和顶空萃取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故而CC-SPME法是一种简单且灵敏的分析检测方法,值得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5.
土壤生态系统微量元素的生物有效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土壤中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的供给以及有害元素的毒性大小并不仅仅与元素的总量有关,而取决于元素的有效性。文章论述了元素生物有效性的含义,介绍了元素有效性的研究方法,即连续偏提取法和单提取法,并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6.
针对废流化催化裂化(FCC)催化剂的资源化利用问题,采用溶剂萃取法从废FCC催化剂中高效回收稀土。对无机酸浸出过程、二(2-乙基己基)磷酸(P204)和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单独萃取稀土过程以及P204-P507复合萃取稀土过程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酸为最佳浸出剂,在最佳浸出条件(4 mol·L−1盐酸溶液、浸出时间为4 h、60 ℃、固液比为1∶15)下,Ce和La的浸出率分别为99.7%和97.7%。萃取过程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剂浓度1.5 mol·L−1、浸出液初始pH=2.5,P204和P507对Ce和La的萃取率均较高,而P507对杂质铝的萃取率远低于P204。P204-P507复合萃取体系中P507体积比为0.2时,Ce和La的回收率分别达到80.4%和75.3%,略低于纯P204萃取体系,而杂质铝的回收率小于10.0%。P204-P507复合萃取体系能有效降低回收稀土中杂质铝的萃取量。本研究可为从废FCC催化剂中回收高纯度稀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钴白合金是铜钴矿深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其中的钴、铜等金属资源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利用3种混合菌体系(At、Af、Lf)浸提钴白合金中的铜和钴,考察了在不同固液比下非接触和接触浸提铜和钴的浸出率并对其浸出机理进行了探究.在非接触浸出1%固液比下,钴的浸出率为100%,浸出浓度为1 356.14mg·L-1,铜的浸出率为7...  相似文献   
88.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多环芳烃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析方法.优化了固相萃取条件。结果表明,固相萃取效率高、萃取时间短,采用MS的选择离子检测方式对实际水样中PAH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平均回收率在80.4%~11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7.03%~18.5%,方法的检出限在0.010~0.020μg/L之间。通过实际样品中PAHs的分析表明,该法快速,溶剂用量少,能满足痕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89.
采油废水回注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目前采油废水回注处理的技术及工艺现状,重点探讨了膜分离技术在采油废水回注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分析了各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采油废水回注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0.
AT Lemos  MV Coronas  JA Rocha  VM Vargas 《Chemosphere》2012,89(9):1126-1134
Organisms in the environment are exposed to a mixture of pollutants.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mutagenicity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responses in two fractions of particulates (TSP and PM2.5) and extracts (organic and aqueous). The mutagenicity of organic and aqueous particulate matter extracts from urban-industrial and urban-residential areas was evaluated by Salmonella/microsome assay, through the microsuspension method, using strain TA98 with and without liver metabolization. Additionally, strains YG1021 and YG1024 (nitro-sensitive) were used for organic extracts. Aqueous extracts presented negative responses for mutagenesis and cytotoxicity was detected in 50% of the samples. In these extracts the presence of potential bioavailable metals was identified. All organic extracts presented mutagens with a higher potential associated with PM2.5. This study presents a first characterization of PM2.5 in Brazil, through the Salmonella/microsome assay. The evaluation strategy detected the anthropic influence of groups of compounds characteristically found in urban and industrial areas, even in samples with PM values in accordance with quality standards. Thus, the use of a genotoxic approach in areas under different anthropic influences will favor the adoption of preventive measures in the health/environment re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