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70篇
安全科学   7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98篇
综合类   221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目的研究高温环境对树脂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接头的强度和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方法以T300/BMP316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在室温~310℃范围内对不同宽孔比的螺栓连接接头开展拉伸试验研究。结果获得了不同宽孔比、不同温度环境下树脂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接头强度和破坏模式的变化规律。结论不同宽孔比螺栓接头试件的载荷-位移曲线既具有共性特征,又具有明显的差异。宽孔比对复合材料螺栓接头的拉伸强度和破坏模式均具有明显的影响,在相同温度下,接头的拉伸强度随着宽孔比的增大而下降,其破坏模式将由拉伸-挤压破坏逐步向剪切-挤压破坏转变,宽孔比越大,拉伸破坏模式占的比重越小,而剪切破坏占的比重越大。试验温度虽然没有改变同一宽孔比复合材料螺栓接头的破坏模式,但对其拉伸强度影响明显,相同宽孔比下复合材料螺栓接头静载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是由于随着温度的升高,树脂基体的性能下降明显,使得接头中更易出现拉伸破坏和挤压破坏等,进而大大降低了复合材料螺栓接头的强度。  相似文献   
552.
为探讨鹅掌柴对室内空气的净化作用,对鹅掌柴在不同CO2浓度下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光合有效辐射为0~1 200 μmol·m-2·s-1范围内,当CO2浓度为1 200 μmol·mol-1时,鹅掌柴的Pn值最大,CO2浓度800 μmol·mol-1时,Pn值最低, 在光强1 200~2 000 μmol·m-2·s-1范围内,CO2浓度为1 200 μmol·mol-1时,鹅掌柴的Pn值最大,在CO2浓度400 μmol·mol-1时,Pn值最低;(2)当光强为0~1 200 μmol·m-2·s-1,CO2浓度为400 μmol·mol-1时,鹅掌柴的Tr最大,在CO2浓度为800 μmol·mol-1时,Tr值最小值,当光强为1 200~2 000 μmol·m-2·s-1时,鹅掌柴的Tr在CO2浓度1 200 μmol·mol-1时达到最大值,在CO2浓度400 μmol·mol-1时达到最小值.鹅掌柴的Gs和Ci出现与此类似的趋势.这表明在不同光合有效辐射范围内,鹅掌柴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相对环境CO2的改变会有不同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53.
陈莹  王昭  吴亚刚  赵剑强  杨文娟 《环境科学》2017,38(7):2828-2835
在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路太白立交高架段设置路面径流采样点,采用人工时间间隔采样法对2014年7月~2015年9月的13场径流事件全程采样,共获得样品207个,测试径流过程SS、COD、溶解态COD、Cu、溶解态Cu、Pb、溶解态Pb、Cr、溶解态Cr、Cd、溶解态Cd的质量浓度变化,研究降雨特征及污染物赋存类型对路面径流污染质量浓度变化和负荷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道路径流SS、COD污染严重,是径流的主要污染物,重金属Pb、Cr污染水平亦较高;径流过程中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与降雨特征及污染物赋存状态密切相关,溶解态污染物排放不受降雨特征影响,均在径流初期达到质量浓度峰值随即持续降低,颗粒态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峰值出现在足够大的降雨强度峰值之后,径流过程随雨强变化波动显著,且受降雨历时和降雨量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降雨特征对溶解态污染物负荷排放的影响较小,但对颗粒态污染物具有显著影响.Ⅰ、Ⅱ型降雨事件较之Ⅲ型降雨,SS、COD、Cu、Pb、Cr、Cd的负荷初期冲刷效应更明显;路面径流的负荷初期冲刷效应并非普遍存在,所监测径流场次所有污染指标均未出现强烈的负荷初期冲刷,各污染物的负荷初期冲刷程度排序为CODSS溶CODCuPbCr溶CuCd溶Pb溶Cr溶Cd.  相似文献   
554.
运用EKC分析和分解分析方法,拟合了1991年~2005年无锡工业废水污染随经济发展的演变轨迹,并实证解释了轨迹背后的经济原因。EKC分析结果表明,无锡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演变轨迹呈U型,但是市区、江阴和宜兴拥有不同的转折点(7 401元,10 059元,4 718元)。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污染排放强度减轻是形成U型轨迹左半部分的主要原因,而经济规模的大幅度扩张则是形成U型轨迹右半部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55.
对Kt=3.0的LY12CZ铝合金疲劳试验件的中心孔进行加速腐蚀,经3次不同腐蚀时间后取样,用KH-7700型三维数字显微镜检测腐蚀坑,获得了包括长、宽、深、表面积和体积的三雏形貌。通过疲劳试验,获得不同腐蚀损伤下试件的S-N曲线;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孔边在不同腐蚀损伤下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建立了腐蚀损伤量与孔边有效应力集中系数增量之间的关系,使得在已知腐蚀损伤的情况下可以更直接地获得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556.
氯气是目前环境空气和污染源重要项目监测之一,根据国家标准方法要求,采用甲基橙分光光度法。标准曲线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数据的准确性。在实际工作中,环境空气标准曲线及污染源标准曲线,相关性均做不到三个9,且两者曲线的斜率、截距波动较大,直接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尤其对浓度较低的数据影响更大。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氯气曲线的标准溶液浓度和加标量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环境空气和污染源标准曲线相关性可达到三个9,斜率和截距波动不大。经回收率实验,该方法可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557.
基于2000-2009年吉林省9个市(州)COD排放量,对人均COD排放量和万元GDPCOD排放量的区域分布格局及其成因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基于2000-2009年COD排放量和人均GDP,建立了吉林省万元GDPCOD排放量随人均GDP变化的环境学习曲线,分析了2000-2009年COD排放环境负荷变化及减排潜力,对《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削减8.8%目标的可达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条件下,目标值和预测值的误差小于2%,能够实现COD削减的约束性指标。  相似文献   
558.
Q235钢在模拟自然环境下失效行为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阴极极化曲线研究了Q235钢在薄液膜条件下的大气腐蚀过程,探讨了液膜厚度、Cl-和腐蚀产物对Q235钢失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液膜厚度会影响O2的扩散过程,并进一步影响腐蚀速率;C1~环境下,Q235钢腐蚀产物分成2层,外层为多孔疏松层,内层主要为α-FeOOH和γ -FeOOH组成的锈层,...  相似文献   
559.
湖北省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北省1999-2009年环境统计数据和经济数据,选取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6项主要环境指标,构建湖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的动态计量模型,从而对湖北省污染物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EKC呈倒"N"型特征,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工业废气EKC则为直线分布关系,排放量呈逐步增大的趋势,而且没有出现拐点,表明经济产业结构是影响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主要因素。可为湖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60.
实验考察了Cu-Mn-Ce/分子筛催化剂吸附甲苯后的微波原位再生效果,分析了固定床温度场分布及催化剂多次再生后的吸附穿透曲线,并对Cu-Mn-Ce/分子筛催化剂进行了比表面积和表面形貌的表征测试.研究表明,微波功率117 W、空气流速0.5 m3·h-1和催化剂用量800 g下,吸附催化剂的微波再生效果良好,脱附甲苯在催化剂表面被氧化降解并使催化剂恢复吸附能力.再生时床层温度水平截面上由内向外缓慢降低,垂直方向从下而上逐渐升高,并在床层中上部达到最高的250~350℃.6次吸附穿透曲线和催化剂表征证实,微波原位再生时催化剂表面存在烧结与团聚现象,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有所减少,从而缩短了催化剂的穿透时间;微波再生2次后,催化剂结构趋于稳定,吸附穿透时间维持在70 min左右.研究发现,催化剂表面形貌和孔径的变化与床层温度场的分布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