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9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496篇
安全科学   561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1001篇
综合类   2325篇
基础理论   635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08篇
评价与监测   190篇
社会与环境   806篇
灾害及防治   11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9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为探究土地整治对重金属污染环境下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中微生物的影响,本文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了工业区周边土地整治区内外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①从土壤性质来看,土地整治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和土壤质量均优于非整治区.②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来看,水田土壤微生物群落主要的菌门为变形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而土地整治可能降低了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提高了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同时在属水平上也提高了鞘脂单胞菌属、地杆菌属的相对丰度.③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来看,土地整治区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性明显得到改善,但随着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升高,改善效果逐渐减弱.④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Cd、Hg、Pb、pH、AP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而硫杆菌属、芽孢杆菌属、鞘脂单胞菌属与多种重金属元素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证实了土地整治有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性,并提升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以广西柳州泗顶铅锌矿区的玉米地、菜地、灌木、尾矿库、森林和柑橘园6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土壤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6种土壤的优势菌门,所占比例为31.34%~53.47%,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纲.冗余分析表明,在重金属含量最高的灌木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与土壤中铅、锌、镉、铜的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在土壤钠和钾含量较高的玉米地和菜地,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的丰度有所增加,而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度则有所下降.在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而总氮、总磷含量较低的柑橘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丰度较高.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浮霉菌门的丰度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壤环境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北部湾独流入海河流南流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2000年和2015年遥感数据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以及社会经济等数据,采用CLUE-S模型对未来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自然增长情景以及粮食安全情景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模拟预测,在此基础上采用InVEST模型对流域过去和未来不同情景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估,探讨了流域生物多样性的生境质量和生境退化程度.结果表明:2000~2015年南流江流域建设用地、园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建设用地的增幅最大,而耕地和林地减幅最大.流域土地系统中共存在着34种土地网络转移流关系,上游存在24种,中游20种,下游28种,耕地与建设用地、耕地与林地以及林地与园地之间的转换占到流域总土地利用变化的70.74%.CLUE-S模型模拟未来土地利用的Kappa系数达到0.86,表明模型模拟未来情景的土地利用精度满足要求.2000年、2015年、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2030年自然增长情景以及2030年粮食安全情景流域生境质量总得分和平均得分分别为866630,900357,921055,876231,865370和0.7457,0.7747,0.7925,0.7539,0.7466.2030年3种情景的中上游和下游地区生物多样性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趋势,而中游地区则表现出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抓手。居业协同作为乡村人居融合发展的高级形态,其程度能够反映乡村振兴的质量与成效。采用土地利用数据从结构和利用两个维度探索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三个尺度下的居业协同格局,结果表明:(1)徐州市土地在供给方面表现出居业失衡,宅基地供给相对于经营性建设用地优势明显;但由于使用中宅基地的空废,二者利用状态表现得更协同。(2)不同空间尺度下,居业协同状态有所差异,其中乡镇尺度居业空间关系较为稳定,基本维持相对平衡,本文认为乡镇是土地资源配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佳尺度。(3)后续研究中,居业用地适宜的比例及农用地对居业协同的影响都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土地承载力研究范式的变迁、分化及其综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Kuhn范式理论,将现有土地承载力研究成果显化、梳理为4种主要研究范式,即基于限制因子的研究范式、基于多因素综合的研究范式、基于参照区的研究范式、基于生态足迹的研究范式。以范式应用的时代背景、空间尺度为着眼点,对各类范式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显示:基于限制因子的土地承载力研究范式起源最早、发展最为成熟,基于多因素综合、基于参照区、基于生态足迹的3种研究范式,均是以前者为基础,按照不同的方向分化而成;范式分化的原因在于时空条件的变化所引致的亟需解释、解决的现实问题的变化。范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有其独特的适应性:基于限制因子、基于生态足迹的两种研究范式适用于全球及国家等大尺度土地承载力问题,且发展较为成熟,其成果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基于多因素综合及基于参照区的两种研究范式适用于市县等中小尺度,但其研究较为薄弱,所得的承载力分值、承载力相对值对区域土地管理实践的指导价值有限。当前,市县等中小尺度土地承载力研究亟需加强,其指导实践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亟待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基于网格法在后寨河流域挖掘了2 755个土壤剖面,并采集了22 057个土壤样品。分析了后寨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结果表明:后寨河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主要受人为干扰、土壤厚度与岩石裸露率的制约。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密度(0~100 cm)总体上呈现以下规律:水田>旱地>经果林地>园地>草地>弃耕地>坡耕地>乔灌木林地>乔木林地>荒地>灌木林地>灌草地。后寨河流域100 cm土壤有机碳平均碳密度为8.70 kg/m2,低于中国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10.83 kg/m2,总有机碳储量为5.39×108 kg。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方式调整与管理,可以增大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储量。  相似文献   
17.
选取云南者海典型铅锌矿区周边冶炼区(A)、粮食主产区(B)、保护区(C)三个区域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三个区域内林地(LD)和耕地(GD)土壤pH、总碳(TC)、总氮(TN)、总磷(TP)和5种重金属(Hg、Cd、Pb、Zn、Cu)含量,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基于系统熵值与重金属生物毒性改进灰色聚类评价法对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B、C三区土壤的5种重金属均超过云南省土壤背景值,且含量A区 > B区 > C区,所有土壤样品Hg、Cd、Pb、Zn、Cu平均含量分别为7.24、1.53、1 794、2 892、210 mg/kg;LD土壤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GD。研究区土壤pH总体呈弱酸性,但A区土壤受矿业活动影响呈弱碱性。TC、TN含量和C/N值均表现出LD大于GD,但TP含量表现为GD显著大于LD (P<0.05)。CCA分析表明LD和GD土壤pH与Cd和Cu呈负相关,与Zn和Pb呈正相关,且pH对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最大;TC、TP与重金属Cd和Cu在LD土壤中呈正相关,在GD土壤中呈负相关。改进灰色聚类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程度均表现为LD大于GD;A区污染最严重且均呈重度污染,B区次之,C区污染程度最轻。经比较本文改进的灰色聚类评价法在准确性和灵敏度方面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development of a first approximation of a Namibian, national level, land degradation monitoring system. The process involved a large number of stakeholders and led to the definition of four primary indicators that were regarded as related to land degradation in Namibia: population pressure, livestock pressure, seasonal rainfall and erosion hazards. These indicators were calculated annually for the period 1971–1997. Annual land degradation risk maps were produced for the same period by combining the indicators. A time series analysis of results generated by indicators was undertaken at two sites. The analysis revealed a general trend towards an increased land degradation risk over the period 1971–1997. A decrease in annual rainfall and an increase in livestock numbers caused this negative trend at one site, while decreased annual rainfall and increased human population were the causes at a second site. Evaluation of resulting maps through direct field observations and long-term monitoring at selected study sites with different conditions relevant for the indicators defined, is an essential next step.  相似文献   
19.
略谈淮北市城市景观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祖亮  吴淼 《干旱环境监测》2003,17(3):143-146,152
为了保护淮北市城市生态环境,拟利用城市景观生态学原理对该市城市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包括城市自然组分、非自然组分设计。自然组分包括种群源、廊道、节点等内容,力争使自然组分成为环境质量的控制性组分,使城市生态良性循环、物种多样并持续存在和流动可达,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畅通。  相似文献   
20.
The Catskill/Delaware reservoirs supply 90% of New York City’s drinking water. The City has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watershed protection measures, including land acquisition, aimed at preserving water quality in the Catskill/Delaware watershed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how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scape and surface water measurements change between years. Thirty-two drainage areas delineated from surface water sample points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and fecal coliform bacteria concentrations) were used in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es to test landscape and surface-water quality relationships. Two measurements of land use, percent agriculture and percent urban development,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water quality and consistently present in all regression models. Together these two land uses explained 25 to 75% of the regression model variation. However, the contribution of agriculture to water quality condition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with time as overall agricultural land cover decreased.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at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 cover and surface water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and fecal coliform bacteria counts over a large area can be evaluated using a relatively simpl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method. Land managers may find this method useful for targeting resources in relation to a particular water quality concern, focusing best management efforts, and maximizing benefits to water quality with minimal costs.The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through its Offi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unded and managed the research described here. It has been subjected to Agency’s administrative review and approved for publication as an EPA docu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