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3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700篇
安全科学   141篇
废物处理   113篇
环保管理   374篇
综合类   1581篇
基础理论   196篇
污染及防治   368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为了保证短链和长链全氟烷基表面活性剂(PASs)均具有较高的回收率,并尽量提高方法的选择性、灵敏度和精密度,对污泥中PASs的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在选择合适固相萃取柱的基础上,对超声波辅助溶剂萃取进行优化,以解决全氟十四烷酸(PFTA)等长链PASs回收率低的问题.同时,改造液质系统以减弱全氟辛酸(PFOA)的溶出干扰,并优化仪器检测方法以获取更佳的方法检出限(MDL)和方法定量限(MQL).研究结果表明,各种PASs的MDL和MQL分别在0.05~0.20 ng·g-1和0.20~0.40 ng·g-1的范围内,回收率介于81%±10%~118%±11%的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介于3%~17%的范围内,这说明优化后的检测方法在检测污泥样品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性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992.
刘立恒  林衍  刘媛媛  朱慧  何强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2):3133-3141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原料,可溶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硅酸钠和硫酸钙为黏结剂,采用两步炭化法制备污泥基颗粒炭,探讨了黏结剂种类对样品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可溶淀粉样品(SSGAC-T)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SSGAC-T、羧甲基纤维素样品(SSGAC-C)和硅酸钠样品(SSGAC-Si)含有丰富的微孔和中孔,硫酸钙样品(SSGAC-S)为典型的中孔吸附剂;样品的抗压强度均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SSGAC-S的抗压强度下降程度最小;4种黏结剂都使样品表面生成新的官能团,且样品的表面均呈酸性,它们的pHPZC分别为6.37、6.16、5.85和5.53;相同条件下,SSGAC-S对亚甲基蓝的饱和吸附量最高,为71.94mg/g;根据对污泥炭的表征,初步推测硅酸钠和硫酸钙能与碳发生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993.
化学预处理对微塑料Pb吸附潜力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水和污泥是土壤等生态环境中微塑料的重要来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污水和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化学预处理通常被用于提高其中微塑料的提取及分析效率,然而至今关于化学预处理对微塑料的吸附潜力及表面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了5种预处理条件,即1 mol·L~(-1) HCl、1 mol·L~(-1) HNO_3、30%H_2O_2、1 mol·L~(-1) NaOH和5 mol·L~(-1) NaOH,对6种微塑料类型(PA、PE、PP、PS、PET和PMMA)Pb吸附潜力的影响,同时通过微塑料表面理化特性的分析,探讨了预处理影响微塑料Pb吸附的机理.结果表明6种微塑料对Pb吸附等温式符合Langmuir模型,Pb吸附能力大小顺序分别为:PAPMMAPETPEPPPS,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922.9、699.3、584.8、549.5、510.2和277.8μg·g~(-1).与此同时,不同预处理条件对微塑料Pb吸附特性的影响不同,总体而言,碱预处理会导致微塑料Pb吸附量增加,且随着碱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酸预处理会引起Pb吸附量减小,其中硝酸预处理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预处理前后微塑料质量、尺寸、表面官能团及表面形态等的变化情况,发现碱预处理对微塑料的腐蚀作用最大,其次为硝酸预处理组,最后为盐酸和过氧化氢预处理组.此外,与玻璃型(如PS)微塑料相比,预处理对橡胶型微塑料(如PE)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94.
生活污水灌溉对麦秸还田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养分回用为目的,在原状土柱模拟试验条件下,采用间歇密闭式抽气法研究了生活污水灌溉对麦秸还田稻田田面水铵态氮浓度、田面水pH以及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麦秸还田显著增加了田面水NH_4~+-N浓度,生活污水灌溉则显著降低了田面水NH_4~+-N浓度.2正常灌溉施肥秸秆不还田稻田处理的总氨挥发量为58.29 kg·hm-2,占总施氮量的24.29%;麦秸还田显著增加了稻田的氨挥发损失,氨挥发损失量增加了近一倍,达总施氮量的45.66%;而生活污水灌溉显著降低了稻田氨挥发损失量,氨挥发损失量降至总施肥量的17.26%(秸秆不还田)和32.72%(秸秆还田).秸秆还田与生活污水处理具有显著的正交互作用.在3个肥期中,分蘖肥期氨挥发损失率最高,占总氮肥用量的7.38%~24.44%.3无论秸秆还田与否,氨挥发通量与田面水NH_4~+-N浓度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田面水pH值则相关性不显著.麦秸还田增加了稻田氨挥发损失,而麦秸还田与生活污水灌溉耦合能降低稻田氨挥发损失,同时污水中的氮可替代44.41%的化肥氮,减少稻季化肥用量,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95.
利用UASB对生活污水的厌氧中试,使厌氧水力停留时间在8小时,处理效率达到80%,较大地降低了生活污水的吨水投资及直接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996.
利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能谱分析等对油田采出水膜污染的机理进行研究,确定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是导致膜污染的主要因素.通过优化预处理,控制膜污染,形成以生物接触氧化为核心的预处理与膜过滤相集成的油田污水资源化处理工艺.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预处理后污水COD67.3~92.6mg/L,浊度〈0.5NTU,悬浮物〈1.0mg/L,含油〈1.0mg/L,保障了膜过滤系统的稳定运行.膜过滤产水达到油田锅炉用水和配制聚合物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997.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膜污染是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运行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膜污染主要是污水中的污染物、微生物及其产生的胞外聚合物(EPS)、可溶性代谢产物 (SMP)类物质引起的。通过合理的设计及加强运行管理 ,结合有效的反冲洗和清洗措施 ,能够最大限度避免膜污染和恢复膜通量。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提高氧化沟工艺对城市污水的脱氮能力,对设置缺氧池和厌氧池的氧化沟工艺采用了鼓风曝气和水下搅拌的曝气方式和连续流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研究结果表明:间歇鼓风曝气的运行方式能够提高氧化沟系统的脱氮率,可达43.29%~62.35%;同时提高了系统的脱磷效率,脱磷率达40.23%~76.67%;而曝气能耗比同等条件转刷曝气的能耗降低42.86%~57.14%。  相似文献   
999.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多样、适应性差、决策难等问题,在系统分析北京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情景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等方法,优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农村生活污水采用单村或联村的治理模式,处理规模集中在50(含)~500m3·d-1,处理工艺以MBR、AO+MBR、A2O+MBR以及人工湿地等为主,逐渐由单元生物工艺向组合工艺转变、且生态工艺得到更多应用.依据处理规模和排放标准,推荐预处理+生物/生态处理、预处理+生物/生态处理+物化处理、预处理+生物处理+生态处理+物化处理等组合工艺分别适用北京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三级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和一级排放标准,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00.
对大理石去除水溶液中的Cd2 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大理石对水溶液中的Cd2 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主要研究的影响因素有:pH值,作用时间,Cd2 的初始浓度和大理石投加量.对于50 mg/L Cd2 溶液,pH=8的条件下,大理石的投加量为12.5 g/L,作用时间30 min,去除效率可达92%,吸附量为3.68 mg/g.大理石对水溶液中的Cd2 的吸附作用符合Langmiur等温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