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1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33篇
安全科学   209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570篇
综合类   957篇
基础理论   319篇
污染及防治   69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459篇
灾害及防治   17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5篇
  197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提高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利用1991-2009年数据,以向量自回归模型为基础,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甘肃省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1-2009年甘肃省第三产业总值对GDP的长期弹性为0.35035,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2.
如何合理确定村镇供水管网敷设方案,关系到整个供水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生成树变化法,将环状管网转化成树状管网,确定供水管网中最短供水路线,再计算最短供水路线下的最低综合费用、供水系统的经济管径,以确定最优管道敷设方案。根据该方法对四川省某镇供水系统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63.
怒江流域高山峡谷区域具有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特征,是我国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尽管目前怒江流域已经进入工业化初期的经济发展阶段,但是长期闭塞、贫困和工业基础薄弱使流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怒江流域的发展要把握云南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这一战略机遇,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引进外界资本与技术,打造水能资源经济,培育生态服务产业,同时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的培育改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64.
介绍了侧吸导烟技术的技术背景,分析计算了焦炉装煤烟尘成分及含量,经对该技术的经济效益进行概算后显示,该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焦炉区及周边环境,每年还可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是一项值得研究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5.
中美环保产业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中美两国环保产业的内涵、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及市场化发展情况等方面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了中美两国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异同点,针对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快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6.
节能环保产业是跨行业、涵盖面宽的综合性产业,其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河南省是新兴工业大省和资源消费大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河南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发展河南省节能环保产业的重点领域和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67.
A global trend of a warming climate may seriously affect species dependent on sea ice. W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climate on the Baltic ringed seals (Phoca hispida botnica), using historical and future climatological time series. Availability of suitable breeding ice is known to affect pup survival. We used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how winter temperatures affect the extent of breeding ice and a climatological model (RCA3) to project the expected effects on the Baltic ringed seal population. The population comprises of three sub-populations, and our simulations suggest that all of them will experience severely hampered growth rates during the coming 90 years. The projected 30 730 seals at the end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onstitutes only 16 % of the historical population size, and thus reduced ice cover alone will severely limit their growth rate. This adds burden to a species already haunted by other anthropogenic impacts.  相似文献   
168.
For several decades,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 has widely been used as a fluorinated surfactant in aqueous film forming foams used as hydrocarbon fuel fire extinguishers. Due to concerns regarding its environmental persistence and toxicological effects, PFOS has recently been replaced by novel fluorinated surfactants such as Forafac®1157, developed by the DuPont company. The major component of Forafac®1157 is a 6:2 fluorotelomer sulfonamide alkylbetaine (6:2 FTAB), and a link between the trade name and the exact chemical structure is presented here to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structure of the 6:2 FTAB was elucidated by 1H, 13C and 19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and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Moreover, its major metabolites from blue mussel (Mytilus edulis) and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and its photolytic transformation products were identified. Contrary to what has earlier been observed for PFOS, the 6:2 FTAB was extensively metabolized by blue mussel and turbot exposed to Forafac®1157. The major metabolite was a deacetylated betaine species, from which mono- and di-demethylated metabolites also were formed. Another abundant metabolite was the 6:2 fluorotelomer sulfonamide. In another experiment, Forafac®1157 was subjected to UV-light induced photolysis.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imed to simulate Arctic conditions and the deacetylated species was again the primary transformation product of 6:2 FTAB. A 6:2 fluorotelomer sulfonamide was also formed along with a non-identified transformation product. The environmental presence of most of the metabolites and transformation products was qualitatively demonstrated by analysis of soil samples taken in close proximity to an airport fire training facility.  相似文献   
169.
经济与环境发展关系研究进展与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与环境发展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国内外关于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多年来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文章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的基本特征、研究形式进行了探讨。在经济与环境关系的实证研究方面,主要3种表现形式:①对投入产出模型、非线性的扩展型生产函数及新古典经济模型等经典模型进行了应用研究;②以协调发展指标、环境承载力对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评判;③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来表现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未来对于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应该注意:通过采用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相结合的方法来减少环境数据欠缺的限制;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注重探究经济与环境背后作用机制;通过拓宽环境指标、模型改进、改变内生缺陷等方式来完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  相似文献   
170.
现有对于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在经济增长数量分析的框架下展开分析,而很少从经济增长质量分析的框架入手进行考察。经济增长质量是指经济增长内在的性质与规律,具体包括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以及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四个维度。当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和生态环境代价逐渐降低时,经济增长质量都将会得到提高。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出发,采用国际规范的逻辑实证主义分析方法,以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源环境代价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考察。研究表明:模型的估计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中国经济转型期资源环境代价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在经济增长数量不断扩张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改进经济增长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代价,要实现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的统一,追求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