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19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79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集中化的演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与地域分工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受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以及耕地保护、农业补贴、价格保护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中国目前区域专业化的方向和地域分工取向尚不清晰,不过农产品生产的集中化趋势却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论文以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省域单元1981—2013年的产量数据,运用集中化指数方法揭示1980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区域集中化程度的演变特征和演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的集中化程度明显上升,3种粮食作物中小麦生产的集中化程度最高,并呈相对稳定的集中化趋势,而稻谷和玉米生产的集中化程度则经历了一个“U”型变化过程,意味着稻谷和玉米生产在这一阶段发生了空间重组;依据集中化趋势,稻谷生产向黑龙江、湖南、江西等地集中,小麦生产向河南、山东、安徽等传统小麦产区集中,玉米生产则向黑龙江、内蒙古等地集中,预示未来极有可能在这些地区及其周边形成专业化粮食产区。加强这些地区的农田基本建设将有助于推进中国粮食生产的地区专业化与地域分工。  相似文献   
172.
河道生态环境分区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与实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为真实反映流域各区间的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差异 ,同时解决流域上下游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的重复计算问题 ,提出了河道生态环境分区需水量的概念 ,对流域分区、河道功能确定和河道生态环境分区需水量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 .以黄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黄河流域的河道需水分区需水量差异显著 ,黄河下游区间的河道分区需水量最大 ,为 14 8 93× 10 8m3·a- 1 ,上游兰州—河口干流区间最小 ,为-5 0 12× 10 8m3·a- 1 ,龙羊峡—兰州干流区间和黄河下游区间河道分区需水量超过区间的自产水资源量 ,需要其它区间的水量补充 ,才能维持其河道的生态环境功能 .黄河流域的河道分区需水量之和为 2 3 0 6× 10 8m3·a- 1 ,约为流域地表水资源量的 3 9% ,说明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应低于 61% .  相似文献   
173.
辽宁省滨海旅游资源分区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辽宁省滨海旅游资源的背景条件,按照旅游资源区划的原则,将辽宁省滨海旅游资源划分为辽南,辽东,辽河三角洲和辽西4个旅游资源区,8个旅游资源亚区和20个旅游资源小区。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景观价值特征,环境氛围和开发条件作为评价因子,运用数学模型和综合评分的方式对于上述各区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4.
依托GIS技术,采用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建立早稻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研究了衡阳市早稻洪涝灾害风险等级。结果表明:综合分析早稻洪涝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绘制了衡阳市早稻洪涝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并分析了衡阳市早稻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衡东县早稻洪涝灾害风险等级最高,祁东县早稻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等级最低。  相似文献   
175.
GOAL, SCOPE AND BACKGROUND: As one of the consequence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 water and air, plants are contaminated by heavy metals in some parts of China.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heavy metals upon plants and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s, would make it possible to use plants for cleaning and remediating heavy metal-polluted sites. METHODS: The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effects of heavy metals on plants and resistant mechanisms are compiled from Chinese publications from scientific journals and university journals, mostly published during the last decade. RESULTS AND DISCUSSION: Effects of heavy metals on plants result in growth inhibition, structure damage, a decline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activities as well as of the function of plants. The effects and bi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depend on many factors, such a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pH, species of element, organic substances of the media and fertilization, plant species. But, there are also studies on plant resistance mechanisms to protect plants against the toxic effects of heavy metals such as combining heavy metals by proteins and expressing of detoxifying enzyme and nucleic acid, these mechanisms are integrated to protect the plants against injury by heavy metals. CONCLUSIONS: There are two aspects on the interaction of plants and heavy metals. On one hand, heavy metals show negative effects on plants. On the other hand, plants have their own resistance mechanisms against toxic effects and for detoxifying heavy metal pollution. RECOMMENDATIONS AND OUTLOOK: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heavy metals on plants and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one must select crop cultivars and/or plants for removing heavy metals from soil and water. More highly resistant plants can be selected especially for a remediation of the pollution si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of plants to heavy metals should be studied further to develop the actual resistance of these plants to heavy metals. Understanding the bi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is advantageous for plant cultivation and phytoremediation. Decrease in the bioavailability to farmlands would reduce the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food. Alternatively, one could increas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plants to extract more heavy metals.  相似文献   
176.
河流健康评估单元划分是开展河流健康评估和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基础,可以揭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空间特征差异。构建了河流健康评估单元的划分标准和方法,并以抚河为研究对象,通过水环境监测点样本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甄别划分河流健康评估单元的关键指标,合理确定河流健康评估单元的划分标准,科学划分抚河健康评估单元。研究结果显示:(1)抚河水环境监测初始布局共布设40个监测点,分为7类,优化后的监测点数量减少为16个;(2)各水环境监测指标中,叶绿素a与监测点分类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44,并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由此确定叶绿素a为抚河健康评估单元划分的关键指标;(3)以叶绿素a的浓度(mg/m3)为分区指标,确定抚河健康评估单元的分区标准为(0,5)、[5,8)、[8,11)、[11,14)、[14,18)、[18,24)、[24,+∞);(4)抚河共分为16个健康评估单元,每个评估单元包含至少1个监测点,其中,相水源头区和相水干流两个相邻健康评估单元所包含的水环境监测点属于同一分类,其他相邻分区所含监测点均属于不同分类,表明所构建的河流健康评估单元划分方法具有一...  相似文献   
177.
姜闻远  陈海嵩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2):3073-3087
建立自然资源督察制度是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然而这一制度在运行中面临督察力量分散、与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存在重叠、督察问责成效受限等现实困境。研究表明:资源与生态领域相关部门职责不清、不同资源管理模式的内在矛盾和督察规范依据的缺失,共同导致了上述困境。从健全督察机制的角度看,不仅需要整合分散的督察队伍,还应构建“中央—省”两级督察体系;从督察职责界定的角度看,应基于主管部门承担的“执行—监督”职责,由自然资源督察承担自然资源、空间规划及用途管制的督察职责;从督察法治化的角度看,需要制定《自然资源督察工作规定》并引入党政同督机制,为督察各环节提供规范依据,提升督察问责的层级和威慑效力。  相似文献   
178.
按地震在空间上的相似活动过程排列的华北与闽粤沿海及银川地震区 (带 )地震活动周期表 ,以华北地震活动为主线 ,将公元前 2 80年咸阳 5 级地震至 1 988年 2月 2 5日彰武 4 8级地震间 2 2 6 7年的华北地震活动划分为 4个时间层次。其组合关系是 ,一个超长地震周期由初、前、主、余震期 4个地震期组成 ;除前震期只有一个地震周期外 ,初、主、余震期都包含前弱后强两个地震周期 ;每个地震周期多分为初、前、主、余震段 4个地震段。闽粤沿海地震区和银川地震带的主震段分别与华北初、余震段同期活动。地震周期是介于前人划分的地震幕与地震活动期之间一个新的更为重要的时间层次。华北 7个地震周期的起止时间是 :-2 80 .5 0~ 8.2 2~ 880 .1 2~ 1 337.6 9~ 1 5 6 8.37~ 1 730 .75~ 1 85 5 .95~ 1 988.1 5年。并从时空强 3方面阐述了华北地震周期性活动规律 ,分析了 3个地震区、带地震周期的相互关系。华北地震周期可作为标准地震周期与不同地区地震周期相对比 ,具有重要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