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6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1052篇
安全科学   71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312篇
综合类   1609篇
基础理论   480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81篇
评价与监测   63篇
社会与环境   151篇
灾害及防治   8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论述了四方山、达尔滨湖自然保护区植被生态条件、植被类型、植物类群组成、生活型组成、水分生态类型及区系地理成分等调查成果。  相似文献   
52.
从植被演替和抗风性研究包兰线沙坡头段人工植被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群落演替与风沙流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群落的稳定性。在沙坡头地区,以油蒿为主的人工群落在长期的自然演替过程中已达到与生境条件相互适应的动态稳定过程。通过沙坡头与周边地区植被演替的比较研究,表明了该地区现有植被正形成(或已形成)偏途顶极序列,该植被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稳定存在,这些演替可促使沙坡头地区的人工植被向更为稳定的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以及自然生态系统方向变化。此外,风洞实验结果显示,沙坡头现有主要植被和地表能够抵抗较大风沙流胁迫,已形成了能够忍耐沙尘暴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3.
污染生态学的新发展—污染进化生态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污染胁迫的最显著效应是消除敏感物种或个体,导致植物居群进化。突变是进化的原料,选择是进化的手段,隔离是进化的条件,控制抗性性状的基因因物种及污染物的种类不同而异,但也会出现植物同时具有对某两种或几种污染物的抗性,即所谓协同抗性;污染除使植物衰退外,还可能导致一些遗传信息丧失,使抗性种群内物种单一,降低其适合度,对其它环境胁迫因素的抵抗力下降,即所谓适应代价。  相似文献   
54.
朱江 《环境科学学报》1994,14(3):308-315
报道了北京地区几条主要河流蜉蝣稚虫的种类分布,探讨了其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体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运用种类多样性指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各水体质量状况进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白河和拒马河质量为最好,其余依次为永定河,清水河上游,潮河和清水河。  相似文献   
55.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in the subtrophical oligotrophic Lake Fuxian, the second deepest lake i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monthly from September 2002 to August 2003. A total of 113 species belonging to seven phyla were identified, among them, a filamentous green alga, Mougeotia sp., dominated almost throughout the study period and comprised most of the total phytoplankton biomass.Mougeotia sp. has made a substanti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it was absent in 1957, only occasionally present in 1983,increased substantially in 1993, and became predominant in 2002--2003. It is likely that natural invasion of the Taihu Lake noodlefish (Neosalanx taihuensis) has led to a change of dominant herbivorous zooplankton from small to large calanoid, which has increased grazing pressure on small edible algae, and thus has indirectly favo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edible filamentous Mougeotia sp.  相似文献   
56.
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生物陶粒硝化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动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了揭示生物陶粒硝化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从运行不同时期的反应器中提取活性污泥,利用PCR-DGGE技术初步分析了生物陶粒反应器细菌的种群演替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进水COD值的逐阶段降低,氨氮去除率逐步提高到64.38%.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群的数量具有时序动态性,微生物多样性与废水的处理效果出现协同变化的特征.测序结果表明,生物陶粒反应器中运行第21天的优势种群除了自养细菌,还有异养细菌存在.其中自养细菌为Nitrosospira.sp和Nitrobacter.sp,异养细菌为Bacillus.sp、Pseudomonas.sp和Pseudochrobactrum.sp.  相似文献   
57.
高炉出铁场除尘设计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叶 《福建环境》2003,20(4):57-59
论述了高炉出铁场烟尘治理的现状,对二次除尘设计提出了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58.
化学混凝-SBR法处理肉禽屠宰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肉禽屠宰废水的特点,采取了先混凝后生化的处理方法。在实验中确定了最佳混凝剂和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取此方法处理肉禽屠宰废水,其各项指标可达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以管理科学的库存理论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锅炉房煤场面积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60.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open a dialogue on integrating service‐learning into community based watershed management programs and to discus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at a service‐learning program presents to universities and communities.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concept and definition of service‐learning, and arguments concerning why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university faculty and students should be involved with community based watershed management programs. The article describes a case study for developing a service‐learning program for watershed management at Virginia Tech and discusses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case study. The paper concluded that to make a service‐learning program sustainable, there should be a long term plan, regular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stakeholders, and some incentives for faculty and students for long term commitment to the community based watershed management progr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