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59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140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6 毫秒
391.
We present and evaluate AquaMaps, a presence-only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ling system that allows the incorporation of expert knowledge about habitat usage and was designed for maximum output of standardized species range maps at the global scale.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to the production of range maps due to large biases in the amount and location of occurrence data for most species. AquaMaps i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presence-only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ling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outputs under equivalently automated conditions. The effect of the inclusion of expert knowledge to AquaMaps is also investigated. Model outputs were tested internally, through data partitioning, and externally against independent survey data to determine the ability of models to predict presence versus absence. Models were also tested externally by assessing correlation with independent survey estimates of relative species abundance. AquaMaps outputs compare well to the existing methods tested, and inclusion of expert knowledge results in a general improvement in model outputs. The transparency, speed and adaptability of the AquaMaps system,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online framework which allows expert review to compensate for sampling biases and thus improve model predictions are proposed as additional benefits for public and research use alike.  相似文献   
392.
方恺  段峥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4):539-548
随着地球生态系统的交互性、复杂性与整体性特征日益显现,综合分析和比较各类人为环境影响及其最大安全阈值,对于从整体上判断人类活动的可持续性、揭示承载力的超载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环境足迹和行星边界两项新概念,运用极差法和目标距离法对全球30 个主要国家的碳、水和土地赤字数据进行了标准化与权重化处理,得到一个复合的国家环境可持续性压力指数,并结合3 项环境赤字的实际分布状况,将所有国家划分为4 类:环境强可持续性(3 国)、环境弱可持续性(8 国)、环境弱不可持续性(9 国)、环境强不可持续性(10 国).总体上,环境可持续性压力呈现南美洲国家低、亚洲和非洲国家居中、欧美发达国家高的地域格局,亚洲是4 类国家并存的唯一大洲.全球的碳、水和土地足迹-边界比分别为3.0、0.6、0.7,表明就全球尺度而言,温室气体排放已处于严重超载状态,水资源消费和土地利用尚处于盈余状态,这与现有文献结果相吻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93.
中国、美国、摩洛哥磷矿资源优势及开发战略比较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资源保护和优化利用的角度出发,比较了中国、美国、摩洛哥三国磷矿石的储量、品位、重金属含量、矿产集中度、运输距离等,发现摩洛哥磷矿资源具有极强的优势,而美国资源也要优于中国。在比较了矿产开发规模、回采率、产量、成本、可利用年度等指标后,发现美国与摩洛哥各有优劣,而中国明显落后。根据磷肥生产量估算,2003年中国磷矿实际消耗量达到10558×104t标矿。根据现有开采水平和消费量估算,世界磷矿可以满足100年内的需求,但是中国P2O5≥30%的富矿资源仅能利用到2014年,提高回采率可能会达到2022年。中国磷矿资源开发策略欠佳,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下,导致远景供应堪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我国磷矿资源合理利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94.
兰州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年际变化和区域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路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环境中对人们生活干扰最大的噪声源,也是环境工作者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分析了兰州市15年来的交通量及噪声的变化情况,发现兰州市总体车流量增长快,但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各年变化不大,并把安宁、西固、城关、七里河4个区的交通噪声污染状况作了比较,总结了4个区的噪声污染特点。  相似文献   
395.
为了更准确地测定煤矿井下瓦斯含量,研制出基于煤层钻孔直接机械密闭取芯的瓦斯含量测试装置,使瓦斯解吸和取芯装置一体化。装置 设计的联动关闭部件实现了孔内取芯密闭,避免传统取芯装罐程序,解决了煤芯暴露时间长、瓦斯逸散量大的问题。通过机械密闭取芯技术现 场试验,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32组试验瓦斯含量测定结果比传统方法增加21.8%以上。结果表明:装置实现了在煤层钻孔内直接密闭取 芯功能,简化了测定流程,提高了煤矿瓦斯含量测定精度。应用该装置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样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396.
徐树建 《生态环境》2010,19(5):1197-1201
黄土高原与我国东部地区等地广泛分布的第四纪以来的粉尘堆积,是古气候变化的良好记录。但是,将我国黄土堆积视为一个整体、从地质历史的角度来进行区域对比和定量分析粉尘堆积的动态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较少。在系统的野外调查与地层对比的基础上,对末次冰期沉积的山东庙岛群岛长岛黄土剖面与宁夏中卫冰沟黄土剖面进行了样品采集,经彻底的前处理后,采用Malvern 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仪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粒度特征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冰沟剖面粒度明显比长岛剖面粒度粗,在整个末次冰期的风成沉积中,冰沟剖面的中值粒径为48.23μm,而长岛剖面为28.36μm;冰沟剖面的砂粒的百分含量为52.34%,而长岛剖面仅为23.47%。两个剖面均记录了末次冰期可与反映全球冰量变化的SPECMAP曲线对比的阶段,尽管其反映的气候状况并不完全相同。两剖面所指示的环境意义可能也存在差异,冰沟剖面的粒度变化主要反映了古风场强度的变化和沙漠的进退,长岛剖面粒度变化除了指示古风场强度的变化信息外,还指示了粉尘源区环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还指示了海平面变迁的信息。  相似文献   
397.
介绍了有机农业的起源与内涵,比较了有机农业与中国传统农业的联系与区别,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98.
中日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建立新的水资源管理的法律体制,加强法制建设,就水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方面的制度、水污染的控制等进行分析,认为用一个系统的、有强制力的规划来指导,控制和协调各地方、各部门的利益关系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关键。介绍了日本的集中协调与分部门行政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并以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为主的流域管理体制,对这种管理体制下的以流域为基础的日本水管理法规的基本原则、组织结构及立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中日两国的水资源管理及立法的基本异同点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立法的结构层次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促进中国的水资源管理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如:(1)协调原则;(2)环境政策的一体化,建立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3)制订可行的法律规范;(4)加强学术研究和交流;(5)注重科学的规划等。  相似文献   
399.
选取国外有代表性的新一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HPDM、PPSP、AMS)和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模式(称为EIA模式)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理论上HPDM总体上比PPSP、AMS和EIA模式更为合理,物理框架上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400.
如何科学评估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底价,是国有土地使用权以挂牌方式出让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分析挂牌出让底价评估特点、地价内涵,探讨挂牌出让底价的评估方法,指出挂牌出让底价评估宜重点选用市场比较法和假设开发法两种评估方法,明确了市场比较法和假设开发法评估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底价的实施步骤和参数选取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