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3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26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368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80篇
灾害及防治   160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51.
介绍了福建城乡震灾快速评估系统。根据震害预测模型,利用该系统平台对1992年以来发生的对福建有较大影响的5级以上中强地震进行震灾快速评估。将系统震害计算结果与实际震害调查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系统评估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的数量差异关系,并提出了建立基于遥感影像的震害评估模型的设计思考,从而为震害预测系统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52.
中国1990—1996年冰雹灾害及其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依据《中国减灾》公布的1990-1996年月灾情信息,建立了冰雹灾害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划分了中国冰雹灾害的组合类型,并绘制出了冰雹灾害的空分布图和时间变化图。  相似文献   
953.
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特征、形成机理和预测研究   总被引:49,自引:10,他引:49  
简要地介绍了我国气候灾害的种类、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从东亚气候系统海一陆- 气相互作用的观点,结合1998年夏季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特大洪涝发生的具体实例分析了我国气候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还回顾了目前我国气候预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气候灾害预测研究中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54.
介绍了江苏省防震减灾信息网络主页的设计方案 ,探讨了Web服务器的选择、浏览器兼容性问题、网页内容与结构布局、地震数据的动态交互 ,HTML/DHTML功能扩展及网络安全 5个方面的问题。重点讨论了防震减灾信息与数据的Web实现和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955.
试论灾害教育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13  
陈霞  朱晓华 《灾害学》2001,16(3):92-96
人类社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遭受着多种灾害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与破坏。在我国,在整个防灾减灾工作的链环中,有关灾害的教育环节还十分薄弱,缺口很大,由此也导致公众的灾害意识还相当薄弱。本文即是从“人为营造”的灾害入手,系统地阐述了灾害教育在我国减灾防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6.
中国冬小麦麦收期连阴雨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基于中国839个国家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观测数据和778个农业气象站点农作物生长发育数据,提取并统计了中国冬麦区265个国家气象站点麦收期连阴雨频率、最长连阴雨日数和最大过程雨量。通过构建“灾害胁迫-暴露-适应”的麦收期连阴雨灾害风险评价体系,采用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14年中国166个地级市冬小麦麦收期连阴雨的灾害风险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灾害风险主导因子进行风险防范分区。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上连阴雨灾害胁迫的带状递减特征明显,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灾害胁迫等级整体高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灾害暴露和适应等级呈现出高低交错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华北西部、黄淮西部和西南地区东南部的暴露等级相对较高,适应能力相对较强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直辖市及其周边区域。2)处于麦收期连阴雨灾害中等以上风险的区域占冬小麦播种地市的73%,2 226.23万hm2的冬小麦处于麦收期连阴雨的胁迫中。3)中国冬小麦麦收期连阴雨灾害风险热点区域以灾害胁迫-适应主导和适应能力主导为主,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及提升区域适应能力是降低冬小麦麦收期连阴雨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57.
苏州河底泥3种内分泌干扰物的空间分布及环境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苏州河及其支流底泥中3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NP)、辛基酚(4-t-OP)和双酚A(BPA)的含量进行检测和调查,结果表明,这3种物质在河流底泥中的浓度变幅分别为<1.0~5 800、<0.10~39和0.90~180μg.kg-1,空间分异显著.总体上看,底泥污染物浓度与河流周边人为活动密集程度有关:在苏州河上海市区段底泥的含量显著地高于上海远郊和江苏省内河段底泥含量;苏州河支流底泥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苏州河干流底泥含量.苏州河及其支流底泥中这3种内分泌干扰物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其有相似的物源.以含量较高的壬基酚为例,进行底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除苏州河江苏省内吴家港桥段外,其它河段均存在潜在的生态毒害风险,需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58.
以典型危险废物-氰渣为例,选择华北地区 9座处置氰渣的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NISWL)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采样、浸出特征分析和过程模型模拟等方法预测了氰渣在NISWL豁免处置条件下的地下水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及长期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除NISWL A和NISWL B外,其余7座NISWL由于填埋工程材料老化长期渗漏导致...  相似文献   
959.
地面破坏效应强烈和地震地质灾害严重是汶川MS8.0地震震害效应的显著特点.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震断层的分布密切相关,同时还受自然地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控制.论文结合北川县场地条件的分析,对汶川MS8.0地震中北川县地震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及诱发因素进行了系统总结.地震地质灾害分布与地震断层的关系表明地震对次生地质灾害起到了主要的控制与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960.
Metals from automotive brake pads pollute water, soils and the ambient air.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 on water of antimony (Sb) contained in brake pads has been largely untested. The content of Sb in one abandoned brake pad reached up to 1.62 × 104 mg/kg. Effects of initial pH, temperature and four organic acids (acetic acid, oxalic acid, citric acid and humic acid) on Sb release from brake pads were studied using batch reactors. Approximately 30% (97 mg/L) of the total Sb contained in the brake pads was released in alkaline aqueous solution and at higher temperature after 30 days of leaching. The organic acids tested restrained Sb release, especially acetic acid and oxalic acid. The pH-dependent concentration change of Sb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best fitted by a logarithmic function. In addition, Sb contained in topsoil from land where brake pads were discarded (average 9 × 103 mg/kg) was 3000 times that in uncontaminated soils (2.7 ± 1 mg/kg) in the same areas. Because potentially high amounts of Sb may be released from brake pads, it is important that producers and environmental authorities take precau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