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04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389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12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从细菌的生化特性看生物脱氮与生物除磷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前一般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机理认为生物反硝化脱氮与生物除磷是两个相互独立、相互竞争的生理过程,并且以这两个生理过程区分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对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细菌组成和生化特性的研究发现:硝酸盐还原性和超量吸磷只是两种并不冲突的细菌的生化特性,生物脱氮与生物除磷可以相互结合。即同时拥有这两种生化特性的细菌可以同时进行反硝化吸磷和脱氮生化反应。  相似文献   
542.
强化反硝化条件下地下水中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所筛选的(从吉林市农药厂下水污泥中分离得到)实验菌种A1,在强化反硝化的厌氧条件下进行阿特拉津的降解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降解的最适条件为pH=7,温度为20℃,NO_3~-浓度为30mg/L(当阿特拉津浓度为29.89mg/L时),菌的初始接种量为5.6×10~6个/mL。模拟温度为10℃的地下水环境,21天内菌对阿特拉津的降解率可以达到65.7%,虽然低于好氧条件下83.6%的降解率,但不需要向地下水中通氧,从而可降低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543.
为探究水源水库春季分层期(3~5月)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其与水质的关系,以李家河水库为例,采用原位监测耦合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水体水质及反硝化细菌群落相对丰度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通过高通量测序,鉴定为4门13属,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在52.5%~70.6%,时间尺度总体呈降低趋势(P<0.05),空间尺度上表层和中层高于底层(P<0.05),表层与中层无差异(P>0.05);识别出具有反硝化功能细菌8属,其中优势菌属(相对丰度>1%)为脱氯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脱氯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在时间上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假单胞菌属在时间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此2属在空间上无差异(P>0.05);细菌多样性及丰富度变化基本一致,时间上呈先升高后减低的趋势,空间上随深度逐渐升高;(2)本研究期间水库水体ρ(总氮)为2.35~2.91 mg·L-1,氮素污染较为严重,3月和4月垂向水体总氮基本一致且呈降低趋势,5月...  相似文献   
544.
在某大型污水处理厂采用中试规模的改良UCT分段进水脱氮除磷工艺处理低COD/N生活污水,重点研究了流量分配比和原水营养元素比(COD/N、COD/P和TN/P)对工艺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目的是分析探索工艺对有机物和氮磷去除机制和污泥特性.连续运行试验表明,该工艺取得稳定高效的去除性能.在进水COD负荷为0.79~0.9...  相似文献   
545.
碳源浓度和污泥龄对反硝化聚磷脱氮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间歇试验研究了反硝化除磷过程中有机碳源和污泥龄对脱氮除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厌氧段碳源COD浓度越高(150~250mg/L),放磷越充分,则缺氧段反硝化和吸磷速率越大;但当碳源COD浓度超过200mg/L时,未反应完全的有机物残留于后续缺氧段对缺氧吸磷产生抑制作用。(2)在水温为15℃~25℃,污泥负荷为0.12kgCOD(/kgMLSS·d),SRT为15d,HRT为7h时,利用人工配水作为碳源,在保持较高的COD去除率的同时,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在80%和88%以上。  相似文献   
546.
东昌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及N、P平衡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东昌湖2005年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采用卡尔森指数法对东昌湖水体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评价,发现东昌湖水体处于中-富营养化水平。对东昌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子N、P的平衡研究结果表明:东昌湖N输入量为7.35t,/a,P输入量为1.47t/a,主要来源于随外界输水进入;N和P输出量分别为6.44t/a和0.88t/a,截留率分别为12.4%和39.9%。根据东昌湖N、P平衡,建议采用生物控制模式防止东昌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  相似文献   
547.
介绍了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原理、主要影响因素和实现反硝化除磷的新途径。国内外对碳氮质量比,亚硝酸盐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本文对有争议和有待于深入研究的影响因素作了总结。目前,关于在工艺中如何实现反硝化除磷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新途径有:AOAO—SBR工艺、好氧颗粒污泥法。反硝化除磷技术已从基础性研究发展到了工程应用阶段,随着微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反硝化除磷机理、影响因素将有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些都将进一步促进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48.
An anaerobic-oxic (A/O)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reactor was operat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itrite on phosphate uptake. The phosphorus uptake profile was determined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addition to oxygen and nitrate (DPBNa, nitrate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to some extent, nitrite could also serve as an electron acceptor to achieve nitrite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DPBNi). The quantity and rate of phosphorus uptake of DPBNi, however, were evidently lower than that of DPBNa. The experiment results revealed that nitrite would bring toxic action to phosphate-accumulating organisms (PAOs) when NO2 -N ⩾ 93.7 mg/L. The nitrite existing in the anoxic reactor made no difference to the quantity and rate of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but it could reduce the consumption of nitrate. Moreover, 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aerobic phosphate uptake of DPBNi was lower than that of anaerobic phosphorus-released sludge in a traditional A/O process. However, there was not much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kinds of sludge in terms of the total phosphorus uptake quantity and the effluent quality. Translated from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6, 27(4): 701–703 [译自: 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549.
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反应器中聚磷菌实验条件优化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简要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通过正交试验筛检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检测反应器中聚磷菌时的最佳及适合的实验条件。结果显示,样品预处理较优的条件为:样品在固定前应先经过1×PBS清洗两次,37℃热固定3h,乙醇脱水3min;FISH技术检测反应器中聚磷菌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杂交温度46℃,杂交时间2h,清洗缓冲液中NaCl浓度70 mmol/L。FISH技术检测反应器样品中聚磷菌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具有快捷、简便、淮确的优点,在研究环境微生物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0.
复合生物反应器低溶解氧同步脱氮除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复合生物反应器(HBR)中同时存在的活性污泥和悬浮生物膜混合生物体系,进行了同步脱氮除磷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氧浓度和进水COD/TN对系统脱氮除磷效果有重要影响.当曝气量(Qair)控制在0.07m3/h时,系统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较好,最大释磷率(释磷结束时溶液中PO3-4-P浓度与初始PO3-4-P浓度百分比)为249%,TN平均去除率为80.0%,PO3-4-P去除率为92.2%.曝气量升高或降低,TN、PO3-4-P去除率均降低.随着COD/TN的升高,系统TN、PO3-4-P去除率也逐渐升高,COD/TN从3.2升高至10.5,系统TN平均去除率从70.3%升高至84.9%,PO3-4-P平均去除率从82.2%高至96.0%.整个试验过程中污泥体积指数(SVI)均小于90 mL/g,污泥的沉降性能良好.实验采用复合反应器进水后未经过传统脱氮、除磷理论认为所必须的缺氧、厌氧段而直接曝气,仍然取得较高的TN、PO3-4-P去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