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151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人类改造自然的行为——建闸筑堤对湖泊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由于缺乏生态监测对比数据,对阻隔湖泊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响应特征缺乏足够认识.为探明阻隔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变趋势,选取了鄱阳湖典型阻隔湖泊——军山湖,于2007~2008年和2012~2013年对其浮游植物进行丰枯水期调查,重点分析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2012~2013年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53属,主要由绿藻(种属数占47.2%)、硅藻(22.2%)、蓝藻(14.8%)、裸藻(9.3%)等组成.丰水期优势种属为飞燕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生物量百分比20.5%)、鱼腥藻(Anabeana spp.)(18.5%)和微囊藻(Microcystis spp.)(12.9%);枯水期优势种属为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生物量百分比38.4%)、颗粒直链硅藻(Aulacoseira granulata)(15.2%)和微囊藻(10.5%).浮游植物细胞数量主要由蓝藻(85.4%~87.0%)构成;丰水期生物量主要由蓝藻(45.0%)、甲藻(21.1%)、硅藻(15.6%)和绿藻(11.5%)组成;枯水期生物量则由隐藻(38.2%)、硅藻(31.3%)和蓝藻(21.1%)组成.与2007~2008年军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比,主要变化趋势有:①丰水期,浮游植物优势种从2007~2008年的甲藻-硅藻,甲藻绝对优势型转变为2012~2013年的蓝藻-甲藻,蓝藻绝对优势型;枯水期,从2007~2008年的甲藻-硅藻,甲藻绝对优势型转变为2012~2013年的隐藻-硅藻-蓝藻,隐藻绝对优势型.②浮游植物细胞数量由2007~2008年的2.66×106cell·L-1上升至2012~2013年的6.77×107cell·L-1,生物量由2007~2008年的0.72 mg·L-1增加至2012~2013年的12.30 mg·L-1.总之,军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中贫营养型的甲藻比例减少,金藻消失,富营养型的蓝藻和隐藻增加.因此,通过建闸筑堤对湖泊进行人为阻隔后,湖区水体交换时间的延长,水流流速的变缓等水文条件的改变均促进了浮游植物富营养指示种在军山湖湖区内的生长聚集.  相似文献   
83.
工业革命后,特别是二战后的新技术革命,西方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提高,但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生态环境被破坏为代价的。20世纪60年代后,自然意识的兴起使西方国家变革了社会发展观,自然意识已成为西方国家处理人地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个过程本身对我们国家目前的发展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本文介绍了自然意识的缘起。比较了自然意识与人本环境论的主要特征;通过对其主要特征的分析,探索生态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结合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提出了自然意识对生态旅游规划的五点指导原则;并结合安徽板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规划介绍五点原则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4.
目前我国市级污水系统碳排放研究还比较缺乏,准确掌握其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是因地制宜制定减排政策的前提。基于排放因子法核算了西安市城市污水系统各单元碳排放量,分析了其排放结构和时空分布,并结合市政设施建设和活动水平,使用SPSS软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化学品消耗和电耗是污水处理单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而污泥处置单元直接排放的CH4和N2O占比较大;2)2018年开始中心城区在生物处理和污泥处置过程的人均碳排放逐渐减少,周边区县除鄠邑和长安区外人均排放均小幅提升;而2020年鄠邑和长安区人均排放增长较多;3)西安市碳排放量与A2/O工艺处理水量占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人口规模、吨水电耗、污泥填埋量也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污水集中处理率的相关性略低(P<0.05)。中心城区减排应侧重于现有污水厂的升级改造,而周边区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充分考虑人口因素,长安区需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可从源头减量和开发新型污泥处置技术2个角度来减少中心区污泥处置过程中的碳排放;周边区县应减少污泥土地填埋量。  相似文献   
85.
为了解贵州小车河不同水文期浮游植物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于2020~2022年采集了2个不同水文期(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浮游植物样品.利用生态位宽度(Bi)、生态位重叠(Oik)、方差比率法(VR)、卡方检验(χ2)、AC检验和Jaccard指数(JI)分析了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结果表明,小车河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50种,其中优势种为4门12种.生态位宽度与FG功能群结合分析表明,小车河水体环境为中富营养状态;优势种可划分为广生态位种、中生态位种和窄生态位种,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在1.278~4.849之间变化.生态位重叠值3 a差异不大,Oik>0.6的占比分别为50.00%(2020年)、42.86%(2021年)、53.49%(2022年),表明有接近或超过一般的种对占用环境资源的方式高度相似.优势种间总体呈显著正关联,群落较稳定;卡方检验显示66对优势种对仅有4对有显著联结性,AC检验结果显示有33对有显著联结性,Jaccard指数显示有41对有显著联结性,均为负关联多于正关联,表明小车河浮游植物群落正处于演替初期.  相似文献   
86.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区域贸易隐含二氧化硫排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索成  赵红艳  王鑫  张强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1):3916-3923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是我国大气污染重点控制区域,厘清这一地区内部各省各行业之间贸易隐含污染物排放是加强区域产业协作、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二氧化硫(SO_2)为对象,结合自下而上排放清单与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估算了2012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省(直辖市)和各行业之间的贸易隐含污染排放,并基于产业链分析了区域贸易对重点行业SO_2的排放贡献,识别了主导排放的区域贸易产业链.研究结果表明,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六省市之间,河北和山西是主要隐含排放输出区域,北京和天津是主要的隐含排放输入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SO_2排放主要来源于能源动力行业、金属冶炼和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和化学工业,而装备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是拉动四类重点行业SO_2排放的主要产业.进一步分析六省市内部排放与区域产业链之间的关系发现,山西省是主要的能源消费SO_2排放输出区域;河北省是主要的金属冶炼和金属制品隐含排放输出区域;河北和河南是主要的非金属矿物制品隐含排放输出区域;山西是主要的石化与化工隐含排放输出区域.以上结果有助于理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排放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为制定区域环境管理政策,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江苏省未来能源需求和碳排放情景的深入分析,制定达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战略.采用LEAP模型对2021~2060年不同情景下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进行预测.研究发现,在基准情景下,江苏省重点行业的能源需求呈高速增长,2021~2060年能源消费量增加2.35倍,年均增速为3.46%.而在政策执行、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推进情景下,能源消费总量显著降低,分别为45.98%、58.96%和86.13%,展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节能潜力.对碳排放的预测显示,在基准情景下,碳排放总量呈持续增长趋势,达到2060年的5.99亿t,年均增速为4.47%.而在3种情景下,碳排放量显著降低,表现为峰值达到2025年或2030年,并逐步下降.具体来看,工业部门逐年降低,交通运输部门呈增长趋势,建筑部门相对稳定.总体而言,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水平提升,江苏省有望实现碳排放的逐步减少,但需关注交通运输部门的碳排放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8.
我国行业水资源消耗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7年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应用基于假设抽取法的水资源消耗产业关联度计量模型,比较各行业水资源的直接消耗和纵向集成消耗,定量测算出我国行业间水资源的流动转移情况.通过分析得到:不同行业的水资源直接消耗量与满足自身需求所需的水资源量有所差异,但是对于经济系统而言,所有行业水资源的直接消耗总量等于为满足最终需求所需的水资源总量,即水资源在经济系统的不同行业之间发生了转移;在经济系统中,农业、基础工业作为产业链上游行业将大量的水资源通过中间投入的方式转移到其下游行业中,轻工业、高科技工业等产业链下游行业的直接消耗的水资源无法满足自身需求,必须从其上游行业转移水资源;水资源从产业链的上游逐级向下游转移,维持着经济系统产品的生产与交换;如果行业的最终需求不变,单纯调整产业结构仅是将水资源消耗量大的行业进行区位或行业上的转移,而经济系统水资源消耗的总量并没有改变.本文通过定量化的方式来研究行业水资源消耗关联,初步揭示了水资源在行业间的消耗规律,能够为产业调整提供新视角,为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9.
中国1990~2004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效应的分解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构建生态足迹分解模型,论文将中国1990~2004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分解为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足迹强度这3种因素的变化效应,并对各分解效应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生态足迹年度间变化均值为1.065 5×108hm2。其中,由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足迹强度所引起的足迹变化分别为2.108 2×108hm2,-0.439 8×108hm2和-0.602 9×108hm2。总的看,经济规模的变化助长了总足迹的增长,而足迹强度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总足迹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生态足迹变化是由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不同时期各因素对足迹变化所发挥的效应不同。该研究结果对于理解我国生态足迹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产业发展政策调整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0.
某铀矿九种优势草本植物铀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探讨通过植物吸收来修复铀污染的可能性.首先采用"无样地取样法"对南方某铀矿植物群落进行调研,再用"5Br-PADAP显色目视比色法"研究并测定了从中筛选到的芒、狗尾草、鬼针草、野棉花、辣蓼、律草、商陆、凤尾蕨和鸭跖草九种优势草本植物铀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测得的样品土壤中铀含量在120 μg/g左右,而芒草、鸭跖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