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28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4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企业管理人员气候变化意识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总结了气候变化意识的定义和内涵,认为气候变化意识包括对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等问题的认知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行为意愿两部分.其次基于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了企业管理人员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行为意愿的各项问题的得分率.在气候变化的认知方面,受访者对于气候变化的原因的认知水平比较低,对于气候变化的全球协议和中国政策的认知水平非常低,对于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的认知水平比较高,对于适应气候变化的各项措施的认知程度则有明显的差异;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为意愿方面,大多数受访者愿意在日常生活中采取行动减缓气候变化,也有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企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利益相关方之一,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是强制性的标准和法令的执行以及经济激励政策的引导,中国企业已经采取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主要是节能减排取得了明显成效、淘汰了落后产能、开展了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等.  相似文献   
32.
基于复杂性认识的安全木桶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认为安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描述了安全系统的复杂性特征:安全系统特别复杂,由相互依赖多个子系统组成,具有非线性、高度动态性、开放性和相互作用性,安全系统涉及多重反馈过程,包含软硬数据信息,并对安全政策和措施具有抵制性。借鉴传统木桶理论,利用耗散结构理论中安全熵的有关概念,探索性地建立安全木桶模型,分析了安全木桶的组成部件和功能效用。进而结合本质安全型煤矿建设,从员工素质、技术装备、作业环境和安全管理4个方面讨论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并针对本质安全型煤矿建设给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3.
在我国,环境执法主要是在强制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但是从执法效果来看,缺乏长期性、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借鉴新兴的环境管理理念和美国环境执法的经验,建立起以服务为理念的环境执法体系。首先应该确定服务对象,其次应当明确服务内容,最后应该建立环境执法中的服务体系,从而通过服务使得环境执法机关与企业、公民获得环保共识,减少环保执法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4.
计算机仿真事故响应中的班组绩效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核电站应急事件的工况下,用计算机仿真的人的班组行为模型(IDAC模型)可以预计主控室操作班组人员(决策者、操作者和咨询者组成)的失误概率,为了量化事件过程中人的认知心理活动发生的机理,采用绩效影响因子(PIF)计算班组人员发生失误的概率。讨论PIF的定义、分类以及量化值的确定,描述人的认知心理活动的失误机理与PIF的关系,预计班组失误亊件发生的概率。对50个PIFs中的一些重要因子进行描述,每组中的PIF都是独立于其他组的,但是不同组中的PIF可能存在从属关系。试图基于心理学观察以及各种人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的影响路径,合理有效地选择PIF,以实现动态概率风险评价中的人误事件发生概率的量化。  相似文献   
35.
量化行人对导向标志的认知作用,不仅有助于分析疏散过程中导向标志对行人疏散的影响,也对人员密集场所安全设施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分析行人对导向标志认知过程的基础上,确定了行人对导向标志认知过程的影响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引入人员密集场所行人疏散过程建模中,利用元胞自动机提出基于导向标志可见域的行人疏散模型。通过Matlab编程对模型进行实现,并以商场超市作为模拟场景算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导向标志的设置有助于减少行人总体疏散时间、个体疏散时间和行人平均疏散距离,提升整体疏散性能。导向标志的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对于疏散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为了揭示复杂系统内安全信息传播的机理与故障模式和发展新的安全模型,以安全信息认知过程为主线,以安全信息失真或不对称为问题,构建了1个包含7个关键事件、6个时间状态、5级信息失真和4级信息传播的安全信息认知通用理论模型,阐述了模型的内涵、特点、用途分类和故障诊断分析途径,并由模型推导出1组安全科学基础理论新概念,同时也建立了1种新的安全信息系统分析与控制的方法论。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事故致因机理分析、行为安全管理、系统安全设计和事故防控等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7.
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从"个人力"、"地域力"、"文化力"三个层次构建农户土地流转认知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利用"武汉城市圈"典型地区土地流转调查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定量分析各影响因素在农户土地流转认知中的作用。研究证实:不同农户认知群体之间存在不同流转认知偏好,"无文化的老农民"相对于"有文化的年轻职业者"在土地流转认知中更加保守;农户对土地的需求普遍偏向土地的资产属性和财产权利,农村土地流转具备内在动力;然而,出于对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需求,农户不会因为其家庭生产方式和经济来源明显脱离土地而产生强烈的土地转出愿意,农户的家庭生计条件及"土地情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流转;村镇干部"取信于民"是农户获得"安全感",克服风险规避心理促进土地流转认知的最重要因素;流转价格是对农户在土地流转中物质与精神"双重损失"的资金补偿,两者的匹配程度对农户的认知具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出要规范流转程序、健全流转监督机制、保护农民利益,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以确保农民获得公平的社会保障,加快推进和支持农村教育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保障和农业经营扶持机制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8.
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在天津市市民中的认知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津市六个小区居民关于天津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认知度调查结果分析,得知天津市有44.1%的居民知道垃圾处理费收费制度,有39.8%的居民对收取垃圾处理费持赞成态度。分析结果认为,天津市应该加大力度进行环境教育,向居民宣传垃圾收费政策及其意义,并应着手进行垃圾定量收费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努力实现将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减少垃圾的排放量,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9.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现阶段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重大创新,其政策逻辑是通过农地产权的细化和明晰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推动农业转型发展。但是三权分置能否改善人们对土地产权的长期、安全、稳定的预期,改变经营主体的行为方式,依然有待实践的检验。以新型经营主体对政策的认知为切入点,以三权分置实践较早的上海市青浦区为典型案例,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基础上,基于“三权分置改革—主体认知—行为响应”的政策传导机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认知程度对其规模经营行为、长期投入行为和向环境友好型农业转型等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三权分置政策的认知对其三大类生产经营行为的转变均存在显著影响;并且认知程度越深,其实践农业生产方式转型的可能性越大。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加强三权分置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力度,提升农业从业者人力资本水平,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40.
Despite increasing support for conservation globally, controversy over specific conservation policies persists among diverse stakeholders. Investigating the links between morals in relation to conservation can help increase understanding about why humans support or oppose policy, especially related to human–wildlife conflict or human conflict over wildlife. Yet the moral dimension of human–wildlife conflict has mostly gone unconsidered and unmeasured; thus, policy and programmatic efforts to reduce controversy may be missing a key part of the equation. We conducted a web‐based survey (n = 1239 respondents) in Michigan (U.S.A.) to investigate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influences on the value–behavior relationship. Respondents were identified by their interest and involvement in Michigan wolf management. The survey consisted of questions about values, emotions, cognitions, and behaviors relative to wolves in Michigan. We used path analysis to explore whether emotions and cognitions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lue and behavior. Most respondents attributed intrinsic value to wolves (n = 734) and all life (n = 773) and engaged in behaviors that benefited wolf populations and ecosystems regardless of stakeholder group (e.g., environmentalist, farmer). Attributing intrinsic value to wolves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favorable emotions toward wolves and cognitive assessments that hunting and trapping of wolves is unacceptable. Despite similarities in attribution of intrinsic value, groups differed in emotions and cognitions about wolf hunting. These differences provide a useful way to predict stakeholder behavior. Our findings may inform interventions aimed at increasing support for wolf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positive interactions among stakeholders and wildlife. Leveraging agreement over intrinsic value may foster cooperation among stakeholders and garner support for controversial conservation poli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