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9篇
  免费   482篇
  国内免费   937篇
安全科学   152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875篇
综合类   3085篇
基础理论   957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96篇
评价与监测   243篇
社会与环境   622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365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文明带来严峻挑战,需要人类社会采取共同措施和行动积极应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最能体现人类共同命运的领域,深度参与并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也是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方面。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以共同价值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各国力量携手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良好载体和国际平台。文章通过分析可知,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者之间,呈现出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三位一体"特征;人与自然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是前提条件,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要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和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整合各国力量方面,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社会基础;生态文明包容各国文明,凝聚价值共识,成为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导向。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全球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既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价值基础,也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支撑;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生动实践。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国际平台,也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案例。  相似文献   
982.
桂东南地区马尾松工程幼林郁闭过程的生态环境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 ~1996 年,对桂东南马尾松工程幼林郁闭过程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①1 ~3 a 林地与灌草坡的主要气象要素无多大差别,4 a 后,林地逐渐显示增湿降温等良好的小气候环境,至a6 基本恢复到成熟林的水平.②1~6 a 林地的水土流失量为338.59~2136.92thm -2a-1 ,径流系数2 .14% ~21.50% ,比灌草坡减少12.5 % ~29.4% ,其中1 ~3 a 林的泥沙流失量比灌草坡增大112.9% ~214.5 % ,4 a 后,林地泥沙流失量逐渐减少,至6 a 林时比灌草坡减少18.2% .③6 a 林时的土壤物理性质比造林前有所改善,但土壤的主要养分( 有机质、N、P、K)含量则比造林前降低4.3% ~7.0% .④6 a 林的林木蓄积量为36.16 m3/hm2 ,产出与投入的比值为2 .99 ,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983.
土地处理系统是在干旱 -半干旱过渡区实现污水无害化、资源化的有效技术。内蒙古霍林河矿区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设计与运行结果表明 ,该区具备推广土地处理技术的良好条件 ,土地处理系统应以慢速渗滤和污水资源利用型为主 ,实现污水处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结合。污水资源的利用有助于增加镶嵌型复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加速人工林的成林郁闭 ,增加林木蓄积量 ,改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84.
在1.5-50.0mg/L的浓度范围内,单甲脒农药对模型池塘生态系统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尤其在加药的头4d内,藻类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种类数比及增长率明显下降,优势比显著上升,敏感种及清洁种减少甚至消失,高浓度(50.0mg/L)的单甲脒在2d内可把藻类全部杀灭。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药物不断降解,6d后藻类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又不断回升。随加药次数的增多,药物对藻类抑制作用明显减弱,藻类的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等指标不断上升,尤其是藻类数量增加明显,试验后期,藻类数量高低主要受N、P浓度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5.
986.
姚建  张军  朱莞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1):977-979,982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岷江上游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选取了测度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20个指标、25个样本年的2500个数据,采用逆向测度法构建了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到了影响岷江上游的六大驱动因子:生态环境背景状况、人口承载与结构水平状况、水土流失状况、土地垦殖与利用状况、产业结构水平状况、投资水平与结构状况,为岷江上游生态脆弱区恢复重建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7.
西部大开发中水资源保护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国阶 《四川环境》2004,23(4):1-6,11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资源具有维持生命与健康功能,生态系统组成与演化功能,景观组合与美学功能:水能及其服务功能;水介质的传输与净化功能;社会生活与经济服务功能等。西部水资源具有发挥各种功能的区域条件。保护西部水资源的战略意义在于:(1)它是实施西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2)西部是全国水资源富集区,对其保护具有全国战略意义;(3)水资源保护是西部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成西部生态屏障的重要措施;(4)西部水资源是产业发展的支撑,对其保护对全国产业发展及其布局,有特殊功能和意义;(5)水资源昌西部农业命脉,保护水资源是西部农业持续发展的保证;(6)西部水资源保护具有跨流域的功能,有广泛的国际影响;(7)水资源保护是发展我国西部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总之。西部大开发需要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而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又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和成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88.
新疆和田河绿色走廊演变机制及生态环境保护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田河绿色走廊是塔里木盆地中南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三条绿色走廊之一,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生态、交通意义。绿色走廊的演变受到构造运动、气候波动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为干扰是绿色走廊现代生态环境演变过程中最重要最活跃的控制因素。建议加强流域水资源总体规划与统筹管理,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逐步改变农村居民燃料能源结构,从而保护绿色走廊生态健康。  相似文献   
989.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的生态问题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军事和生态三个角度分析了保护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的必要性,概括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即河水矿化度升高、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导致植被的退化和沙漠化加剧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以水资源合理利用为前提和中心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90.
生态移民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及实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要先行,而生态移民则是落实该项政策的一项极重要措施。将自然保护区、交通和通讯不发达的边缘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地质灾区的农牧民,移往自然环境条件较好,公路交通及通讯发达,接近城镇的地区,不但可改善和提高这些居民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对迁出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自然繁殖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工业生产移民则是环境保护必要手段。该项政策的实施,不但具有重大社会政治、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而且在我国自然保护史上是个重大创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