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1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18篇
安全科学   149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64篇
综合类   691篇
基础理论   159篇
污染及防治   81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155篇
灾害及防治   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通过选择性去除土壤组分的方法,探讨了三峡库区消落带落干期3种典型土壤中有机质、铁氧化物组分对磷形态和磷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发现,三峡库区消落带落干期3种典型土壤去除的有机质以易氧化组分为主,去除有机质后,土壤中各种磷形态的含量变化较小.然而,去除游离铁氧化物后,土壤中各种磷形态的含量均发生明显降低.同时,去除有机质、游离铁氧化物组分后并未改变土壤中各种磷形态的相对大小顺序,均为:钙结合磷(Ca-P) > 有机磷(OP) > 铁/铝结合磷(Fe/Al-P).此外,黄壤(FJ)、紫色潮土(KX)和灰棕紫泥(FL)去除有机质后对磷的吸附能力较原始土壤仅分别降低0.5%、2.3%、6.5%(P=0.017<0.05,显著性差异),表明3种土壤中有机质组分对磷吸附的影响较小;而去除游离铁氧化物后对磷的吸附能力分别降低45.6%、51.7%、43.9%(P=0.004<0.05,显著性差异),表明土壤中游离铁氧化物组分是决定磷吸附大小的重要因素.另外,3种土壤去除游离铁氧化物后较原始土壤吸附磷的解吸能力明显增加,表明游离铁氧化物组分是控制3种土壤吸附磷的解吸的重要因素.FL土壤去除有机质组分后较原始土壤吸附磷的解吸能力略有降低,而KX和FJ土壤去除有机质组分后较原始土壤吸附磷的解吸能力无明显差异,表明有机质组分对土壤吸附磷的解吸的影响与土壤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992.
京津冀生态屏障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水源涵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京津冀重要水源涵养区--滦河,潮河和白河流域,通过分析2010与2015年土地利用的变化及景观格局演变,研究该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转移与景观格局特征的时空分布与变化特点;运用SWAT水文模型模拟分析该时段内研究区的水源涵养量分布与变化;并和降水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偏相关分析法,重点分析了景观格局的变化对水源涵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源涵养量与PLAND指数相关性为-0.846;与NP指数相关性为-0.635;与LPI指数相关性为0.468;与LSI指数相关性为0.523;与COHESION指数显著相关,相关性为0.918.景观格局和水源涵养量存在以下关系:①景观多样性越高,聚集程度越高,景观形状越复杂,越趋向不规则且优势度越高,越有利于水源涵养;②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越高,水源涵养量越低.  相似文献   
993.
某铅冶炼厂对周边土壤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为了解铅冶炼厂对周边土壤的污染程度和人体健康危害状况,对河南省某铅冶炼厂周边的土壤、村民血液和头发中的铅含量进行调查,探讨了铅冶炼厂卫生防护距离估算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铅冶炼厂周边M村和Y村的儿童血铅含量全部超过国际铅中毒诊断标准,最高血铅含量为491μg.L-1,其轻度、中度和重度铅中毒率分别为52.5%、42.5%和5.0%;Y村的儿童发铅超标率达100%,最高值为156 mg.kg-1,儿童的发铅平均含量是成年人的2.9倍.同时,铅冶炼厂周边66.7%的农田表层土壤(0~20 cm)Pb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二级标准(350 mg.kg-1,pH>7.5),最高值达1 687mg.kg-1,导致铅冶炼厂周边儿童的健康受到损害.因此,铅冶炼厂的卫生防护距离的科学估算及其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94.
孙文彬  杜斌  赵秀兰  何丙辉 《环境科学》2013,34(3):1107-1113
沉积物是自然水域的重要生态组成部分,是形成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为研究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采用连续提取法对澎溪河底泥3个断面及消落区3种土壤类型中磷赋存形态进行分析,并通过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磷的吸附规律,确定了零净吸附磷浓度(EPC0).结果表明,澎溪河底泥中的总磷含量在0.80~1.45 g·kg-1之间,赋存形态以无机磷为主,其中钙结合磷和蓄闭态磷比例在80%以上,铁铝结合磷含量较低,该流域底泥受自然岩石状态及沉积环境的影响较大,而人为活动对其影响较小;消落区土壤总磷含量在0.65~1.16 g·kg-1之间,磷的赋存形态也以无机磷为主,冲积土和紫色土也以钙结合态磷和蓄闭态磷为主,水稻土中则以蓄闭态磷含量最高.澎溪河高阳、黄石和双江3个断面底泥的EPC0分别为0.08、0.13和0.11 mg·L-1,消落区冲积土、紫色土和水稻土的EPC0分别为0.08、0.09和0.04 mg·L-1.EPC0值与沉积物中总磷、pH、Ca-P、黏粒含量呈正相关性,其中与pH和Ca-P相关性显著.根据澎溪河上覆水中磷浓度的季节变化,初步判定底泥及消落区土壤在夏秋季节为磷的"汇",在冬春季节则成为其"源".EPC0高于水体富营养化临界值,底泥及消落区土壤中磷的释放依然是不可忽视的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995.
滇池和洱海湖滨带水生植被状况与水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滇池和洱海的湖滨带各设置了6个具有不同水生植被状况的采样点,于2010年8月-2011年5月对水温、pH、ORP、电导率、营养盐(总氮和总磷)、叶绿素a及3种DNA病毒等水质指标进行了现场或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两湖泊中营养盐含量高的湖滨带(滇池草海和洱海沙坪湾),由于水生植物覆盖度高,湖水保持了叶绿素a含量低的状态。对洱海湖滨带的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洱海水质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分析表明,与水温相比,营养盐浓度可能是影响藻类生物量的更重要的因素。3种DNA病毒检测结果初步表明,水生植物不仅能控藻,而且对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6.
Municipal solid waste generation in Kathmandu, Nepa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ste stream characteristics must be understood to tackle waste management problems in Kathmandu Metropolitan City (KMC), Nepal. Three-stag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was used to evaluate solid waste data collected from 336 households in KMC. This information was combined with data collected regarding waste from restaurants, hotels, schools and streets. The study found that 497.3 g capita(-1) day(-1) of solid waste was generated from households and 48.5, 113.3 and 26.1 kg facility(-1) day(-1) of waste was generated from restaurants, hotels and schools, respectively. Street litter measured 69.3 metric tons day(-1). The average municipal solid waste generation rate was 523.8 metric tons day(-1) or 0.66 kg capita(-1) day(-1) as compared to the 320 metric tons day(-1) reported by the city. The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people and the amount of waste produced was 0.94. Key household waste constituents included 71% organic wastes, 12% plastics, 7.5% paper and paper products, 5% dirt and construction debris and 1% hazardous wastes. Although the waste composition varied depending on the source, the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waste from restaurants, hotels, schools and streets showed a high percentage of organic wastes. These numbers suggest a greater potential for recovery of organic wastes via composting and there is an opportunity for recycling. Because there is no previous inquiry of this scale in reporting comprehensive municipal solid waste generation in Nepal, this study can be treated as a baseline for other Nepalese municipalities.  相似文献   
997.
基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建筑“准安全区”判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判定人员疏散过程中"准安全区"的安全性,采用基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方法对建筑"准安全区"的安全性进行判定。"准安全区"内烟气热辐射、烟气能见度及有毒气体等有害因素的指标必须达到"准安全区"规定的指标要求。发生火灾时,"准安全区"内距离地面2 m以下烟气层温度不应超过60℃,烟气层能见度不应小于10 m,烟气层CO浓度不应大于5×10-4mol/mol。工程应用中可根据"准安全区"各性能判定标准,通过火灾模拟软件模拟分析火灾场景下"准安全区"内各有害因素的性能参数分布,对"准安全区"的安全性进行定性、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998.
在大型水体下顶水采煤,一方面要确保煤矿井下安全生产,同时要保护地表水资源不被破坏。基于峰峰矿区小屯矿的地质采矿条件,在分析与评价上覆岩层结构的基础上,选取水体下11个计算特征点,探讨上覆岩层破坏高度、防水安全煤岩柱及安全煤岩柱最小富余尺寸,绘制各类等值线图。采用概率积分法,从下沉、倾斜、水平变形和裂缝深度等方面,研究分析顶水开采后水体底部所受的采动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的地质采矿条件下,各工作面开采以后,上覆岩层中导水裂隙带发育的最大标高与基岩顶部之间具有较厚的岩柱,导水裂隙带不会波及到地表水体,水体底部的地表移动变形较小,不会影响到矿井安全生产,在大型水体下顶水采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9.
朱高儒  许学工 《生态环境》2011,20(12):1974-1980
填海造陆在扩展土地和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对海岸带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将有序人类活动贯穿于整个填海造陆过程,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组织和实施而进行有序填海,从而增加填海造陆的积极效应,限制其破坏性影响,是实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整体性、矛盾论、动态平衡和因地制宜是有序填海的基本观点。要实现有序填海,首先必须在对填海造陆的效益和损失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可行性论证,然后制定不同尺度的填海规划并确定填海造陆的适宜规模,最后利用一系列有效方法加以实施,包括:维护海岸带自然系统功能、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实行生态补偿与生态系统重建、加速改良填海区环境等。  相似文献   
1000.
重金属镉(Cd)是三峡水库蓄水后消落带土壤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为研究三峡水库反季节调蓄条件下溶解性有机质(DOM)对有效态Cd在土壤固-液相间释放行为及其再补给过程的影响,以三峡水库香溪河消落带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9年10月和2020年10月采集土壤样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和荧光区域积分法分析土壤DOM光谱特性,同时结合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和土壤扩散通量模型(DIFS)综合探究土壤有效态Cd及其释放动力学过程.此外,测定了消落带土壤基本理化特性以及土壤中Cd含量和赋存形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DOM以富里酸为主,腐殖质特征较弱,具有陆源为主和内源较弱的混合特征,与2019年相比,2020年土壤DOM中富里酸类物质占比更高;2019年和2020年土壤ω(Cd)平均值分别为(0.474±0.301) mg·kg-1和(0.249±0.058) mg·kg-1,土壤中Cd的赋存形态均以非残渣态为主;DGT测定结果显示2020年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较2019年呈下降趋势,进一步通过DIFS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土壤中Cd的吸附速率大于解吸速率,土壤对有效态Cd的再补给能力较弱,表明三峡消落带土壤中有效态Cd的潜在释放风险较低,低分子量DOM和DOM中富里酸类物质是抑制土壤中有效态Cd释放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揭示了三峡水库水文情势变化下DOM对重金属Cd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为三峡库区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