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472篇 |
免费 | 3604篇 |
国内免费 | 339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988篇 |
废物处理 | 398篇 |
环保管理 | 6696篇 |
综合类 | 13664篇 |
基础理论 | 3069篇 |
环境理论 | 48篇 |
污染及防治 | 1963篇 |
评价与监测 | 1852篇 |
社会与环境 | 1511篇 |
灾害及防治 | 2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4篇 |
2023年 | 684篇 |
2022年 | 702篇 |
2021年 | 805篇 |
2020年 | 872篇 |
2019年 | 784篇 |
2018年 | 693篇 |
2017年 | 1096篇 |
2016年 | 1224篇 |
2015年 | 1218篇 |
2014年 | 1152篇 |
2013年 | 1671篇 |
2012年 | 1808篇 |
2011年 | 1750篇 |
2010年 | 1343篇 |
2009年 | 1286篇 |
2008年 | 952篇 |
2007年 | 1555篇 |
2006年 | 1503篇 |
2005年 | 1264篇 |
2004年 | 1110篇 |
2003年 | 1077篇 |
2002年 | 900篇 |
2001年 | 783篇 |
2000年 | 759篇 |
1999年 | 595篇 |
1998年 | 416篇 |
1997年 | 388篇 |
1996年 | 329篇 |
1995年 | 319篇 |
1994年 | 243篇 |
1993年 | 224篇 |
1992年 | 159篇 |
1991年 | 119篇 |
1990年 | 99篇 |
1989年 | 94篇 |
1988年 | 78篇 |
1987年 | 71篇 |
1986年 | 49篇 |
1984年 | 48篇 |
1983年 | 56篇 |
1982年 | 60篇 |
1981年 | 75篇 |
1980年 | 81篇 |
1979年 | 78篇 |
1978年 | 51篇 |
1977年 | 48篇 |
1973年 | 45篇 |
1972年 | 43篇 |
1971年 | 5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152.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的溴氰菊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扫描测定地表水中溴氰菊酯的方法。溴氰菊酯经C18小柱富集,用6.0mL二氯甲影丙酮(1:1,v/v)洗脱,氮吹转换溶剂为甲醇并定容至1mL后由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检测波长为270hm,通过保留时间与特征紫外吸收图谱定性,外标法定量。方法检出限1.0ug/L;线性范围1.0~97.0ug,/L,/相关系数0.9999;相对标准偏差7.7%-17.5%(n=6);回收率在90.6%~111.9%。方法简单,快速,经济环保。 相似文献
153.
超临界水氧化是一项对有机废液焚烧处理最有潜力的替代技术,在过去的20多年里,这项技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作为一项管端技术,超临界水氧化仍存在许多不足,这些不足阻碍了它的工业应用。除了反应器腐蚀和盐析导致的技术问题外,超临界水氧化经常被认为是一项处理所有废液的“通用”技术,然而也是无法实现的“通用”技术。本文介绍了作为管端处理技术的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可能的解决办法,介绍了不同反应器的概念,提出了在超临界水氧化领域里开展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新工艺流程的建议。此外,评价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涉及到的自身能源供应问题。 相似文献
154.
155.
以典型常减压装置中工艺管线无组织逸散VOCs为切入点,选取不同地域的多套常减压装置,参照美国EPA包袋法采样标准,并按照HJ 644-2013标准将气态样品转移到组合三吸附管内,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常减压装置无组织排放的VOCs共含116种物质,以烷烃类、烯烃类和醛酮类物质占主导,其中烷烃类物质占总排放的65%以上.在此基础上,对检出物质占比量进行量化分析,明确了常减压装置VOCs无组织排放因子以2-甲基丁烷、丁烯和苯等物质为主,并检出了微量的萘.相关结论可为炼化企业构建VOCs排放清单提供有力支撑,对于后续精细化管理炼化行业的VOCs排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6.
环丙沙星在模拟水生态系统中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环丙沙星(CPFX)在微宇宙模拟水生态系统中的归趋,包括CPFX在水体、沉积物、生物体[皇冠草(Echinodorus amazonicus)、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等不同分配相及生物体不同组织中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水生态系统中加入500.00 μg·L-1 CPFX后,药物部分被水生生物所吸收,部分沉降进入底泥中.在各相中的CPFX残留量随时间不断变化,1 d内水体中药物含量降至15.30 μg·L-1,而底泥中药物含量升至385.57 μg·kg-1.CPFX不同程度地富集和残留于水生生物体中,皇冠草对CPFX的吸收量大,尤其是叶片部分1 d内含量高达795.43 μg·kg-1,随后逐步降低;河蚬、异育银鲫对CPFX有明显的吸收积累,并且在体内的残留时间可长达45 d,不同组织对CPFX的吸收积累存在明显差异,在内脏中的积累量比肌肉组织高.不同生物体中CPFX的分布和富集存在着较大差异,其趋势为皇冠草>河蚬>异育银鲫. 相似文献
157.
芦苇化感物质EMA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藻毒素产生和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研究了芦苇化感物质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ethyl-2-methylacetoacetate,EMA)对铜绿微囊藻PCC7806的生长抑制特性以及对微囊藻毒素MC-LR产生和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EMA在培养1周内对铜绿微囊藻PCC7806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7d值为2.0 mg·L-1,但EMA的抑制效果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整个培养期间,EMA对MC-LR的胞外释放无显著影响.培养7 d后,单位藻细胞内MC-LR的含量随EMA浓度的增加而升高,EMA投加浓度为1.5 mg·L-1时,单位藻细胞MC-LR的含量为25 ng·(106个)-1,比对照组增加了39%.但单位体积培养液中MC-LR总量(胞内和胞外的总和)随EMA浓度增加先略微升高后显著降低,EMA投加浓度为3 mg·L-1时,培养液中MC-LR胞内胞外总量为28 μg·L-1,约为对照组的一半;16 d后,EMA对单个细胞内MC-LR的含量以及MC-LR总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8.
海南万泉河水资源保护规划研究宗子就,荆帆,沙平(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北京100038)谢宁,蔡小平(琼海市环境资源局海南571400)关键词水资源,水质控制目标,保护规划ASTADYONTHEWATERRESOURCEPROTECTIONPROG... 相似文献
159.
采用配制水样模拟Ⅱ类、Ⅲ类和劣Ⅴ类地表水,利用管道模拟反应器研究不同原水水质条件下输水管道中硝化作用的形成及对输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水中氨氮(NH4+-N)及溶解氧(DO)含量对NH4+-N去除均有一定影响,DO充足时,去除率随原水中NH4+-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DO浓度低时,DO成为影响NH4+-N去除的主要因素;原水NH4+-N含量对运行初期NO2--N积累有重要影响,NH4+-N含量越高,NO2--N积累量越大,随着生物膜的成熟,影响作用逐渐减弱;反应器中AOB数量主要受原水NH4+-N浓度的影响,随NH4+-N浓度升高而增加;NOB数量受NH4+-N和DO浓度的双重影响,DO含量低会抑制NOB活性,使NOB数量减少,导致NO2--N积累;输水管道中的硝化作用是水中及生物膜中硝化细菌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生物膜中硝化细菌存在水平高,其硝化作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