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638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89篇
综合类   951篇
基础理论   132篇
污染及防治   101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21.
不同来源溶解有机质与镉和锑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的荧光淬灭技术,研究了植物、土壤、沉积物和水体4种来源DOM及其不同组分与Cd和Sb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Cd浓度的升高,4种来源DOM的光谱斜率(S275~295)和光谱斜率比(SR)都出现了明显下降,而DOM与Sb反应后其SR和S275~295值变化不明显,说明2种金属与DOM的结合机制有所不同,Cd与DOM的结合促使小分子DOM向大分子转化,而DOM与Sb结合后没有出现分子量的明显增大.对于相同金属处理,不同来源DOM及DOM不同组分荧光强度的变化不同,说明不同来源DOM与Cd和Sb结合的活性组分不同,且不同组分对Cd和Sb的络合能力差异较大.另外,在Cd处理中,Ex/Em= 301nm /346nm处的类蛋白组分的荧光强度变化有所波动,说明与类腐殖质组分相比,某些类蛋白组分与Cd形成的络合物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422.
全氟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具有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的新型污染物.目前,在环境条件对PFASs生物富集影响方面已开展了诸多研究,但有关碳质材料(CMs)和溶解性有机质(DOM)共存对PFASs在生物体内富集的影响还未见报道。为探讨这一问题,研究了沉积物-水体系中2种碳质材料木炭(W400)、多壁碳纳米管(MWCNT10)和4种DOM(丹宁酸、富里酸、蛋白胨和腐殖酸)对6种典型PFASs在摇蚊幼虫体内生物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10 d后(已达到富集平衡状态),无论体系中是否存在CMs,添加1~50 mg C·L-1不同类型的DOM对PFASs在摇蚊幼虫体内生物富集的影响不显著。无论体系中是否存在DOM,添加CMs均能降低摇蚊幼虫体内PFASs的含量,且MWCNT10对PFASs生物富集的降低比例显著高于W400。与对照相比,添加0.4%的MWCNT10对摇蚊幼虫体内PFASs含量的降低比例为21%~56%,而同等添加量的W400对其降低比例均低于20%。这表明,在沉积物-水体系中,当CMs和DOM共存时,CMs是影响PFASs在摇蚊幼虫体内富集的主要因素,而少量DOM的引入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23.
The production of accurate and reliable data on copper ecotoxicology of marine algae depends on the use of trace metal clean techniques during experimentation. We reviewed the methodologies used in the literature on copper ecotoxicology of marine macro- and microalgae, specifically the use of trace metal clean procedures such as the labware used (glassware vs. plasticware), methods of cleaning the labware (acid soaking and ultrapure water rinsing), stock solution preparation (copper source and acid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of dissolved copper concentrations. In terms of taxonomic classification, the most studied algal groups were the Phyla Ochrophyta, Bacillariophyta, Rhodophyta, and Chlorophyta. In terms of methodology, ~50% of the articles did not specify the labware, ~25% used glassware, and ~25% plasticware; ~30% of the studies specified cleaning protocols for labware to remove trace metal impurities; the copper form used to prepare the stock solutions was specified in ~80% of studies but acidification to stabilise the dissolved copper was performed in only ~20%; and the dissolved copper concentration was measured in only ~40% of studies. We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following trace metal clean techniques for the comparis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data obtained on copper ecotoxicology in algae.  相似文献   
424.
准确获取化合物的生物富集因子(BAF)对于判定化合物是否属于潜在毒害性污染物、评价其生态环境风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究水体中溶解有机质(DOM)对BAF值的影响,以东江三角洲流域为研究区域,以多溴联苯醚(PBDEs)为目标化合物,研究了PBDEs各单体在3种鱼体中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PBDEs在3种鱼体中的浓度范围为42~825 ng·g-1脂肪,log BAF值位于5.0~7.4之间。由于脱溴代谢的种间差异,3种鱼类表现出2种PBDE的组成模式。在缺乏脱溴代谢途径的鱼体内,log BAF与化合物辛醇/水分配系数(log KOW)之间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抛物线关系。但当BAF进行DOM的校正之后,二者之间抛物线形式的相关性消失,而呈现出显著的正线性相关性。以往研究对BAF值在化合物的log KOW达到一定程度后(7~8附近)出现下降的解释是高KOW化合物较大的分子体积降低了其穿过生物膜的可能性,但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下降很可能是由于忽视了水体中DOM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25.
鄂尔多斯盆地高含水输油管道内壁腐蚀减薄现象普遍,腐蚀穿孔频次逐年上升,管道安全防护管理成为难题。为了识别输油管道内壁腐蚀减薄原因,作者在分析含水率、地层水水型、溶解氧对管道内腐蚀影响的基础上选择特征试验管段,基于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开展管道内壁厚度变化、金相组织、腐蚀产物特性、边缘腐蚀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高含水输油管道内壁腐蚀减薄类型为Cl+O2+H2O环境下的垢下腐蚀,以溶解氧(O2)腐蚀为主,氯离子(Cl-)腐蚀为辅;内壁腐蚀减薄原因为原油含水率过高、水中氯离子含量过高、水中含有溶解氧和介质流速偏低。  相似文献   
426.
对比研究了太阳光下2,4,6-三氯酚(2,4,6-TCP)在纯水,可溶性有机质(DOM)溶液和实际地表水中的光解情况.结果表明,2,4,6-TCP在纯水中主要为直接光解和自敏化光解,涉及的活性物种为单线态氧;在DOM水溶液中主要为直接光解和敏化光解,涉及的活性物种为单线态氧和羟基自由基;2,4,6-TCP在纯水,DOM溶液和实际地表水中的光解速率均随溶液含氧量的提高而增加.太阳光可见区对2,4,6-TCP直接光解没有贡献,UVA贡献为72.60%,而当有DOM存在时,可见光区对2,4,6-TCP的光解贡献为12.39%,UVA的贡献为52.73%.2,4,6-TCP在实际地表水中的光解与在DOM水溶液中的光解类似,都表现为通氮抑制光解,通氧促进光解,并且光谱贡献率也十分接近,表明溶解氧和DOM是2,4,6-TCP在地表水中间接光解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27.
针对沼液特点开发pH值调节(pH 10.2)旋蒸浓缩(去除氨氮和挥发性生物胺)联合3K Millipore超滤离心分离的预处理方法.并以邻苯二甲醛(OPA)和氯甲酸芴甲酯(FMOC-Cl)为柱前衍生化试剂,结合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检测分析,对沼液中溶解游离氨基酸(DFAA)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考察.该方法保证了各氨基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标准样品中所选用的24种氨基酸,除谷氨酸回收率为70.5%外,其它氨基酸回收率为89%~115%,相对标准偏差为1.1%~5.0%.用所建立的方法对样品中溶解游离氨基酸的测定结果为:原料即剩余污泥中的溶解游离氨基酸量为2.0mol/L,5%和20%含固率反应器的沼液中的溶解游离氨基酸量分别为0.04mol/L和1.94mol/L,且种类不同,初步表明了不同厌氧消化反应系统中氨基酸的利用和产生机制的差异.  相似文献   
428.
利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处理食品废水,结合三维荧光光谱技术考察不同反应时段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光谱特征和物质来源,并建立DOM特征峰荧光强度与氨氮浓度的关系.工艺运行结果表明:食品废水经过ASBR处理后,进水的COD从1100mg/L降至91mg/L,COD去除率达到91.73%,说明ASBR反应器可有效降解食品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三维荧光光谱显示,5种物质的特征荧光峰,即高激发波长色氨酸(峰A)、低激发波长色氨酸(峰B)、可见光区富里酸(峰C)、紫外光区富里酸(峰D)、类腐殖酸(峰E).随着厌氧生物处理的进行,峰A、峰B和峰C的荧光强度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峰D荧光强度表现为微弱增加趋势;峰E荧光强度为先减少后增加趋势.荧光光谱指数FI、HIX、BIX表明,废水具有明显生物源特征.建立高激发波长色氨酸、低激发波长色氨酸特征峰荧光强度与色氨酸荧光强度之和与氨氮浓度在反应周期内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136、0.9390、0.9153,说明可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快速监测食品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的氨氮浓度.  相似文献   
429.
以1987年至2011年的月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珠江八大人海口可溶态铜的时空变化,并探讨了工业发展、铜矿厂分布、水产养殖及铜消费量等因素对它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内外其它人海口相比,珠江口可溶态铜的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其中,虎门水道(A1)可溶态铜的含量显著高于除鸡啼门水道(A6)外的其它人海口(p0.1),可能是受工业废水排放及铜矿厂分布的影响。在时间变化趋势上,8个采样点之间,除了A1与A4外,其它采样点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1),其中A5和A6的变化趋势还与我国的铜消费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1),表明人海口之间铜污染可能具有相似的影响因素,且工业生产活动对水体铜污染的波动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0.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chemical analysis of four drinking waters from the Khaybar village, SW Saudi Arabia. Four main water‐wells in the Khaybar village were investigated. The Khaybar ground water is clear without odour but its taste differs according to the amount of total dissolved solids (T.D.S.). The pH values of such water are slightly alkaline. T.D.S. of the Khaybar water is higher than the Saudi highest desired level, but it is generally within the Saudi maximum permissible level.

Good drinking quality water can be found in Al Mazaab and Al Tilah water‐wells in the Khaybar village. The other two water‐wells can be used for irrigation purposes only.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Khaybar area suggest a meteoric origin for the Khaybar ground water which has been stored in the fractured metamorphic and igneous rocks and in alluvial depos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