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0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212篇
安全科学   155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313篇
综合类   785篇
基础理论   239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99篇
社会与环境   165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不同干扰强度对沙质海岸带植物物种β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伟  叶功富  游水生  韩孟孟  杜林梅  辛秀 《生态环境》2010,19(11):2581-2586
选择东山岛沙质海岸带4种不同干扰强度林分作为空间演替系列,采用样方法研究其β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干扰强度林分的植物组成和重要值差别较大,在天然次生林的乔木层和灌木层中,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均是第一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98和137,群落结构稳定;择伐干扰群落中,潺槁木姜子变为乔木层第三优势种,重要值为33,灌木层中仍为第一优势种,重要值为128;皆伐干扰群落中其优势地位逐渐降低,乔木层已无潺槁木姜子的分布,群落结构简单、稳定性差;(2)β多样性(CJ、CS、βWS、βC、βR、CN、CMH)测度表明,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大,群落间物种更替速率由低到高呈现增大趋势,物种变化较大,共有种逐渐减少;研究结果支持了"初始植物区系"学说,为选择合适树种构建稳定高效的沿海防护林体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92.
利用1993、2000和2004年吴江市的遥感影像,在GIS和RS支持下,通过构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其产生的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吴江市的耕地基底向建设用地基底转化,生态系统结构的多样性和均匀度降低,景观整体形状趋于规则;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耕地的减少以及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是导致总价值减少的主导力量,而水域生态服务价值的增加是阻止其显著减少的原因;水源涵养和废物处理功能贡献度最大,超过总价值的50%;汾湖镇所占生态服务价值比重最高,分别为24.2%、25.21%2、5.13%,桃源镇所占比重最低。  相似文献   
893.
不同pH值条件下悬浮载体SBR反应器处理污染河水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悬浮载体SBR反应器处理污染河水的脱氮性能和微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初始pH为7.0时,悬浮载体SBR反应器处理污染河水的脱氮性能最好,NH4^+-N和TN去除率分别为100%和36.6%。在初始pH 7.0时,悬浮相和附着相污泥亚硝化活性均达到最高,分别为6.81 mgNH4+/(gMLVSS.h)和5.42 mgNH4^+/(gMLVSS.h) 悬浮相污泥在pH 9.0时硝化性能最好,达到2.31 mgNO2^-/(gMLVSS.h),而附着相污泥在pH 8.0时硝化性能达到最佳状态,为1.03 mgNO2^-/(gMLVSS.h) 在pH 8.0时,悬浮相和附着相污泥反硝化活性最强,分别到达13.98mg NO3^-/(gMLVSS.h)和12.72 mgNO3^-/(gMLVSS.h)。  相似文献   
894.
利用三峡库区秭归县统计和调查资料,并基于AnnAGNPS模型获取秭归县1985、1990、2000、2007年径流、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等数据,客观计量秭归县年际生态服务物质量,进而估算各年际生态服务价值量.结果表明,1985~2007年,秭归县生态服务物质量均发生了变化.2000年径流、泥沙、总氮、总磷和有机碳的年输出量最高,分别为473mm、68.6t/km2、133kg/km2、33kg/km2和684kg/km2,而2007年上述指标最低,分别为419mm、40.6t/km2、112kg/km2、20kg/km2和445 kg/km2,分别下降了12.8%、68.9%、18.7%、65.4%和53.5%;1985~2007年秭归县生态服务价值也发生了变化,2000年最低,为45.1亿元,2007年最高,为54.2亿元,增加了20.1%.利用调查统计和模型输出的方法进行生态服务价值量的计量较为客观准确,避免了一些计算上的不确定性,但该方法所需数据量庞大,可能会限定其他地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895.
东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从生态系统的类型、质量和功能的时空变化出发,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并在全面考虑各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基础数据可获得性的基础上,对东江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科学评估,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08年东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减少趋势,且除水域外,其余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均为2008年比2000年有所减少,说明流域生态系统的质量呈下降趋势。林地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2004-2008年的年均减少率大于2000-2004年,反映了流域森林资源的质量加速下降的状况;从空间上看,虽然上中游单位面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于下游,但上游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得比较剧烈。  相似文献   
896.
李海燕  蔡银莺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1):1833-1844
论文在感知价值的框架下讨论了土地征收前后农民感知维度的变化,构建土地征收前后农民感知维度变化的测度因子与评估指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土地征收前后农民感知变化与征地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衡量。结果显示:①土地征收前后农民感知变化包括农民经济状况变化、 农田资金投入变化、 农村公共基础服务变化、 农村公共社会服务变化与农田景观环境变化5个测量维度;②土地征收后农民的经济收入状况、 农田资金投入、 农村公共基础服务、 农田景观环境等变化感知对被征地农民的征地意愿具有正向的影响,而农村公共社会服务变化感知对于农民的征地意愿影响不显著;③感知变化维度上,土地征收前后农田资金投入变化是影响农民征地意愿的主导因素,其次分别为农民的经济收入状况变化、 农村公共基础服务变化和农田景观环境变化。土地征收前后农民感知维度的变化很明确地影响到农民的征地意愿,把握两者的关系有利于政府制定有效的征地补偿和安置政策、 引导失地农民适应身份转型,为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现实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97.
基于价值链增值的农地整治项目前期阶段效率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国内外农地整治项目效率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对农地整治项目前期阶段工作效率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剖析了其价值链,并围绕着价值链增值这一核心建立了包含项目选址、可行性论证、勘测、权属调整及规划设计5 个准则层在内的农地整治项目前期阶段工作效率指标体系。依据标杆管理原理和项目特征设置了32 个效率指标的基准标杆、实际最优标杆及理论拓展标杆,构建了基于距离函数法的农地整治项目前期阶段工作效率测度模型。以鄂州市华容区蒲团高产农田建设示范项目为例,对其前期阶段的工作效率进行了测度,针对测度结果分析了项目前期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也为其它农地整治项目前期阶段工作效率测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98.
SUMMARY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ntribution of secondary resources harvested from a savanna ecosystem to household income in Thorndale village, South Africa. The valuation of these resources provides a key tool for adop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actices. The study shows the relevance of the dependence of rural people on secondary resources and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equity. Fuelwood, edible herbs and thatch grass contributed 80.6% ($492.53) of the total gross direct-use value ($559.46) of all the resources per household per annum. The net direct-use value of eight directly harvested resources was $455.11 after accounting for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labour. The value of secondary resources traded amounted to $126.62 per household, equivalent to 22.6% of values from direct consumption, suggesting a high degree of dependence of villagers on natural resources harvested for household consumption. There were high relative direct-use values for fuelwood (44%) and edible herbs (25.9%) reflecting the high energy requirement, and substitute for cultivated vegetables, respectively. It was generally perceived that resources were in short supply probably due to the level of dependence, and as a coping strategy.  相似文献   
899.
900.
全球化视阈下的生态伦理学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重 《生态环境》2012,(6):1184-1188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创新,生态伦理学研究推动了将道德延伸到自然界,通过协调各方利益,规范人类的环境态度和行为,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而保证人类整体事业的繁荣。生态学所描述的仅仅自然界的自然生态,虽然其基本原理为生态伦理学所吸纳,但后者并非生态加伦理如此简单而已,它的研究对象更为广阔,也更为复杂。人始终是伦理学关怀的主体,其出发点是人,最终的对象也必然是包含人在内的整个自然。在伦理学层面上,人首先是社会性的,其次才是生物性的,在这一方面中国自古以来便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文化传统。生态伦理的思想若要深深扎根当前所有人的心中,必须首先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生态文化,使环境保护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以生态伦理为核心的生态文化必将成为人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南。21世纪继往开来的中国的生态伦理学应该具有清晰的价值定位,不仅需要超越生态学的全自然视角,突出人的社会性,而且需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构建自己的生态伦理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