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4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162篇
安全科学   129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610篇
综合类   647篇
基础理论   349篇
环境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122篇
社会与环境   330篇
灾害及防治   1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51.
森林火灾气象环境要素和重大林火研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利用1970~1994年25年间的森林火灾资料,分析研究了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森林火灾的火源,火环境条件,林火发生、发展、蔓延和熄灭过程的天气气候特征及重大林火燃烧期的某些要素特征,对指导森林防火灭火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52.
巢清尘 《灾害学》2000,15(3):79-84
在概述我国交通运输的构成以及这年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气候异常类型对不同交通运输系统在不同阶段的影响,提出了交通运输防御气候异常的战略性对策和在不同气候异常情况下防御气候灾害的战术性对策。  相似文献   
953.
青藏高原冰川雪细菌与气候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荧光显微镜测定细菌密度,利用DGGE图谱和Shannon-Weaver指数分析细菌种类多样性,对青藏高原北部老虎沟12号冰川、南部东绒布冰川和东南部海螺沟2号冰川雪坑的细菌密度和种类多样性做了差异性分析. 结果表明:老虎沟12号冰川雪坑细菌密度平均值比东绒布冰川和海螺沟2号冰川高,老虎沟12号冰川雪坑细菌种类多样性比东绒布冰川高,这与高原南、北部不同大气环流引起的大气微粒含量的差异性有关. 海螺沟2号冰川雪坑细菌种类多样性均最高,与该冰川所受的大气环流多样性最高相一致. 东绒布冰川雪坑细菌密度平均值与南极点相近,与其远离人类污染,因而大气环境本底值低有关. 海拔高的东绒布冰川雪坑细菌密度和种类多样性均比海拔低的海螺沟2号冰川和老虎沟12号冰川低,即二者与海拔高度呈反比.   相似文献   
954.
坡面林地土壤水分特征函数空间变异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水分特征函数空间异质性是定量研究土壤非饱和带水分运动以及溶质运移的先决条件. 以坡面机械布点采样、压力膜仪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以Van-Genuchten模型拟合曲线后,用传统的统计方法与地统计方法,分析了密云水库流域周边人工油松林坡面土壤水分特征函数空间异质性. 结果表明:①不同土壤层各级压力下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Cv)呈中等变异性,Cv为10%~25%,土壤有效饱和度越低,变异性Cv越大,计算合理取样数目越大. ②模型参数θs为中等变异,Cv为17.77%~18.12%,服从正态分布;参数α为强变异性,Cv为70.65%~120.91%;参数n为弱变异性,Cv为5.29%~7.09%. ③各土壤层参数θs和α均具有空间变异结构,除20~40 cm层参数α符合指数模型外,其余层参数均符合球状模型,参数θs和α变程(A)分别约为66~69及21~69 m;参数n仅在20~40 cm土壤层显示空间变异结构,符合球状模型,变程(A)约为18 m;整体上该林地土壤0~20和20~40 cm层参数多以结构性变异为主,40~60 cm层参数的块金效应渐显增大. 最后采用Kriging插值方法分别对各参数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55.
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作为最有前景可有效深度减排的低碳技术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推行,特别是欧洲,其作为全球CCS技术的先行者,一直在积极推进该项技术工业化进程.2009年,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EC)启动欧洲能源复兴计划(European Energy Programme for Recovery,EEPR),正式批准资助6个全流程CCS示范项目.这6个CCS示范项目囊括了当前所有可行的CO2工业捕集技术,运输方式以及封存方法,本文将对其基本情况和最近进展进行介绍,并重点对欧盟层面的CCS法律法规与此6个项目所在欧盟成员国的CCS技术与政策环境的交互影响进行比对和分析,以进一步系统评述欧洲能源复兴计划CCS示范项目带来的积极成果,包括达成减排目标和气候政策,建立欧洲CCS示范项目网络共享平台,获得CCS技术研发突破等,同时也详细列举了这些项目目前所面临的阻碍与困境,如相关法律政策缺乏执行力,融资困难,公众接受度低,技术成本高等.最后,试探讨欧盟能源复兴计划CCS全流程示范项目实施发展现状对我国未来CCS商业化走向的思索与启示.  相似文献   
956.
近40年气候变化对江西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采用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对江西省南昌、吉安、赣州3地近40年气候变化对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模拟了3地自然植被NPP在未来气候3种水热条件下的变化趋势。此外还以1980年江西全省自然植被NPP为例分析了自然植被NPP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地近40年自然植被NPP平均值分别为1319 、1311和1320 t/hm2〖DK1〗·a,总体上都呈上升的趋势。 当年均气温增加2℃且降水量增加20%时,NPP值增加了149%~1585%;随着年均气温增加2℃且降水量减少20%,NPP减少了477%~516%;当年均气温增加2℃且降水量不变时,NPP增加了530%~569%。江西自然植被NPP区域分布特征由东、南、西3个方向向北呈放射状分布,随着地形由高山向丘陵、平原的方向变化而减小。  相似文献   
957.
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中,目标责任制和淘汰落后产能这两项行政手段具有核心地位。充分认识其作用机制,阐述其优势与不足,对于中国碳减排政策的优化设计意义深远。本文遵循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原则和方法,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为基础,评估了这两项政策的作用机制、政策有效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目标责任制和淘汰落后产能这两项行政手段具有高度的有效性。这些行政手段顺应了中国的各项体制机制,确保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实现。具体来看,节能降碳目标责任制通过明确地方政府作为节能降碳政策执行主体的责任,改变了原有的官员激励体系,强化了政府对既有政策的执行,还促进了地方政府和企业各项节能降碳制度的形成。淘汰落后产能以目标责任考核为基础,结合各种激励政策,在节能降碳、化解产能过剩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应。尽管行政手段在温室气体减排中的作用非常有效,但是这种自上而下的压力传递机制难以真正内化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节能降碳工作的自发性力量。此外,由于节能降碳目标的层层分解,县级及以下政府承担了与其行政管理权限并不匹配的责任。在压力体制下,过剩产能的市场退出障碍和地方政府、企业产能扩张的冲动依然存在。未来应结合行政和市场手段的优缺点,综合施策,促进温室气体减排长效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958.
气候变化对长江源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近十几年来,长江源区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冰川退缩、湖泊萎缩、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高寒草甸是长江源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在全球变化影响下,以耐低温寒冷的嵩草属(Kobresia)植物为建群种的高寒草甸将面临更严重的生态胁迫。以长江源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通用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模拟高寒草甸生物量、生产力和土壤有机质等的动态变化,并综合考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和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9.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腹地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受全球变暖影响,青藏高原气候呈现出暖干化趋势。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对高原腹地植被生长具有消极意义,导致该区牧草质量和数量的下降。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增加,更加重了资源环境与经济(牧业经济)发展的对立。本文对受气候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青藏高原腹地高寒草地逆行演替的原因及方式进行了分析。在些基础上,对气候暖干化模式下可持续的利用高寒草地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60.
Australian approaches to coast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he Australian coastline is one of the longest and most diverse of any in the world, and Australian researchers have developed preliminary models of the behaviour of major coastal systems such as beaches and reefs. The Australian population is particularly focused along the coastline, especially in metropolitan centres; however, the population of regional centres along the coast is increasing steadily in response to a phenomenon termed seachange. Coastal systems are increasingly threatened by potential impacts as a result of climate change, as indicated by the successive assessments by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Although Australia played a central role in applying a common methodology (CM), developed from IPCC guidelines in the 1990s, and in devising alternative approaches, which were initially trialled at nine sites on the Australian coast, there has not been a nationally co-ordinated approach to assessing the coastal vulnerability of Australia, and such an approach is only emerging now. Instead, there have been a series of different approaches adopted to look at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ustralian coast, including wetland mapping in northern Australia; geomorphic unit mapping in South Australia; storm surge vulnerability modelling in Queensland; probabilistic approaches to beach erosion in New South Wales; indicative mapping of potential coastal retreat in Tasmania. Additionally, there have been methods proposed by insurers and coastal engineers to meet their requirements. Since 2005,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has once again seen the need for a national coast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and a series of studies are planned or under way to achieve the aims of a National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Frame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