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452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08篇
综合类   651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253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91.
吴婕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5):163-165,169
通过美国金郡的湿地恢复经验、普吉特海湾的雨水管理系统以及加拿大汤姆逊公园废弃地恢复规划案例借鉴国外城市生态恢复规划的重点环境生态策略、措施与后续维护方法、管理等,以国外经验启示我国生态恢复工作中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92.
针对辽河流域特定的气候条件并结合自身研究成果,从人工湿地类型的选择、湿地植物在去除氮磷中的作用、人工湿地对废水水质和水量的要求等方面对人工湿地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国外人工湿地治理面源污染的实际工程以及辽河流域已经开展的人工湿地治理工程的分析,说明人工湿地是一种有效缓解辽河流域面源污染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93.
采用遥感面积反演生态功能法对公路网建设对湿地生态功能的生态累积效应进行研究,试图在多数湿地缺乏多年序列生态资料的现实情况下,为生态累积效应的定量化研究找出一种简捷而又有效的计算方法.首先,通过GIS手段分析得出公路网影响域范围内湿地面积的演变:然后,通过对生态功能与湿地面积和水深的相关关系式进行分析,得出1980~2005年湿地生态功能在公路网作用下的变化情况和规律,并预测出2010.2020年公路网规划年湿地生态功能的演变状态.研究结果显示,纵向岭谷区公路网建设对湿地生态功能有一定的负面驱动效应,随着公路网的逐渐加密湿地生态功能破坏程度加大,2005年区域内湿地生态功能指数为1980年的86%;根据该速率预测规划公路网将进一步对湿地生态功能造成破坏,到2010年研究区域内湿地生态功能指数为1980年的80%,到2020年仅为59%,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湿地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994.
外循环三相流化床-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渗滤液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外循环三相流化床-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主要探讨通过该组合工艺后,出水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进水COD 4 000 mg.L-1、NH4+-N 300 mg.L-1通过外循环流化床后,COD、NH4+-N分别稳定在1 500 mg.L-1和150 mg.L-1左右;Cd、Zn、Pb含量也均稍有下降,通过人工湿地后,COD、NH4+-N则分别下降到200 mg.L-1和10 mg.L-1左右.Cd、Zn、Pb的含量在分别从进水的0.12 mg.L-1、3.0 mg.L-1和1.4 mg.L-1下降到0.01 mg.L-1、0.5 mg.L-1和0.1 mg.L-1左右.通过不同植被的湿地进行横向比较,发现无论何种植被的湿地,对该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5.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氧化亚氮的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娟  张建  贾文林  谢慧君  Roy R Gu 《环境科学》2009,30(11):3146-3151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潜流和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中N2O的释放规律和相关的氨氧化细菌.结果表明,潜流和表面流人工湿地的N2O平均通量分别为296.5μg.(m2.h)-1和28.2μg.(m2.h)-1,总体上均表现为大气N2O的排放源,前者的N2O平均释放通量高于农田、森林、草原和沼泽湿地等生态系统,潜流方式促进了N2O的释放.潜流和表面流人工湿地N2O通量有较大的月份差异和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最高值出现在7月,分别为(762.9±239.3)μg.(m2.h)-1和(91.9±20.3)μg.(m2.h)-1,一天中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出现在中午和凌晨.温度和芦苇的生长情况对N2O通量有一定的影响.人工湿地系统进水端,较高浓度的污水和充足的碳、氮源,促进了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使得N2O通量均高于出水端.克隆结果表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与N2O产生相关的氨氧化细菌主要为Nitrosomonas和Nitrosospira.  相似文献   
996.
合成孔径雷达在湿地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合成孔径雷达(SAR)因为其独特的优势,成为遥感研究的热点问题。湿地作为复杂水陆交汇系统,传统的遥感手段不能全面获取湿地信息。将SAR引入到湿地遥感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系统、全面介绍了这一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主要包括SAR在湿地制图、湿地水位及湿地生物量估算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7.
黑龙江省是湿地资源大省,是中国内陆湿地面积较大、分布广泛的省份之一。具有湿地面积大、类型多样,沼泽及沼泽化草句湿地占优势,湿地分布集中、地域性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但由于历史上的大规模开发、水利工程的修建、农业面源的污染等人为干扰、破坏的影响,黑龙江省的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湿地功能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98.
潮间带湿地栖息地功能退化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栖息地功能是潮间带湿地重要的生态功能之一. 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择既能较好地反映潮间带栖息地变化,又能敏感地反映海岸带开发影响的有效湿地斑块面积、单位面积湿地斑块数量、植被覆盖率和栖息地复杂性4个指标,建立了潮间带湿地栖息地功能评价模型.在对1954—2000年渤海湾潮间带湿地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潮间带湿地栖息地功能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潮间带湿地作了评价. 结果表明:以20世纪50年代为基准年,渤海湾潮间带湿地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功能指数从0.84下降到0.56,湿地破碎化是其功能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9.
ABSTRACT: The applicability of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governing phosphorus (P) retention and nutrient assimilation in lakes and reservoirs was extended to include free surface water wetland treatment systems. Mixed reactor models have been used in lakes to predict steady state P concentration, characterize trophic state, compare P‐dynamics, and predict permissible P‐loading rates. Applying lake models to free surface water wetlands treatment systems, it was found that: sedimentation rates, loading rates, and settling velocity in these wetlands, and their typology are comparable to their lake counterparts. The analyses also suggest that phosphorus removal efficiency in a free surface water wetland treatment system is independent of trophic status, and similar to lakes, these wetlands can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trophic state. Oligo‐and eutrophic wetland treatment systems can be defined by low and high TP inflow concentrations, respectively. In this study, olig‐otrophic status is defined as systems receiving inflow P‐loading less than 0.10 g m‐2 year‐1, and their P inputs are mainly derived from agricultural and stormwater runoff. Eutrophic treatment systems, on the other hand, are defined as those receiving inflow P‐loading higher than 0.20 g m2 year‐1, and their inputs are mainly derived from industrial and municipal wastewater. The comparability found between lakes and free surface water wetlands treatment systems raises the question: should we consider these wetlands “shallow lakes?”  相似文献   
1000.
ABSTRACT: The Landsat‐Muitispectral Scanner (MSS) data were used to measure lake area fluctuations (1972–1989) for 130 ground‐water dominated lakes in the Western Lakes Region of the Nebraska Sand Hills. In general, the pattern shown in lake area hydrographs was similar to that for in‐situ lake elevations. In‐situ lake‐elevation data verify that remote monitoring of surface‐area fluctuations, even at relatively coarse spatial resolution, is not only practical and useful, but also it elucidates the hydr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dominated lakes of the Sand Hills. The apparent differences in behavior between lakes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portions of the study area may be related to both their location in the regional ground water system and the substantial local hydrologic complex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