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92篇
  免费   1789篇
  国内免费   4436篇
安全科学   1909篇
废物处理   398篇
环保管理   6240篇
综合类   13309篇
基础理论   2282篇
环境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1861篇
评价与监测   1816篇
社会与环境   1510篇
灾害及防治   244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82篇
  2022年   562篇
  2021年   629篇
  2020年   711篇
  2019年   642篇
  2018年   582篇
  2017年   995篇
  2016年   1140篇
  2015年   1191篇
  2014年   1125篇
  2013年   1650篇
  2012年   1682篇
  2011年   1744篇
  2010年   1330篇
  2009年   1286篇
  2008年   946篇
  2007年   1555篇
  2006年   1503篇
  2005年   1264篇
  2004年   1109篇
  2003年   1077篇
  2002年   900篇
  2001年   781篇
  2000年   759篇
  1999年   595篇
  1998年   416篇
  1997年   388篇
  1996年   328篇
  1995年   319篇
  1994年   243篇
  1993年   224篇
  1992年   159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49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56篇
  1982年   60篇
  1981年   75篇
  1980年   81篇
  1979年   78篇
  1978年   51篇
  1977年   48篇
  1973年   45篇
  1972年   43篇
  1971年   5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方法作为一种量化环境影响的工具,在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垃圾处理领域,生命周期评价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应用。生命周期评价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有效结合,将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的实现。总结了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方法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对国内不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环境影响因子进行比较分析,诸如全球变暖潜力、酸化潜力和富营养化潜力等因子。针对其目标范围定义、数据收集、评价方法的选择、结果解释及工艺改进等方面指出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并对未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2.
环境污染物的影子价格体现了污染物的边际减排成本,是政府制定公共环境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在环境技术的基础上,扩展了传统的产出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进而构建了能够将多种环境污染物的影子价格进行综合估测新的影子价格模型。采用这种新的模型方法和安徽煤炭开采和洗选企业的样本数据,对煤炭资源开采利用过程中排放的三种主要环境污染物——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影子价格进行了估计。结果发现,2009年,安徽煤炭开采和洗选企业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平均影子价格分别为0.021 6万元/t、0.031 37万元/t和0.178 48万元/t。这三种环境污染物的影子价格存在差异,反映出安徽煤炭开采企业处理不同环境污染物所面临的环境成本是不同的。环境行为监管者在做出环境规制决策前要充分考虑到这个前提。  相似文献   
183.
环境规制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的门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环境规制和经济增长之间"双赢"的关键在于环境规制能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本文在环境规制强度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构建了数理模型,并基于区域异质性假定检验了我国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关系并确定了环境规制的最优规制水平。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创新是非线性的。在强度维度上,环境规制强度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符合"U"型关系,即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由弱变强,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先降低后提高的影响。环境规制的创新效应还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变量。经济发展水平则存在双门槛,经济发展水平跨越的门槛值越高,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显著。本文政策涵义明显:政府切忌走入盲目提高环境规制强度的误区,应根据各区域现实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的环境规制强度和标准,并注重滚动修订,及时调整至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184.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中公众参与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我国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手段。阐述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公众参与的法律和制度基础,竣工环保验收中公众参与不仅能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为竣工环保验收“三同时”制度的执行提供可靠依据,还可以推动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了竣工环保验收中公众意见调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公众参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5.
1949年以来中国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IPAT方程出发,发现了环境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或时间的演变依次遵循三个"倒U型"曲线规律,即环境影响强度的倒U型曲线、人均环境影响的倒U型曲线和环境影响总量的倒U型曲线。根据此规律,可以将该演化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环境影响强度高峰前阶段、环境影响强度高峰到人均环境影响量高峰阶段、人均环境影响量高峰到环境影响总量高峰阶段以及环境影响总量稳定下降阶段。在环境演变的不同阶段,主要驱动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环境影响强度高峰前阶段,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增长更多地由资源或污染密集型技术进步驱动;在资源消耗或污染物强度高峰到人均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高峰阶段,主要由经济增长驱动;而在人均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高峰到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总量高峰阶段以及总量高峰以后的发展阶段,则主要由节约高效技术或污染减排技术进步来驱动。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目前环境与发展关系基本上处于经济增长主要驱动的环境影响强度高峰向人均环境影响高峰过渡阶段,这同时意味着中国要在短期内实现人均环境影响和环境影响总量高峰的跨越是异常困难的。  相似文献   
186.
中国环境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环境效率是实际污染排放和潜在污染排放的一种度量。本文运用包含污染排放的环境DEA模型,测算了1998-2007年中国省际环境效率,检验了其收敛情况。结果显示,全国环境效率总体水平较低,省际、区域间差距较大,表明现阶段实行地区间减排合作、推动环保技术在区域间扩散的现实必要性;分别从20032、005年开始,省际、区域环境效率差距逐渐缩小,存在一定的收敛趋势;同时,本文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环境效率因素,研究发现人均GDP对提高环境效率具有积极影响,而工业比重上升、财政分权度的提高以及贸易自由化对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就减少地区污染排放、提高我国环境效率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7.
In view of no generally accepte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s and methods at presen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gotiation system to 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 water source areas.That is,the government in water source areas and the downstream regions of river basins should confirm their respectiv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and then establish their compensation standards through negotiation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urposes of water use.The amount of compensation should be determined in 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quality,quantity and compensation price of water.Through open and fair negotiations,an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will be set up,which can make the water source areas and the downstream regions of river basins fully express their true preferences and their independent choice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88.
基于EFDC和WASP模型的突发水污染事故影响的预测预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突发水污染事故频发。长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水源地,其水质安全受到沿江众多化工企业可能突发污染事故的威胁。因此,开展南京化工园突发水污染事故影响的预测预警研究意义重大。基于EFDC和WASP模型,建立了南京化工园突发水污染事故影响的预测模型,并以龙翔甲苯罐区泄漏为例进行了事故情景模拟。研究表明:所建的预测模型能够对南京化工园突发水污染事故后污染物的水环境行为进行快速的模拟和预测,并且能够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层上以动画的形式实时展示事故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可以为南京化工园突发水污染事故的预警应急提供决策依据;基于EFDC构建的二维水动力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研究区的水动力情况;事故情景中排放的甲苯在研究江段能够较快地稀释扩散,挥发作用对甲苯的衰减过程影响显著,平水期比枯水期更有利于水体中甲苯的衰减  相似文献   
189.
A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six scenarios for handling of garden waste in the Municipality of Aarhus (Denmark) was performed from a life cycle perspective by means of the LCA-model EASEWASTE. In the first (baseline) scenario, the current garden waste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windrow composting was assessed, while in the other five scenarios alternative solutions including incineration and home composting of fractions of the garden waste were evaluated. The environmental profile (normalised to Person Equivalent, PE) of the current garden waste management in Aarhus is in the order of −6 to 8 mPE Mg−1 ww for the non-toxic categories and up to 100 mPE Mg−1 ww for the toxic categories. The potential impacts on non-toxic categories are much smaller than what is found for other fraction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up to 35% of the garden waste) and home composting (up to 18% of the garden waste) seem from an environmental point of view suitable for diverting waste away from the composting facility in order to increase its capacity. In particular the incineration of woody parts of the garden waste improved the environmental profile of the garden waste management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190.
Inequalities in exposure and awareness of flood risk in England and Wal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ielding JL 《Disasters》2012,36(3):477-494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nvironmental inequalities of living in the floodplains of England and Wale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flood awareness of those 'at risk'. An area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an etic, objective flood risk exposure, and an emic, subjective perception of that risk by social class. In all areas except the Midlands, the working classes were more likely to reside in the floodplains; the greatest exposure inequality is seen in the North East and Anglian regions. Flood awareness in the Anglian regions was much lower than average,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lass differences. In the Thames region, despite equal flood risk exposure between classes, the most deprived displayed the least awareness of flood risk. In the North East, inequaliti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flood risk exposure accompanied inequalities in perception, resulting in the least aware and most deprived experiencing the greatest flood ris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