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7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97篇
综合类   299篇
基础理论   105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79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黄土区薄层浮土道路侵蚀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降雨强度和坡度对黄土区薄层浮土覆盖的土质道路产流产沙的影响,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1.0、1.5、2.0、2.5 mm/min)和坡度(2°、4°、8°、16°)条件下0.5 cm厚度浮土道路径流和产沙特征。结果表明:1)相同坡度条件下,平均径流率随雨强增大呈递增趋势,其变化范围在0.80~2.73 L/min,且1.5~2.5 mm/min雨强条件下平均径流率是1.0 mm/min的1.34~3.04倍,各雨强条件下浮土侵蚀阶段产流量占比范围在5.22%~40.38%;2)次降雨平均含沙量随坡度和雨强的增大均呈递增趋势,其变化范围在11.75~194.25 g/L,且与坡度和雨强分别呈显著线性和指数函数关系(P<0.05),1.0~2.5 mm/min雨强下浮土侵蚀阶段产沙量占比为0.05%~71.51%,其占比随雨强和坡度的增大存在波动,且混合侵蚀阶段产沙量与坡度和雨强呈良好的线性关系(P<0.01);3)累计产沙量随累计产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且满足线性函数关系,决定系数均在0.96以上。研究结果揭示了薄层浮土道路径流侵蚀规律,可为土质道路治理及道路侵蚀模型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2.
Managers make decisions regarding if and how to remove dams in spite of uncertainty surrounding physical and ecological responses, and stakeholders often raise concerns about certain negative effects,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se concerns are warranted at a particular site. We used a dam‐removal science database supplemented with other information sources to explore seven frequently raised concerns, herein Common Management Concerns (CMCs). We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of these concerns and the contributing biophysical controls. The CMCs addressed are the following: degree and rate of reservoir sediment erosion, excessive channel incision upstream of reservoirs, downstream sediment aggradation, elevated downstream turbidity, drawdown impacts on local water infrastructure, colonization of reservoir sediments by nonnative plants, and expansion of invasive fish. Biophysical controls emerged for some of the concerns, providing managers with information to assess whether a given concern is likely to occur at a site. To fully assess CMC risk, managers should concurrently evaluate site conditions and identify the ecosystem or human uses that will be negatively affected if the biophysical phenomenon producing the CMC occurs. We show how many CMCs have one or more controls in common, facilitat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multiple risks at a site, and demonstrate why CMC risk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context of other factors such as natural watershed variability and disturbance history.  相似文献   
743.
城市自然景区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自然景区是城市中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和游憩空间,游客旅游行为对城市自然景区的游憩冲击一直是城市旅游管理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研究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是控制游憩负面冲击,增强城市自然景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在国内外文献综述和实践观察基础上,将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引入游客环境冲击感知和环境责任行为的关系研究中,建立了包含生态环境冲击感知、不友善行为感知、游客冲突感知和设施管理冲击感知四个游憩冲击感知变量,自我约束行为和保护促进行为两个环境责任行为变量的"游憩冲击感知—社会责任意识—环境责任行为"理论模型,应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以长沙岳麓山国家5A级景区为案例,对城市自然景区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展开定量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游客游憩冲击感知对环境责任行为的直接影响作用较小,生态环境冲击感知对环境保护促进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对环境自我约束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在游客环境冲击感知、设施管理冲击感知、游客冲突感知与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游客冲击感知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游客生态环境冲击感知和设施管理冲击感知对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游客冲突感知对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文章最后指出城市自然景区游客环境责任行为若干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744.
Local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when adequately and properly integrated, produces enormous benefits for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omparison to a single knowledge system being used. Adequate and proper integration has major constraints that include ineffective use of the integrated knowledge, thoroughly inclusive processes, and true public participation. A six-stage framework is developed using the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of two case studies regarding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eroding mangrove-dominated muddy coasts in Vam Ray, Hon Dat district, Kien Giang Province, Vietnam. The framework does not stop with the creation of integrated knowledge, but should undergo a longer process. The new knowledge developed in this framework is the understanding gained and lessons learnt during the testing of products of multiple knowledge systems in a local context rather than products of integrated knowledge systems themselves. The Vam Ray framework promotes a high level of participation,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s of multiple knowledge systems, maximum integration of local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local ownership, and sustainability. Therefore, the Vam Ray framework adds a new dimension to the literature in relation to integration of local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in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745.
日本相对丰富的促进可持续消费经验对我国正在大力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本文介绍了日本循环社会法律框架下循环再生利用法和绿色采购促进法对促进可持续消费的作用,以及可持续消费的最新实践活动,并从循环再生利用法律法规建立、深化公共绿色采购评估、发布面向普通消费者产品清单、建立消费者发声通道、提升消费者意识、促进消费者导向管理等方面提出对我国推动绿色消费的启示。  相似文献   
746.
谢虹 《中国环境管理》2020,12(6):130-136
可再生能源的法制保障和法治水平关系其持续健康发展。风力发电(以下简称风电)虽然提供了可再生能源,但在建设时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生态环境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宣示了保护环境的立法目的,但缺乏配套的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侧重能源开发利用,但缺乏环境规制治理保障能源安全的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的时间较早,防治水土流失的相关法律制度已不适应风能的开发利用。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发现风电场环境治理存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治理低效化、水土保持设施“三同时”制度法律监管不足、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并联审批”设计缺陷等法律制度失灵症状,大量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尚未得到法律救济,为此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的法律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747.
为有效提升公众环境意识,更好的开展南京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南京公众为研究对象,把公众环境意识分为环境保护认知、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政策满意度、环保表现满意度4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应用SPSS软件的聚类分析、交叉列联分析、相关分析,研究环境意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4个调查维度中,环境保护认知得分最高,环保表现满意度得分最低;(2)交叉列联分析初步筛选、明确影响环境意识的关键因素为受教育程度、年龄及婚姻状况;(3)相关分析进一步识别出3个变量对环境意识的影响强弱顺序如下:受教育程度>年龄>婚姻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以个人环境意识为基础,政府宏观引导,民间环保组织为平台,企事业单位为主力的环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748.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甘肃省农村居民的环境知识、环境认知、环境保护参与意愿与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农村居民总体环境知识欠缺,环境意识薄弱;农村居民环境保护的支付意愿受支付额度的影响,环境行为尚有较大的改善空间;较低的文化素质是引起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甘肃省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应做好以下工作: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各方面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749.
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地区公路建设为例,分析了公路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主要受降雨、植被的减少、地形、土壤、人工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根据水土流失方程式对公路施工前后水土流失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公路建成一般需要2~3年,由于植被的恢复,水土流失可恢复到施工前的水平,并且随着植被的生长,道路沿线的水土流失会比施工期减轻。  相似文献   
750.
医疗废物被列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首位,处理不彻底会对水体、土壤、空气和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然而,我国对医疗废物的处理起步比较晚,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落后状态。目前,我国的医疗废物总量逐年增加,集中处理率低,收集、分类、贮存、运输不规范,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和运行机制,应该采取加强医疗废物源头控制、建立医疗废物监管体制、提高医疗废物处理技术和能力等措施,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彻底改变我国医疗废物处理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