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2篇 |
免费 | 122篇 |
国内免费 | 34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90篇 |
废物处理 | 24篇 |
环保管理 | 120篇 |
综合类 | 683篇 |
基础理论 | 171篇 |
环境理论 | 4篇 |
污染及防治 | 188篇 |
评价与监测 | 26篇 |
社会与环境 | 29篇 |
灾害及防治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62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112篇 |
2011年 | 90篇 |
2010年 | 55篇 |
2009年 | 83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79篇 |
2006年 | 78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烧失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实验条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失量法是测定有机质含量的可靠手段,以其方便、快捷、经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学、地质学、湖泊学等研究中。但由于对煅烧过程的研究较少,煅烧条件的选择不统一,使得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定结果的可比性较差。本研究使用带烧失称重系统的马弗炉,对中国北方有机质含量不同的三种类型土壤进行了烧失量测定实验,通过观察土壤重量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连续失重过程,对煅烧温度、煅烧恒温时长、样品量及升温速率等实验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确立了烧失量法适宜的实验条件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宜选择3℃/min;样品量建议选用3~5 g,有机物含量低的样品可适量增加;不同类型土壤的适宜煅烧温度略有差别,黑土和栗钙土建议选用550℃,而黑垆土选用500℃或550℃;恒温2h可获得较为稳定的烧失量结果。 相似文献
92.
针对花岗石加工废水的特点,选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进行复配试验,研究絮凝剂对花岗石加工废水的降浊效果。首先通过设计影响絮凝的单因子试验与正交试验,获得影响絮凝效果的主次因子顺序(絮凝剂配比>絮凝剂用量>搅拌转速>溶液pH值)与最佳絮凝工艺条件;然后依此对花岗石加工废水进行絮凝处理,使其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最后给出采用该技术的吨水投资成本与运行成本。该处理技术具有出水水质好,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93.
In this study, the two-stage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UASB) system and batch experiments were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anaerobic diges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igh concentration methanol wastewater. The acid resistance of
granular sludge and methanogenic bacteria and their metabolizing activity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
of the first UASB changed from 4.9 to 5.8 and 5.5 to 6.2 for the second reactor. Apparently, these were not the advisable
pH levels that common methanogenic bacteria could accept. The methanogenic bacteria of the system, viz. Methanosarcina barkeri,
had some acid resistance and could still degrade methanol at pH 5.0. If the methanogenic bacteria were trained further, their
acid resistance would be improved somewhat. Granular sludge of the system could protect the methanogenic bacteria within its
body against the impact of the acidic environment and make them degrade methanol at pH 4.5. The performance of granular sludge
was attributed to its structure, bacteria speci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bacterium inside the granule.
Translated from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2004, 24(4): 633–636 [译自: 环境科学学报] 相似文献
94.
为研究适用于高层建筑火灾中烟气控制的组合控制模型,提出通过设置防烟缓冲区来改善传统前室正压送风系统,并且与其他烟气控制方式相结合建立组合模型。设计并实施狭长走廊建筑的火灾烟气全尺寸风洞试验;在试验基础上,采用Fire Dynamic Simulation(FDS)软件模拟该风洞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的火灾现象,对模拟结果和全尺寸试验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2者规律吻合,且平均温度误差率为4.08%,验证所建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还表明在与防烟缓冲区组合中,30 m内走廊段只需设置一个排烟口,且排烟口位置以靠近火源为宜,其排烟效率为72.1%;此外还需要在排烟口后增设挡烟垂壁,来加强排烟效果,从而达到组合模型的最佳烟气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5.
有色示踪剂在砂箱溶质运移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对数字图像进行分析以确定多孔介质中有色示踪剂浓度分布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建立有色示踪剂浓度与图像颜色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能够利用数字图像迅速确定某一时刻砂箱内部的示踪剂浓度分布.结果发现,与传统定点采样方法相比,图像分析法可以达到更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从而观察到有可能被忽视的重要溶质运移过程,能够为地下水溶质运移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经济实用和高空间分辨率的数据采集手段.但由于色彩空间变化范围的限制,图像分析法只能在一定溶质浓度范围内适用. 相似文献
96.
97.
在采用Fenton高级氧化技术对垃圾压滤液进行处理时,作为氧化剂的双氧水经常不能完全消耗。而使用重铬酸钾法进行CODcr测定时,待测水体中残余的双氧水会表现出还原性而消耗重铬酸钾,对最终CODcr测定结果产生影响。本文分析了在垃圾压滤液中不同浓度双氧水对CODcr测定的影响大小,得出双氧水浓度对CODcr影响曲线,同时为消除双氧水对CODcr测定结果影响,在试验中投加过量硫酸亚铁与双氧水反应,当投加量达到理论反应量的1.0~1.2倍时,对双氧水去除效果最好,使后续的CODcr测定试验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98.
设计湿热水解预处理温度(80、120、150和200 ℃)、时间(40、50、60和70 min)、加水量(40%、60%、80%和100%)的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研究湿热水解预处理对餐厨废弃物液相可浮油脱出量、ρ(CODCr)、糖类、ρ(VFA)(VFA为挥发性脂肪酸)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餐厨废弃物经湿热水解预处理后可浮油脱出量明显提高. 在150 ℃、加水量40%、处理60 min的湿热水解条件下,可浮油脱出量(67.7 mL/kg)最高,比未经预处理的对照组提高了2.65倍;同时,ρ(还原糖)和ρ(总糖)也达到最高,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6.29%和38.92%.随着温度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ρ(CODCr)不断升高,在200 ℃、加水量40%、处理70 min的湿热水解条件下,ρ(CODCr)最高为109.729 g/L,比对照组提高了1.39倍. 经湿热水解预处理后,ρ(VFA)也呈显著增加,在200 ℃、加水量100%、处理40 min的湿热水解条件下,ρ(VFA)达到最高,比对照组增加了66.26%.预处理后,ρ(乙酸)、ρ(丁酸)升高,ρ(乙醇)降低. 方差、极差综合分析表明,在湿热水解过程中,温度是影响餐厨废弃物液相物质转化的主控因子,其次是加水量和时间. 相似文献
99.
陈晓华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
利用实验室内建立的河流岸坡展开对地表径流中氨氮在模型内部沿程净化效果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河流岸坡对氨氮的去除率在90%以上;沿程氨氮浓度在缓坡模型的第二断面、第三断面的浓度及净化效率较为稳定,而在陡坡模型中的第三断面浓度及净化效率均出现较大波动;此外,合理的进水负荷使两种河流岸坡对氨氮的去除率稳定在96%左右;相比较而言,缓坡模型沿程对氨氮的净化效率要比陡坡模型稳定。 相似文献
100.
Ishaq Ahmad Mian Muhammad Riaz Malcolm S. Cress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arking, Essex : 1987)》2009,157(4):1287-1293
The physico-chemical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mmonium-N for 10 soils from 5 profiles in York, UK, show its high potential mobility in N deposition-impacted, unfertilized, permanent grassland soils. Substantial proportions of ammonium-N inputs were retained in the solution phase, indicating that ammonium translo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 cycling in, and losses from, such soils. This conclusion was further supported by measuring the ammonium-N leaching from intact plant/soil microcosms. The ammonium-N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apparently varied with soil pH, depth and soil texture. It was concluded for the most acid soils especially that ammonium-N leached from litter horizons could be seriously limiting the capacity of underlying soils to retain ammonium. Contrary to common opinion, more attention therefore needs to be paid to ammonium leaching and its potential role in biogeochemical N cycling in semi-natural soil systems subject to atmospheric pollu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