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3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96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609篇
综合类   725篇
基础理论   25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482篇
灾害及防治   89篇
  2025年   13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Disasters produce winners and losers. This paper evaluates such winners and losers in a spatial context. The hypothesis is that, because of severe damage to the core disaster area and the constraints associated with the cost of transportation, economic demand would shift to the immediate edge of the disaster zone where either minor or no damage is observed. Empirical analysis of growth patterns in counties/parishes in the states of Alabama, Louisiana, and Mississippi in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Hurricane Katrina (August 2005) verified the spatial demand shift hypothesi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post‐Katrina core disaster area became a ‘doughnut hole’ of low income and employment growth, surrounded by a ring of high growth counties/parishes on the edge of the hole. The short‐run adjustment in growth rates may have altered permanentl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mployment and income both at the core and in the areas at the edge.  相似文献   
642.
建立客观有效的指标体系是精准估算台风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的途径之一。本文以广东省为案例研究区,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灾害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脆弱性、抗灾能力3类风险要素进行指标甄别遴选,并将研究区按照经济发展条件分为3个时段,分别分析不同时段内各个风险要素指标的变化。研究表明,对于不同时段,各风险要素的影响指标变化不大,但与风险要素的关联程度会有差异。与传统的指标体系构建相比,本文结合历史案例构建备选指标更具有事实依据,并且利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进行指标遴选,排除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增强了指标与研究对象的关联度,减少了指标冗余,使得结果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为指标体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43.
对地震保险体制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研究地震灾害规律和保险经营特点之间的矛盾入手,叙述地震保险经营的困难,剖析我国现行地震保险体制的缺陷,提出了建立一个新的,相对科学和合理的地震保险体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44.
以湖北省武汉、荆门、黄冈等地区为实证,分析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及生态功能区农民收入及土地利用行为受土地用途管制的影响,测算基本农田发展受限下农民的福利损失及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① 农民收入及土地利用行为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农产品主产区农业收入较重点开发区农业收入高30 929.29 元/(户·a),生态功能区农民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江汉平原农产品主产区农民更愿意种植粮食作物,农地经营意愿也最强烈,而重点开发区及生态功能区农民转入农地、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的意愿较弱;② 土地用途管制对农业收入较高、农地投入较大、农地经营意愿较低、单纯种植粮食作物和兼营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农民的影响较大;③ 土地用途管制强度及其给农民福利带来的损失具有显著空间差异,重点开发区的管制程度最强,生态功能区的管制程度最弱,其中重点开发区农民的福利损失最大[23 839.34 元/(hm2·a)],其次为生态功能区[22 266.71 元/(hm2·a)],农产品主产区最低[14 445.58 元/(hm2·a)]。  相似文献   
645.
针对城市产业水污染状况,应用产业结构和工业行业结构优化模型,试图找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方法。研究以株洲市为例,根据株洲市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特点对模型进行改进和最优化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产业和行业生产用水的调整可以减少废水排放量和实现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株洲市产业和行业凋整方案,以期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雇。  相似文献   
64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区域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区域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决不意味着取消或削弱区域规划,而是要更好地发挥区域规划在发展区域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区域规划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超前研究,其价值在于具有比较准确的发展预见性,能够提出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区域规划的核心内容是指导资源优化配置,但它并不具有直接的资源流动机制,只能作为资源流动的信息机制。区域规划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必要条件是政府立法,公益性设施列入国家或地方的计划,在实施中争取社会舆论和社会投资的支持,对经济落后区域的开发采取国家扶持的政策。  相似文献   
647.
几种新式太阳能光催化反应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几种新式的太阳能光催化反应器 ,对其结构和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 ,并对该法处理水的经济性进行简单的概述 ,指出光催化法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48.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仍然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基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核心内涵,采用平衡计分卡和关键绩效指标思想方法,概括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绩效特征,进而构建包括“资源依赖、经济水平、生态效率、社会福利、创新驱动”五方面关键特征的五维评价法,选择能够准确反映经济转型关键过程和结果的少数关键参数作为评价指标,运用脱钩分析、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回归分析、耦合度模型、熵权法、典型相关分析等计量模型,使绩效评价结果与经济转型真实机制相一致。以东北地区7个典型煤炭城市作为案例,运用五维评价法对这些城市2003年以来的经济转型进行绩效评价。结果发现:从转型效果看,7个城市都初步实现了经济增长驱动力的转换,其中辽源的第二产业发展绩效较好,辽源和阜新的产业演替绩效较好;从转型质量看,生态效率均显著提升,其中辽源、阜新、双鸭山提升了经济相对发展水平,实证检验表明7个城市的经济转型中,改善经济对社会福利的支持力不够;从最终目标实现程度看,7个城市的科技和创新水平都严重不足,经济增长趋缓,都未能实现经济转型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49.
甘肃省土壤盐渍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损害评估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介绍了甘肃省土壤盐渍化的状况,分析了引起土壤盐渍化的因素,并进行了土壤盐渍化对生态环境损害的经济评估,甘肃省的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其中以酒泉地区,张掖地区和武威地区最为严重。盐渍化土壤类型主要为典型盐土、沼泽盐土、碱化盐土和干旱盐土。导致盐渍化的因素有气候、地形、水文地质、土壤质地等自然因素,以及灌溉方式和耦作制度等人为因素。全省重度盐渍化土壤对生态环境损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达140亿元(1996年币值)。由于种种原因,有关盐渍化对土壤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损害,目前还没有进行经济评估,但这方面的工作应该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650.
Hutton D  Haque CE 《Disasters》2004,28(1):41-62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dentify and analyse pattern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daptation among river-bank erosion-induced displacees in Bangladesh. It was hypothesised that the role of social 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variables in determining the coping ability and recovery of the river-bank erosion-induced displacees is quite significant.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reveal that displacees experience substantial socio-economic impoverishment and marginalisation as a consequence of involuntary migration. This in part is a socially constructed process, reflecting inequitable access to land and oth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 to disasters is further heightened by a number of identifiable social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including gender, education and age, although extreme poverty and marginalisation create complexity to isolate 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these variables. The need to integrate hazard analysis and mitigation with the broader economic and social context is discussed. It is argued that the capacity of people to respond to environmental threats is a function of not only the physical forces which affect them, but also of underlying economic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which increase human vulnerability to risk. Hazard analysis and mitigation can be more effective when it takes into account such social and 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dimensions of disas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