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74篇
环保管理   409篇
综合类   709篇
基础理论   112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359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81.
对近年来沈阳市发展低碳经济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介绍了沈阳市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的深厚基础以及政策、机制和体制机遇,并从应该建设大浑南低碳发展样板区、实施低碳交通体系建设工程、建设低碳电力供应工程、开展低碳社区建设工程等方面,提出了沈阳市实现低碳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582.
内蒙古经济发展具有典型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特征,节能减排空间很大,同时内蒙古新能源储量丰富、森林碳汇能力较强。发展低碳经济应是内蒙古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具体可以通过推进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发展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和新能源等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着力改善能源结构;通过增加森林草原碳汇、尽快启动实施碳交易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83.
内蒙古经济发展具有典型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特征,节能减排空间很大,同时内蒙古新能源储量丰富、森林碳汇能力较强。发展低碳经济应是内蒙古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具体可以通过推进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发展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和新能源等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着力改善能源结构;通过增加森林草原碳汇、尽快启动实施碳交易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84.
摘要:文章选取了乌鲁木齐市环境与经济相关的18个指标,建立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乌鲁木齐2006~2009年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这几年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关系优良。  相似文献   
585.
浅析循环经济在固体废物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现状及对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对策,针对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86.
为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保护生态环境,现就齐齐哈尔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转型的思路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87.
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事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这不仅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肩负的国际责任.也是加快实现国内发展方式转型的内在要求。近三十年来,中国在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为了更好地开展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保护工作,近日,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成立了一个跨部门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机构,即“环境发展中心环境与气候变化中心”。日前,编辑部就业界人士和社会大众所关心的一些气候变化相关问题专程采访了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唐丁丁主任。  相似文献   
588.
郑磊  方祥洪  向纬琳 《四川环境》2014,33(5):115-119
近年来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由于其数量大,种类多等特点得到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地表处置是这类放射性废物的主要处置技术。本文介绍了国外几个国家的近地表处置场运行情况以及管理经验。陈述了我国西北和北龙两个处置场设计及运行情况,对国内外低中放处置场的处置技术进行比较,借鉴国外近地表处置场的先进经验,提出我国近地表处置场建设的相关建议,为我国新建近地表处置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9.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cent appearance of a circular economy in such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s Germany and Japan and outlines its concept and principles. The author emphasizes that a circular economy should become the breakthrough poi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ill enable a shift to a sustainable society of “doing less with less” away from the current high-consumption society of “doing more with more”  相似文献   
590.
Abstract

It is difficult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economy industrial system to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system. Regarding primary raw materials as the indicators, the industrial system has been specified according to the divergence among the indicators and the circular utilization mode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association among industrial system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dustrial sub-systems is named as industrial cross-linking in this paper. The industrial system which could completely utilize and recycle the indicators should be increased and strengthened, and the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system with complete industrial association and industrial cross-linking should also be constructed.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agricultural system basing on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ystem as an example,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regarded as the indicators which have been divided into foodstuff and crop straws which are used to produce food and articles for use, like fertilizer, energy and papers etc. The way to construct the circular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ystem is to increase the industrial systems that could utilize the products generated from crop straws, feces and other castoffs and transform the wastewater and other trucks into environmental friendly products. It has also been pointed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system is conducive to the foundation of circular 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layout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the application schemes. Suggestions to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work of the next step have also been brought forwar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