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19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79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tudy carried out for controlling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NSP) in a medium-sized watershed covering 1.47 × 104 km2 in Southeast China us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coupled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USLE),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curve number (SCS-CN), nutrient loss equations, and annualized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model (AnnAGNPS).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derived from GIS and environmental models, five control division units were generated for NSP control in Jiulong River watershed, namely, controlling unit for soil losses, controlling unit for livestock breeding and soil losses, controlling unit for excessive fertilizer use and livestock breeding, controlling unit for soil losses and fertilizer use, and controlling unit for excessive fertilizer use and soil losses. This study proved that integrating GIS with environmental models can be adopted to efficiently evaluate major sources and contributors of NSP, and identify the critical source areas of NSP, which enables adjus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by further control division units developed through such study for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water quality degradation induced by NSP in the Jiulong River watershed.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6, 19(4): 119–124 [译自: 环境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82.
根据整体性、主导性、综合性原则 ,运用叠置法 ,将黑河流域划分为 3个生态功能区、9个亚区 ,分析了各个功能区的生态特征及存在的生态问题。分区提出了生态保护措施 ,并探讨了黑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3.
分析了甘肃省境内的地球化学景观特征 ,将甘肃省划分为 6个不同的地球化学景观区 ,并依据甘肃省地质矿产局 2 0余年的 1:2 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资料 ,统计出各景观区元素含量的算数平均值及标准离差 ,与全国相应元素的水系沉积物背景值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84.
抚顺市中心城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的维护对整个市域的生态环境安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文中根据抚顺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和城市总体规划,将抚顺市中心城区生态功能区进行了划分,提出生态保护功能区建设方案,指出中心城区生态空间建设战略的重点是结合水系、主要交通廊道和大型绿地构筑中心城区完整的景观生态格局,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塑造城市生态形象。  相似文献   
85.
从环保政策出发,依据有关基础资料,结合区域发展规划,以模型计算为基础,现状评价,容量分析和方案优选相结合,确立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划分的基本技术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86.
在总结了本地区县级城市(镇)噪声区划工作的基础上,介绍县级城市(镇)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一般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87.
为了研究平顶山东部矿区地应力场特征,以及地应力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利用地应力实测资料,运用理论分析和数理统计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东部矿区地应力的分布规律;并且进行了地应力区块划分,揭示了东部矿区地应力在突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东部矿区地应力场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E-SWW向,最大水平主应力百米梯度为5.4 MPa左右,该区域内集聚了较高的水平构造应力,应力场类型为大地动力场;2)依据最大水平主应力随埋深增加而增大的应力梯度线,将东部矿区划分为应力升高区和应力梯度区;3)应力升高区由于地应力集中,提供了突出的动力,构造煤的发育则减少了突出阻力,造成了该区域频繁发生突出事故,突出的主导因素为地应力。  相似文献   
88.
爆炸危险区域附加2区的划分是国标强制性要求,介绍了泄漏计算的模型和关键参数的选取,利用泄漏扩散计算模型对爆炸危险区域附加2区的划分作出判断,通过计算示例解释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89.
文章现以宜兴市为例,进行太湖西岸典型控制单元污染物排放核定的研究.结合水污染管理现状,完成了可操作的、面向排污许可证实施的宜兴流域控制单元划分、污染物排放量核定、水质响应关系建立和水环境容量测算与分配等水质目标管理体系,为宜兴市及整个太湖流域的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方案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90.
李娟  蒋良维 《重庆环境科学》1994,16(3):35-37,64
用作水流平面图的方法来计算河流累积流量,根据确定的流管系数对累积流量曲线进行分割,求得二维水质数学模型所需的流管宽度,水深和平均流速等水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