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31篇
安全科学   99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120篇
综合类   347篇
基础理论   138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31.
This paper explores collective activities in water-point management by pastoral and agropastoral herders. It examines conditions that strengthen or weaken cooperative behaviour. By employing 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approach, the paper covers three types of water-points: ponds, cisterns and water wells. Results show that factors beyond the expectation of economic benefits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behaviour, including embedded social relationships, which provide a basis for sanctions. However, the absence of clear allocation rules and of secure property rights discourages sustained contribution of inputs. The study also finds that the contribution, and the ultimate benefits gained, by the members of the group are dependent on limited technological options and other attributes of the water-points they manage. Interestingly, divergence of interests (between economic elites and poor herders) in institutional change pre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cisterns negatively affects the livelihoods of the poor (agro) pastoralists. Where internal capacity is limited, assisted collective action that builds on diverse local interests could contribute to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collectively used water-point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both economic incentives and socio-cultural norms affect collective action in a more complex way than the theory of determinants of collective action predicts.  相似文献   
732.
农地资源不同价值属性的产权结构设计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是农业的基础、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农地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属性、生态价值属性和社会价值属性,而社会价值属性包括社会保障功能价值、社会稳定功能价值及其他社会功能价值。本文针对农地资源不同的价值属性进行了产权结构设计,经济价值属性对应于农地农用产权,社会保障功能价值对应的是农地发展权,其他的价值属性构成了农地的公共产权。通过建立农地资源不同形态的价值属性与产权、价格之间的关系框架,为农地产权价格的衡量提供了依据。江都市的实证研究表明:农地发展权价格和公共产权价格在农地完全价格中的比重高达81.85%,其中,发展权价格的比重最大,达到63.02%,是农用产权价格的3.47倍;而公共产权价格的比重也达到18.83%,高出农用产权价格4%。在征地过程中如果考虑农地发展权和公共产权,并将其权益分配给农民,那么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可以增加4倍多。  相似文献   
733.
人的安全心理特性研究方法的综述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搜寻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近年来期刊发表的有关心理特性研究方法方面的98篇论文。从概念、研究方法分类、研究方法特点、研究方法优缺点对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分别进行了比较和汇总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心理特性研究方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提出只有将"质"与"量"的方法进行整合,使之进行优势互补,才是未来心理研究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心理特性研究方法可更准确地了解人的心理活动,最大限度地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34.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的土壤性性质变化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研究川西岷江上游高山针叶林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工云杉林地凋落物及其养分贮量和土壤养分及主要理化性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人工云杉林的凋落物及其氮、磷、钾贮量、以60年代抚育成熟林最高,40年代抚育成熟林大幅度下降,分别下降34.1%及49.8%,70.5%,46.7%;(2)人工云杉林地表土的有机质、全氮、全磷随林龄的增加而降低,据典型土壤剖面资料,40年代比60年代抚育林土壤分别降低72.4%,78.6%,42.2%;(3)相应于土壤有机质的变化,与60年代人工云杉成熟林相比,40年代成熟林土壤的自然含水量、总孔工、保肥力(CEC)和交换性盐某养分等均明显降低,表现出肥力退化的趋势,因此,当人工云杉林达到成熟林后,后采取诸如适当间伐等措施,以改善林地生态条件,避免土壤肥力退化,图4表6参11。  相似文献   
735.
武政  周娜  陈中剑 《环境技术》2012,37(1):17-20
2011年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广东省内到货安装调试后,投入生产之前的进口机械设备进行了专项检测,现将检测中常见问题,并结合IEC 60204-1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36.
采用低压直流电电解剩余活性污泥,优化了支持电解质的种类、加入量及电压梯度等工艺条件,并考察了在最佳工艺条件下SS去除率、污泥中有机物的质量分数(以VSS/SS计)、污泥pH及污泥沉降性能随电解时间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低压直流电电解污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电压梯度7 V/cm;支持电解质Na2SO4加入量0.4.0 mmol/g(以每克干污泥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电解pH为5.8、SS=(7 850 ±200)mg/L、VSS=(6 150±150)mg/L、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为(61.2 ±20)mg/L的污泥,电解60 min时污泥的SCOD最大,达393.3 mg/L,SS去除率达14.4%,VSS/SS为58.5%,污泥pH为3.1。电解后污泥中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已不完整,污泥絮体被严重破坏。电解时间越长,污泥的沉降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737.
不同类型清洗剂对含聚油泥清洗效果及界面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聚驱采出液中产生的大量含聚油泥造成石油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选用化学清洗法对含聚油泥进行处理。不同类型化学清洗剂对含聚油泥清洗效果的规律是:无机型和非离子型清洗剂对含聚油泥清洗效果最好,阴离子型清洗剂次之,阳离子型清洗剂最差。优化了无机清洗剂Na2SiO3和非离子型清洗剂EL100的脱油条件,脱油率分别达到91.12%和85.59%。不同类型清洗剂清洗含聚油泥的脱油率与油水界面性质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即脱油率越高,水相电导率越小,油滴Zeta电位绝对值越小,油滴中值粒径越大,油水界面张力越小。  相似文献   
738.
以硅酸钠和硫酸钛为原料,用共聚法制备了不同硅钛比(硅钛摩尔比分别为3∶1、1∶1和1∶3)的新型绿色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硫酸钛(PTSiS)。用紫外连续扫描光谱仪(UV/Vis)、红外光谱仪(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倒置生物显微镜对样品中钛硅的微观品貌进行了多方面物性分析。结果表明:当硅钛比为3∶1时,硅酸钠和硫酸钛反应完全。此时,聚硅酸的骨架硅(Si—O—Si)与钛元素发生同晶取代或与钛离子水解形成的表面羟基发生络合,形成的聚硅硫酸钛(PTSiS)是一种高分子的硅钛聚合物,而不是单纯的原料混配。另外,聚硅硫酸钛(PTSiS)具有枝杈长链的网络结构,其骨架主要由框架钛结构(Ti—O—Si)组成。  相似文献   
739.
污泥浓度对微孔曝气氧传质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污泥浓度是影响微孔曝气氧传质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小试及中试规模上,研究了不同污泥浓度对微孔曝气氧传质过程的影响,得出曝气性能随污泥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污泥浓度低于2000mg/L时,曝气性能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2000~3000mg/L时,KLa达到最大值;当污泥浓度大于2000~3000mg/L时,曝气性能随污泥浓度增大而降低,当污泥浓度大于5000mg/L时,曝气性能急剧降低。这一规律对于在设计和运行中合理确定污水处理中的污泥浓度,在达到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电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0.
锰磁活性炭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酶解提制烟碱后的烟渣和电解锰渣回收锰为原料,制备具备磁性和发达孔隙的活性炭。利用氮气吸附技术、红外光谱(FTIR)表征与分析了活性炭表面的孔隙结构和物化性质,考察了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和磁学性能。结果表明:以Mn/C基质废弃物为原料制得活性炭具有磁学性能;适量锰的添加有利于活性炭微孔的形成和发育;采用一步焙烧法有助于磁化物和活性炭基体相互作用形成化学键合,提高饱和磁化强度,实现废弃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