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374篇
安全科学   138篇
废物处理   56篇
环保管理   129篇
综合类   724篇
基础理论   118篇
污染及防治   146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分析了工业企业工控系统网络面对诸如自身漏洞、工业协议、操作系统、杀毒软件以及管理缺陷等日益增多的安全风险,需要采用分区隔离、边界防护、异常检测、访问控制、限制接入、健全管理等多种技术、管理手段,建立纵深防御体系,提升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水平,以抵御工业控制网络面临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32.
浅谈地表水透明度监测结果与现场光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跃明 《四川环境》2003,22(6):35-35,38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现场光线影响塞氏盘透明度测定结果,本文对透明度与现场光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3.
城市地铁暗挖施工地层变形机理及控制实践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笔者结合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的某些暗挖标段工程及地质条件 ,在土层性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了地层大变形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由此确定了地层大变形控制的原则和技术措施。在施工中 ,应用地层变形控制原则及相应的综合技术措施后 ,使地层变形大幅度降低 ,满足了地表环境保护的要求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
大气环境的光触媒净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光触媒对大气环境净化的机理,着重讨论了TiO2光触媒的活性、固定以及对大气污染杨的处理过程、问题等,并对光触媒技术的未来作了展望,以期推动我国在光触媒技术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5.
对在沙漠地区应用化学固沙剂固沙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探讨了化学固沙的原理和效果。提出了开展化学-生物一体化固沙新观点。认为LD系列化学固沙剂、超高强吸水保水剂等固沙植被用新材料及低成本制备技术,将在沙漠地区的公路、铁路建设中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6.
本文报道了利用造纸黑液回收电镀废液中铬的方法,阐明了造纸黑液中所含有还原性物质与Cr^6+的反应机理;讨论了进行反应的最佳条件以及采用这一方法对废液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37.
从废感光胶片中回收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Fe3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 a2S2O3体系为浸取剂从废感光胶片中回收银的方法,考察了浸出银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表明,当浸取剂中FeC l3.6H2O质量浓度为35g/L、N a2S2O3.5H2O质量浓度为150g/L、pH为7、固液质量比为3∶10时,浸取剂可重复使用6次,胶片上银的浸出率可达99%以上;浸取液中的银采用硼氢化钠还原回收,粗银粉配以熔剂高温熔炼可得到纯度达99.78%的银,银回收率达96.88%,回收银后的浸取液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38.
微生物菌剂的研究与开发现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从高效菌种的选育、微生物菌剂的配制、开发现状等三个方面综述了微生物生物强化技术中菌剂的研究与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39.
ABSTRACT: Surface and subsurface drainage make crop production economically viable in much of southern Minnesota because drainage allows timely field operations and protects field crops from extended periods of flooded soil conditions. However, subsurface drainage has been shown to increase nitrate/nitrogen losses to receiving waters. When engaging in drainage activities, farmer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asked to consider, apart from the economic profi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drainage. The Agricultural Drainage and Pesticide Transport model (ADAPT)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subsurface drainage design on the soil water balance over a two‐year period during which observed drainage discharge data were available. Twelve modeling scenarios incorporated four drainage coefficients (DC), 0.64 cm/d, 0.95 cm/d, 1.27 cm/d, and 1.91 cm/d, and three drain depths, 0.84 m, 1.15 m, and 1.45 m. The baseline condition corresponded to the drainage system specifications at the field site: a drain depth and spacing of 1.45 m and 28 m, respectively (DC of 0.64 cm/d). The results of the two‐year simulation suggested that for a given drainage coefficient, soils with the shallower drains (but equal DC) generally have less subsurface drainage and can produce more runoff (but reduced total discharge) and evapotranspiration.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ed that it may be possible to design for both water/nitrate/nitrogen reduction and crop water needs.  相似文献   
40.
极性基湿润剂与矿岩类粉尘颗粒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矿岩类粉尘微颗粒的表面性质和极性基湿润剂的特性,应用分子热力学和表面物理化学理论探讨了湿润型抑尘剂与矿岩类粉尘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矿岩类粉尘吸附水的本质是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是分子之间的短程相互作用力和长程作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矿岩类粉尘与水相碰撞时,只有当吸引力大于排斥力时,水分子才能牯附于矿岩类粉尘,表面张力和体系自由能足够小时,水才能湿润矿岩类粉尘。分析了湿润剂对水和矿岩类粉尘的表面改性的原理,它增加水和矿岩类粉尘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了界面表面张力和体系自由能,使矿岩粉尘被水湿润能自由地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