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9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483篇
安全科学   331篇
废物处理   73篇
环保管理   186篇
综合类   1004篇
基础理论   250篇
污染及防治   146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140篇
灾害及防治   17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5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301.
采用低饱和共沉淀法制得锌/铜/铝类水滑石化合物(Zn5CuAl2(OH)16CO3·xH2O),在450℃焙烧得焙烧物,通过XRD ,FT-IR ,SEM和TG-DSC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将其焙烧物用于吸附模拟印染废水中的阴离子染料活性艳橙,结果表明,pH值在2~9,经吸附90 min ,其对印染废水的吸附性能最佳,染料去除率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302.
奥氏体不锈钢因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特种设备领域。本文针对常见的形变马氏体致奥氏体不锈钢封头泄露这一失效现象,阐述形变马氏体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其对封头性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旨在为不锈钢封头的制造和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参考,以减少失效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3.
山西夏季气溶胶空间分布飞机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搭载了多种气溶胶观测仪器的飞机为观测平台,在2013年夏季首次对山西中部地区霾日及晴空大气气溶胶空间分布特性进行了观测,得到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和尺度的垂直分布廓线以及不同高度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山西夏季非降水天气条件下气溶胶粒子以核模态和积聚模态的细粒子为主,粗粒子很少.霾日气溶胶数浓度是晴空的2~3倍,主要是核模态的小粒子;气溶胶粒子数浓度随着高度逐渐减小,低空存在气溶胶累积区,逆温层的存在是导致气溶胶累积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气溶胶粒子尺度随高度增加,大粒子主要分布在2500m以上的高空;不同高度上的气溶胶粒子谱均呈双峰或三峰分布,谱型基本一致,从近地面到5000m高空,气溶胶粒子谱随高度的增加略有展宽.观测区域气团后向轨迹模拟结果显示,4000m以上高空气溶胶粒子主要是从中国西北地区远距离输送而来,3000m以下气溶胶粒子则主要来源于近地面排放.  相似文献   
304.
土壤溶液性质对Zn的形态变化及其微生物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2种不同性质土壤,利用基础诱导硝化(SIN)方法测定了不同土壤中锌的微生物毒性阈值,同时利用850离子色谱仪与WHAM6.0模型,测定了溶液不同阴离子组成及自由Zn2+含量,建立了基于不同土壤性质与溶液离子的土壤中Zn毒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SIN测定的不同土壤Zn微生物毒性阈值在不同土壤间有显著差异,其中EC50从196mg/kg至1310mg/kg;EC10值从48mg/kg增加至682mg/kg,不同土壤EC50与EC10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例分别达到了6.68及14.3倍,表明土壤性质对Zn的微生物毒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基于SIN的Zn的毒性阈值ECx(x=10,50)与溶液自由Zn2+浓度的负对数p(Zn2+)间呈正相关关系,表明随着土壤溶液中自由Zn2+值的升高,Zn的毒性逐渐增加.土壤pH值、OC、CEC、F-、Cl-、Ca2+及Mg2+与Zn的毒性阈值ECx(x=10,50)及p(Zn2+)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土壤pH值为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偏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次为OC、CEC及F-,ECx与溶液中NO3-, SO42-呈负相关关系.基于不同主控因子的土壤中Zn毒性阈值(ECx)及P(Zn2+)的预测模型表明,pH值、OC、CEC、F- 四个变量因子分别解释了log(EC50)、log(EC10)及p(Zn2+)预测模型变异的89.9%、81.2%和92.3%.  相似文献   
305.
In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ead (Pb) fractions on biological properties in soil spiked with 0, 600, 1200 and 1800 mg kg?1 Pb, during a 90-day incubation period at 25?28°C. Different Pb fractions were measured by sequential extraction at days 1 and 90 after soil treatment. 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 (DTPA)-extractable Pb and soil biological properties at days 1, 5, 15, 45 and 90 were measured. The concentration of Pb in soluble and exchangeable fractions was very high at day 1, but it showed remarkable transfer into carbonate and residual fractions by day 90. Substrate-induced respiration, basal respiration, acid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s, microbial populations (bacterial, fungal and actinomycetes) and biomass carb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soil contamin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With Pb ageing, these biological properties increased. Metabolic quotient (qCO2)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with increasing Pb concentration. The toxicity of various forms of Pb for the biological status of the soil was in the following order: KNO3 extractable>NaOH extractable>EDTA extractable>HNO 3 extractable>total content Pb. Thus, the bioavailable fractions are better indicators of Pb pollution in soils.  相似文献   
306.
Cd胁迫下杂交水稻对Cd的吸收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镉(Cd)是非必需的有毒元素,是农业环境和农产品的重要污染物,易被水稻吸收并在籽粒中积累。不同水稻品种拥有不同的独特基因,导致水稻籽粒吸收积累Cd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开展不同水稻品种耐Cd特性及其不同生育期的吸收转运效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两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D83A/R527(低吸收累积Cd)和辐优838(高吸收累积Cd)在不同质量浓度Cd胁迫下籽粒Cd质量分数及不同生育时期水稻根、茎、叶内Cd的吸收积累量及其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两种水稻品种在Cd胁迫下籽粒Cd积累量差异显著,辐优838在1.0 mg·L^-1 Cd质量浓度胁迫下籽粒Cd质量分数就已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在1.0~3.0 mg·L^-1 Cd质量浓度胁迫下,D83A/R527籽粒内Cd质量分数仅为辐优838的50~60%。随着Cd处理浓度增加和生育时期推进,两种水稻各部位Cd吸收量均表现为逐渐增加,其增加幅度总体表现为:辐优838〉D83A/R527;不同部位中,根的积累效应最强,叶片吸收积累能力最低,辐优838茎、叶吸收积累效率分别是D83A/R527的1.5~2.0倍左右。在1.0~3.0mg·L^-1 Cd胁迫下,水稻Cd积累差异较为显著的时期为灌浆期,辐优838的根系向茎、叶的转移效率大于D83A/R527,且D83A/R527主要表现为由根系向茎Cd转移效率较高,叶片Cd积累相对较少。灌浆期是水稻籽粒干物质积累的重要时期,也是吸收累积Cd的重要时期,这为筛选低吸收积累水稻品种和调控Cd在水稻籽粒中的吸收累积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07.
孟加拉吉大港新锚地集装箱码头位于孟加拉国Karnaphuli River河边,基底地层主要以填土、淤泥质土和粉细砂为主。对地基处理前集装箱堆放区和龙门轨道处的地基沉降量进行估算,总沉降量分别为462.2mm和562.4mm,均不满足设计要求,同时结合地基的加固要求。提出采用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各项技术参数,并进行综合评价,认为利用此方法进行强夯的计算设计方便快捷、有效、减少计算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08.
20年来,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系列与城市化相关的环境问题随之产生。六朝古都——南京,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其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同样的环境问题。为了研究南京市的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利用1987、1998、2000年的三期遥感数据,通过分层分类的方法对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专题信息提取,结合GIS技术,获得研究区1987~1998,1998~2000年两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据此全面分析了南京市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京市13年来,城乡居民及建设用地以大量蚕食耕地而显著增加,年均增幅达到1.92%;耕地和未利用地则明显减少,年均减幅分别为0.62% 和1.21%;林地和水域有所增加,主要来自未利用地的转变,剩余12.35%的未利用地则转化为城乡居民及建设用地。引起这一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以及政策制度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309.
为揭示动态惩罚机制下企业安全生产行为规律,以企业成本和收益为基础,通过区域内所有企业的博弈,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不同策略下企业对安全生产投入达标行为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当政府监管能力有约束时,无论企业是否明确预设控制目标,均可能出现投机心理,而政府加大惩罚力度可有效改善整体安全生产水平;同时,企业明确控制目标时,通...  相似文献   
310.
Mechanical waste-processing methods, which combine crushing and separation processes for the recovery of valuable material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waste printed wiring board (PWB) treatment. However, both the high impact toughness and the tensile and flexural strengths of whole PWB with a laminated structure result in great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evere abrasion of the cutters during multi-level crushing. In addition, the high temperatures occurring in continual crushing probably cause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polymer matrix. A thermal-crack method using residual steam as the heating medium has been developed to pre-treat waste PWBs. This treatment reduces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covery rate of valuable materials in subsequent mechanical recycling. The changes of the PWBs’ macro-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to evaluate thermal expansion impact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the dynamic dislocation micro-structures were observed to identify the fracture mechanis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mal cracking with steam at the temperature of 500 K can effectively attenuat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aste PWBs, by reducing the impact, tensile and flexural strengths respectively, by 59.2%, 49.3% and 51.4%, compared to untreated PWB. Thermal expansion can also facilitate the separation of copper from glass fiber by reducing peel resistance by 95.4% at 500 K.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flexural fracture was a transverse cracking caused by concentrated stress when the heating temperature was less than 500 K, and shifted to a vertical cracking after exceeding 500 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