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16篇 |
免费 | 204篇 |
国内免费 | 42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21篇 |
废物处理 | 31篇 |
环保管理 | 363篇 |
综合类 | 809篇 |
基础理论 | 255篇 |
污染及防治 | 229篇 |
评价与监测 | 63篇 |
社会与环境 | 101篇 |
灾害及防治 | 2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76篇 |
2021年 | 90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84篇 |
2018年 | 70篇 |
2017年 | 83篇 |
2016年 | 117篇 |
2015年 | 93篇 |
2014年 | 122篇 |
2013年 | 132篇 |
2012年 | 145篇 |
2011年 | 172篇 |
2010年 | 115篇 |
2009年 | 104篇 |
2008年 | 93篇 |
2007年 | 138篇 |
2006年 | 91篇 |
2005年 | 79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7篇 |
1973年 | 6篇 |
197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针对新疆油田含油污泥成分复杂、油水分离困难、处理难度大的特性,基于破乳剂、絮凝剂和助剂的油水高效破乳、絮体混凝沉降和助剂骨架强化脱水作用,使用复合调理剂对其进行了处理;并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破乳剂复配比例、温度、絮凝剂质量浓度对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程度排序为:温度>破乳剂比例>絮凝剂质量浓度。高温有利于污泥脱水的主要原因是,高温有助于降低体系粘度、提升水滴流动性、推动水滴热运动,进而辅助水滴的团聚,最终实现油水分离。在最佳操作条件下(破乳剂NP-9∶SDBS为9∶1且质量浓度为4 g·L−1、温度51 ℃、絮凝剂质量浓度为16 mg·L−1、生石灰加量为1%)进行含油污泥破乳离心分离脱水,脱水率可达92.55%。SEM观察结果表明,复配破乳剂通过改变油泥的堆积方式、增加泥块的疏松程度、增大泥块的孔洞来提高油泥的脱水性能。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含油污泥减量化处理的现场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解斑石鲷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滤池内部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净水机制,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各级生物滤池的细菌群落结构,分析了各级生物滤池的水质参数及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实验筛选出37 个门和513个细菌属,第3级生物滤池整体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第1级和第2级生物滤池,第2级和第3级生物滤池微生物群落相似性最高。在门水平上,优势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属水平上,发现了起硝化作用的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和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实验还发现该系统生物滤池可能存在功能上的浪费现象。该系统的细菌群落结构有稳定的演替模式,生物膜微生物群落变化对水质有一定程度的动态响应,Muricauda、Maribacter等反硝化细菌对硝态氮浓度的变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究电絮凝和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油田压裂返排液的机理,采用响应面法拟合了反应过程,考察了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活性物质以及电极板的形貌和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电絮凝和电化学氧化法的响应面模型相关性显著,精确度和可信度均在合理范围内,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其对应的COD去除率分别可达88.2%和100.0%;压裂返排液经电絮凝和电化学氧化处理后去除COD的动力学分别适用于零级和一级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4.49 mg·(L·min)−1和0.005 4 min−1;电絮凝和电化学氧化处理压裂返排液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质分别是OH·和O2·−;电絮凝反应后,阳极和阴极表面分别附有碳酸钙和絮体有机物,电化学氧化反应后,阳极和阴极表面分别覆盖着致密的有机污染物和钙镁碳酸盐。 相似文献
994.
针对目前投加常用表面活性剂促进污泥水解酸化的方法存在二次污染与负面效应等问题,提出利用皂角粉促进污泥水解酸化的新方法,考察皂角粉投加量对促进污泥水解酸化效果的影响,分析发酵过程皂角粉与污泥混合体系VSS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投加皂角粉可有效地促进污泥水解酸化,水解酸化液中SCOD、DOC和ThODVFAs浓度均随皂角粉投加量增大而增大,皂角粉投加量/体系中污泥VSS质量为0.20 g·g-1的条件下,污泥水解酸化5 d时,三者分别达到最高值3 724.7、1 485.3和2 044.7 mg·L-1,分别约为不加皂角粉对照组的3倍、4倍和10倍;控制相同的初始体系VSS,改变不同体系中皂角粉占体系VSS的比例,发酵过程中不同体系的ThODVFAs含量相近。消耗相同的体系VSS时,VFAs生成量随体系中皂角粉所占比例的增大而减小,皂角粉作为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要远高于作为代谢基质的作用。研究表明,皂角粉是一种经济的环境友好的可用于促进污泥水解酸化的天然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995.
Hiromi Yamazawa Akiko Furuno Masamichi Chino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Oxford, England : 1994)》1998,32(24):6989
Performance of a Lagrangian dispersion model was examined in connection with its dependency on the boundary layer modelling and the input data resolution. The European Tracer Experiment (ETEX) data were used as reference. According to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model performance, the long-range dispersion model with the sparse input data was not noticeably different from that with the finer resolution data. The assumption of the prescribed constant mixing depth did not largely degrade the prediction results as 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the temporally changing boundary layer. It is, therefore, concluded that the model is practical, considering the limited input data in the operational mode. However, it was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parameterization for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ffusion processes used in the present model enhanced the growth of plume. The improvement of input data resolution in time and space caused further dispersion of tracer deterministically. These resulted in the underestimation of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 and the unfocussed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map although the mean concentration was predicted fairly well.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提高聚硅酸铁(PSF)混凝剂处理腈纶废水处理效果,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实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实验选取原水pH值、混凝剂投加量、沉降时间为自变量,COD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法,分别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响应曲面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方程显著,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实验误差较小,可以用此模型来分析和预测聚硅酸铁混凝剂处理腈纶生化出水的最佳反应条件。模型优化结果显示,在pH值为7.44,投加量为1.74 g·L-1,沉降时间为17.26 min的条件下,响应曲面模型预测最大COD去除率为57.88%,浊度去除率为95%。 相似文献
997.
布洛芬是一种典型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给环境带来了一定危害。基于响应面方法,采用UV/H2O2工艺降解布洛芬(IB),对降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光强、H2O2投加量、初始IB浓度)进行了探讨,构建响应面模型。优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H2O2投加量0.10 mol·L-1、初始IB浓度5.00 mg·L-1、UV光强1 400 μW·cm-2,预测和实验IB以及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接近,说明响应面模型能够有效描述UV/H2O2降解反应过程。同时用离子阱质谱仪鉴定出IB羟基加成物、4-乙基苯酚、对异丁基苯甲酸等降解中间产物,其中IB羟基加成物的细胞毒性大于IB本身,最后提出降解机理。本研究为UV/H2O2工艺降解典型消炎药类污染物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废弃半导体存储介质一方面载有隐私信息,需要被安全销毁,另一方面富含金属导体、半导体、绝缘体材料,极具回收价值。提出用破碎-风力-高压静电分选系统对其进行安全销毁和物料分选,其中多级破碎部分使信息半导体硅存储材料破碎至0.80 mm以下,而风力-高压静电分选部分能实现半导体、导体、绝缘体的分选。为确定系统工艺参数,实验对风机蝶阀角度(α),风机频率(f),电选电压(U),电选机转辊转速(n)等因素对半导体收集量(M)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因子设计建立了非线性数学模型:M=1.943 8-0.418 7α*+0.306 2f*-0.193 7 f*U*n*+0.181 3α*f*U。进而通过响应优化得出最优工艺参数设置为:α=30°,f=45 Hz,U=30 kV,n=40 r·min-1。在此参数下,金属导体收集率达90.3%,半导体硅收集率达61.0%,实现了半导体存储介质破碎销毁和物料分选。 相似文献
999.
拜耳法赤泥是用氢氧化钠溶解铝土矿生产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针对拜耳法赤泥的强碱性、重金属含量高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酸性氟化钙污泥进行共同烧制砖块的方法。以砖块的氟离子浸出量、铬离子浸出量、抗压强度、砖块密度及烧失量5个变量为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五个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并研究了以氟化钙污泥与赤泥比,黏土添加量、铝灰添加量、黏结剂添加量、烧结温度为自变量对综合评分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RSM)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最佳实验条件依次为氟化钙污泥与赤泥比=61.1%,黏土添加量=21.4%,铝灰添加量=15%,黏结剂添加量=2.5%,烧结温度=1 000℃。此条件下所得砖块对应的氟离子浸出量为0.33 mg·L-1,铬离子浸出0.034 mg·L-1,抗压强度5.73 MPa,烧失量9%,砖块密度1.07 g·cm-3。可用做非承重砖。 相似文献
1000.
松科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分亏缺是制约树木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植物通过形态、生理以及分子水平来适应水分亏缺.渗透调节使植物在低水势下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是植物忍耐水分亏缺的重要生理机制.干旱胁迫下,植物形态结构变化有利于水分吸收和传导,从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同时,生物量向根部的分配增加,叶面积/边材面积比发生变化,这种生物量分配转移提高了根和茎向叶片输水能力,从而防止气穴现象;干旱胁迫容易引起光能过剩,过剩的光能会对光合器官产生潜在的危害.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是光保护的主要途径;同时酶促及非酶促系统也是防止光合器官破坏的重要途径;脱落酸作为一种激素逆境信号,活化了与抗旱诱导有关的基因.本文从形态变化、渗透调节、气穴现象、光合作用、水分利用效率、脱落酸以及分子机理等方面阐述了松科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并对耐旱指标的筛选进行了讨论,干旱胁迫下,各耐旱机理相互制约,需要联合各个方面的因素来考虑整个植物对干旱的反应.参9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