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301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247篇
综合类   736篇
基础理论   102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90篇
评价与监测   63篇
社会与环境   18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通过对唐古拉山小冬克玛底冰川雪坑中非季风季节沉积的雪样分别进行酸化处理和消解处理后,利用高分辨扇形磁场等离子体质谱仪(ICP-SFMS)测试了样品中19种痕量元素(Ba、U、Sr、Rb、Tl、Mo、Cs、Pb、Sb、V、Cr、Mn、Fe、Co、Al、Cu、Ti、Li、As)的酸化浓度和总浓度.研究结果表明,痕量元素浓度的变化范围较大,元素Al的最大/最小浓度比为326(酸化浓度)和465(总浓度),元素Pb相应比值为27和48.雪冰中痕量元素的总浓度一般大于该元素的酸化浓度,其中,元素Pb、Fe、Sb、Ba、Al、Ti的酸化浓度占总浓度的平均比值分别为91%、76%、60%、52%、33%和21%.一般地,样品中不溶微粒含量越大,酸化浓度占总浓度的比值越小;不溶微粒含量越小,则相反.对痕量元素的富集系数(EF)分析表明,各元素总浓度EF均值小于酸化浓度EF均值,揭示了用酸化浓度计算EF存在对痕量元素人为来源影响的高估.人类排放是小冬克玛底冰川中痕量元素的来源之一,对于元素Mo和Sb,人类排放估计是主要来源.利用后向轨迹模型模拟出小冬克玛底冰川雪冰中痕量元素在非季风季节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西部及中亚中东地区.  相似文献   
132.
生态价值多元化实现是落实区域一体化生态保护格局的经济政策保障。针对当前生态产品交易制度不完善与市场活跃度问题,以天目湖流域水质净化服务产品为例,提出一条生态保护市场化与生态产品增值的双向促进道路:基于长序列监测数据与水文水质过程模型,提出流域生态保护基准概念及其约束下生态产品交易边界,精准核算基准年水质净化产品的可交易量为1.37 t,基准价格为1186.71万元/t/年;面向近10年产品实际供需主体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三类五种”生态产品交易机制类型,并选择设计了低端产品退出—高端产品激励的典型交易模式。生态产品交易实施为研究区生态价值实现提供市场化路径,为国内同类地区一体化生态保护格局保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3.
为研究京津冀地区天然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近20a排放量及时空分布特征,本文基于卫星遥感解译获得的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共5期中国土地利用数据,计算获得了京津冀地区各市县BVOCs排放量及排放组成,同时对京津冀地区近20a的BVOCs排放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20a京津冀地区BVOCs平均排放总量为76.40万t/a,其中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的平均排放总量分别为59.11万t/a,15.29万t/a,2.00万t/a;按照排放组成分析,ISOP平均排放总量为16.80万t/a,占总排放量的21.99%,TMT平均排放总量为29.62万t/a,占总排放量的38.77%,OVOCs平均排放总量为29.97万t/a,占总排放量的39.23%.根据排放时间特征分析,京津冀地区冬季BVOCs排放量最低、夏季BVOCs排放量最高.BVOCs排放的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分布密切相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BVOCs排放贡献具有显著差异,近20a京津冀地区林地、耕地、草地的BVOCs平均排放量分别为60.33万t/a,12.78万t/a,2.31万t/a,分别占总排放量的78.90%,16.79%,3.04%.京津冀地区BVOCs空间排放分布差异比较明显,北部、东北部的整体排放量明显高于南部、东南部.本研究可为BVOCs的计算提供研究思路,同时可为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治理提供有关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4.
基于2003~2018年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首先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碳排放的影响;其次,探究该政策通过资源依赖这一路径对碳排放的影响效果;进一步地,基于城市区域和城市规模两个视角分析该政策通过资源依赖影响碳排放的异质性效果;最后,探究《规划》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规划》显著地降低了资源型城市的碳排放;机制分析表明,《规划》能够通过降低资源依赖进而减少碳排放,且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对《规划》的碳减排效应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规划》通过降低资源依赖进而促降碳排放的效果在东、中部地区以及大城市更为明显;《规划》对本地及周边地区均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本研究对于在双碳目标下实现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5.
吴一帆  许杨  唐洋博  贾宁  李玮  李翀  殷国栋 《环境科学》2023,44(3):1258-1266
研究区域CO2净排放,对“碳中和”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在揭示1999~2018年长江经济带CO2净排放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分析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社会发展与CO2净排放的脱钩效应,以期为差异化区域产业发展和碳减排路径提供支持.结果表明:(1)1999~2012年长江经济带CO2排放量上升了2 244.23×106 t,碳汇量在研究时间段增长了148.07×106 t;(2)长江经济带呈现“变绿”趋势,2013~2018年中高碳汇量区域(NPP>800 g·m-2,以C计)面积较1999~2012年上升了23.25%;(3)长江经济带下游经济社会发展与CO2净排放脱钩效应较强,上、中和下游强脱钩城市占长江经济带强脱钩城市的比例分别为12%、34%和54%.  相似文献   
136.
为模拟废弃物焚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积极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工作,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基于系统动力学和IPCC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构建了以基准情景(BAU)为基础,从单一和综合技术类型减排情景出发的焚烧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模型,并模拟预测了2010~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以CO2e计,CO2e为CO2当量)的趋势变化、减排潜力以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2010~2019年我国废弃物焚烧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呈增长趋势,于2016年后显著提升,年增速为18.61%.②2020~2050年,单一技术减排情景的中端改进情景(S2)和终端减排情景(S3)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于2043年和2036年达到峰值8410万t和6966万t.综合技术减排情景相较于单一技术减排情景较早达到排放峰值,综合技术减排情景中全过程减排情景(S7)采用多种减排技术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050年累积排放量为205927万t,相对BAU情景减排了78.27%,排放达峰时间最早且减排潜力最大.③焚烧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差异显著,排放量较多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且经济发达的区域,江苏和广东省排放量最多,甘肃、吉林和宁夏等6个省份为排放低值区.  相似文献   
137.
结合在线监测和自动识别系统分析东海沿岸船舶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运排放大气污染物对空气质量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船舶类型及其运行工况的复杂性,人们对船舶排放特征的认识仍然不足.东海沿岸是全球航运活动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汇集了各种国内国际运输船只.选取宁波舟山港作为研究地点,使用在线仪器长时间测量主要的环境大气气体和颗粒污染物,并利用自动识别系统(AIS),获得每种船舶的速度.根据后向轨迹区分出:1受船舶排放影响主导的时期(夏季风,由处于完全运行或停泊的船舶占主导地位);2受内陆气流影响主导的时期(冬季风).结果表明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黑碳气溶胶(BC)的排放与高速运行的船舶相关,而一氧化碳(CO)可能与较低的运行速度的船舶有关,总颗粒物(PM)与船舶速度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主要污染物在巡航工况下的排放增强因子约为怠速工况1~4倍.研究通过对直接环境背景下船舶排放进行原位观测,为评估船舶排放清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8.
In this study, a recourse‐based interval fuzzy programming (RIFP) model is developed for tackling uncertainties expressed as fuzzy, interval, and/or probabilistic forms in an effluent trading program. It can incorporate preregulated water‐pollution control policies directly into its optimization process, such that an effective linkage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economic implications (i.e., penalties) caused by improper policies due to uncertainty existence can be provided. The RIFP model is applied to point‐nonpoint source effluent trading of the Xiangxi River in China. The efficiency of trading efforts between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net system benefit under different degrees of satisfying discharge limits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are able to help support (1) formulation of water‐pollution control strategies under various economic objectives and system‐reliability constraints, (2) selection of the desired effluent trading pattern for point and nonpoint sources, and (3) generation of tradeoffs among system benefit, satisfaction degree, and pollutant mitigation under multiple uncertaintie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regulatory approache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water‐pollution control program can be performed more cost‐effectively through trading than nontrading.  相似文献   
139.
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污权交易在我国已经开展试点工作,但是PM2.5排污权交易在我国尚未开展试点工作。本文根据国内外排污权交易的经验,以及其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建立PM2.5排污权交易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初步构建PM2.5排污权交易的框架,为今后开展PM2.5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0.
A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of two home composts with low and high gaseous emissions of the composting process is presented.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gaseous emissions of the composting process. Gaseous emissions of methane, nitrous oxides, ammonia and volatic organic compounds of the composting process were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in field real tri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gaseous emissions between the two home composts were 4.5, 5.8 and 52 for methane, nitrous oxides and ammonia, respectively. Higher emissions of nitrous oxides and methane affected significantly the category of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while higher emissions of ammonia affected mainly the categories of acidification potential, eutrophication potential and photochemical oxidation. The differences found in the compost emissions were attributable to the composting production management (quality and composition of waste stream, frequency mixing of waste,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monitoring, among others) as well as weather conditions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