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4篇
  免费   492篇
  国内免费   869篇
安全科学   152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874篇
综合类   2946篇
基础理论   957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26篇
评价与监测   240篇
社会与环境   622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通过对政府补偿模式与市场补偿模式的比较协调来分析生态补偿市场化制度的合理逻辑性,结合浙江生态补偿实践经验及存在的诸如法律位阶不高、补偿形式单一、资金来源狭窄等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完善立法、以“造血型”生态补偿为主的补偿方式、拓宽生态补偿资金来源等完善生态补偿市场化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92.
秦皇岛森林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秦皇岛森林资源现状可知,秦皇岛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主要存在森林分布不均、质量较低、人工林保存率低、护林资金匮乏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森林资源生态功能的宣传工作、健全法制、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强化管理,增加投入等秦皇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3.
将适应性环境管理的模式应用于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生态环境保障工作,对生态环境保障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任务逐项跟踪管理,定期评估各部门绩效,根据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的变化对工作方案和阶段性目标进行动态调整,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环境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经过六个月的实践应用,大运赛事期间深圳市生态环境保障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994.
大型底栖动物是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的主要目标生物类群之一。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发展为提高底栖动物多样性监测的通量、精准性、标准化程度提供了新的机遇,但该方法在我国尚未有流域尺度的应用先例,其结果的可靠性和对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指示性有待检验。率先将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用于太湖流域65个点位的底栖动物监测和流域生态健康评价,并与同步进行的形态学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环境DNA方法能检出更多的底栖动物类群,在科、属、种水平上检出的分类单元数分别是形态学监测结果的106%、132%、155%;②基于环境DNA技术的检测方法能够很好地识别形态学监测结果中的优势物种,检出的科级、属级分类阶元能够覆盖形态学监测结果中90%以上的生物量和个体数,同时包含60%以上的物种数;③两种方法对同一物种的检出频次显著相关(R2>0.7,P<0.0001),总体检出一致率达72.3%;④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方面,环境DNA方法与形态学方法的计算结果显著相关(R2=0.235,P<0.0001),94%的点位的B-IBI等级划分误差在1级以内,且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在底栖动物完整性的流域空间格局描绘上高度重合。综上所述,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在太湖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监测和评价中的整体应用结果表明,环境DNA监测方法结果可靠,将其进一步规模化应用有望显著提高我国水生态系统生物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生态健康评价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95.
Ecological risk management historically focused on risks to human health and the immediate human environment. Increasingly, societal interest in biodiversity and ecological integrity demands that risk assessors and managers take a broader view of the environment and include non-human species and ecosystems within their realm of concern. The greatest threats to biodiversity in the USA and much of the world are habitat alteration (including conversion, degradation, and fragmentation) and exotic species invasions. This paper reviews and integrates the results of several recent studies (e.g. by The Nature Conservancy, World Wildlife Fund, Defenders of Wildlife, and the National Biological Service) that have identified regions and ecosystems that are highly distinct biologically, are rare or declining, contain high numbers of imperiled species, face immediate threats, and stand to lose considerable biodiversity in the near future. These studies converge on a set of regions that warrant urgent attention from risk managers. Focal species and functional groups of species can be selected within these regions to characterize ecological effects and track recovery of ecosystems along the same axes (e.g. habitat structure, disturbance frequency) that led to biotic impoverishment. The most fruitful approach to risk management ultimately will be one that addresses the most urgent threats at several levels of biological organization, from focal species to communities to ecoregions.  相似文献   
996.
本研究以巢湖生态清淤为例,在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平面二维恒定流和悬浮物扩散数学模型来描述生态清淤施工悬浮物的运动形态和排泥场尾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清淤施工悬浮物扩散会给清淤区域内及周边约660 m范围的水体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排泥场尾水排放口下游悬浮物最高浓度约4.8 mg/L,TN浓度最大增量约为0.164 mg/L,TP浓度最大增量约为0.004 mg/L。总体来说,尾水排放的SS、TN、TP对湖区的影响范围不大,其影响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997.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对输水的生态响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塔里木河下游不同离河距离成过熟胡杨和输水后更新胡杨胸径、地径、树高、冠幅、枯枝比以及优势胡杨百分比的调查表明:随离河距离增加(地下水埋深增加),胡杨(大树)枯枝比增加,优势胡杨百分比降低;胸径、树高、冠幅随离河距离增加,增减规律不明显。输水后萌蘖更新胡杨的树高、冠幅和地径均随离河距离增加而降低。以上调查指标确定胡杨输水后恢复等级,离河50~300 m胡杨整体恢复"优",离河300~500 m胡杨恢复"良",离河500~1 050m胡杨恢复"中",离河1 050~1 500 m胡杨对输水响应微弱,整体恢复"差"。胡杨具明显的随离河距离增加恢复等级降低的梯度响应特征,生态输水促进了河畔带胡杨的恢复,水是制约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生长与恢复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98.
环境经济政策是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国内外的环境经济政策以及主要经济手段的实施现状与特点,指出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不足与问题. 以流域控制单元为对象,提出水污染防治的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以“分区、分类、分级、分期”为基本理念,研究了适合我国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环境经济政策框架与构建思路,并对环境财政、环境投融资、市场化、排污收费与污染税、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等具体手段进行了阐述,提出环境经济政策的综合实施机制以及相关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999.
城市道路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文章采用了单因子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泰安市城市道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评价,并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城市道路两侧土壤重金属Pb、Cd、Cu、Zn、Cr、As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0.11、6.8、1.15、0.86、0.41、0.29,污染程度依次为Cd>Cu>Zn>Cr>As>Pb;各道路综合污染程度依次为东岳大街>岱宗大街>泰山大街>龙潭路>温泉路。城市道路土壤重金属污染呈现Cd污染严重的明显特征,潜在生态危害单项系数达到204,重度污染程度,其余重金属Pb、Cu、Zn、Cr、As轻微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214.88,达到中度生态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00.
生态足迹模型的修正及在天津地区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文章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指出了存在的缺陷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修正:分别计算生产足迹、输入输出足迹以进行生态足迹来源的分析;将淡水资源足迹纳入模型;计算生态承载力时结合资源产出法以克服生态足迹模型的空间互斥性;计算CO2吸收用地的生态承载力。将改进后的模型应用于天津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分析。结果显示:天津市消费足迹大于生产足迹,依赖外部输入资源抵消部分生态赤字,这一点在淡水足迹的输入上尤其明显;另外,生态承载力的计算结果要大于传统算法的结果,一方面因为传统算法中承载力由于空间互斥性被低估,另一方面修正后的模型考虑了CO2吸收用地的承载力。最后,提出了缓解天津市生态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