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1篇
  免费   516篇
  国内免费   458篇
安全科学   441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1032篇
综合类   3188篇
基础理论   511篇
环境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81篇
评价与监测   396篇
社会与环境   590篇
灾害及防治   130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A review of the use of planning and design briefs by local authorit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was carried out in 1982–83 to test whether the role of the brief as an instrument of local policy and as a promotional tool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was being fully exploited. The paper provides a state of the art review, presents a summary of the findings and offers some comments on the results. It concludes that most authorities now use briefs as part of their normal planning procedures, but that there is potential which is not yet being exploited.  相似文献   
642.
区域持续发展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协调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两大主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持续发展代表了一种新的发展战略和我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新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具有综合各种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的能力,为科学决策和实现区域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同时,地理信息系统为在区域持续发展中利用生态学方法、时序分析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我国,区域持续发展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与政府部门的重视。应该注意到,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本文主要讨论地理信息系统对区域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探讨建立区域持续发展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643.
人与自然关系新认识及环境伦理学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调,环境伦理学逐渐兴起,它要求人类从道德的意义上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重视环境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44.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是研究人口、资源与环境的重要工具。本文论述了其定义和意义,说明其在我国发展的情况,以及应用上的特点,提出其建立与应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45.
努鲁儿虎贫困山区虽经多年治理,生态环境仍恶化,严重地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改善生态环境,必须正视本区缺粮食、缺资本、缺人才的区情,绿化工程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解决当地人民脱贫致富这一中心才有生命力,才有持久的后劲;必须营造适合当地具有生态经济效益的树(草)种;必须坚持谁种谁有,谁经营谁得利的政策;必须改变以往造林中“输血”型投资,为“造血”型投资等一系列方略。  相似文献   
646.
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若干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具有十分特殊的基本国情,如何根据中国的国情以及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条件,选择适宜的组织机制,实施正确的长期发展战略,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是一个十分紧迫而又令人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分析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应采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47.
洞庭湖滩地围垦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本文研究了建国以来洞庭湖区围垦利用方式及动态变化,分析了湖泊滩地浮涨,围垦利用与泥沙沉积的双重循环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湖滩地围垦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湖滩地利用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48.
长江上游攀西——六盘水地区是个资源富集的“金三角”。通过交通先行,加快资源开发,对增强21世纪经济发展后劲意义重大。但生态环境恶化,急需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649.
During Malaysi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o becoming a middle income country in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environmental changes resulted in altered land use patterns because of agricultural practices such as large scale rice, rubber and oil palm cultivation.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rice and rubber cultivation affected the breeding habitats of mosquito vectors which in turn affected the prevalence of two strains of lymphatic filariasis in different ways. With scrub typhus, the development of oil palm plantations affected the ecology of mite and rodent populations which resulted in very high incidence of the disease in affected populations. Malaysia’s relentless urbanization has resulted i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dengue, as peridomestic mosquito vectors increasingly colonize urban habitat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ecological factors determine the way lymphatic filariasis, scrub typhus and dengue were spread in Malaysia. The nation’s experience with environmental changes due to rapid development provides lessons for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control programs and public health policy.  相似文献   
650.
精伊霍铁路工程建设的土壤侵蚀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伊霍铁路所经地区地处西部干旱内陆,生态环境恶劣、脆弱,对人类扰动极其敏感。敦煌铁路的建设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沿线地区的土壤侵蚀现象。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野外调查分析结果,编制了精伊霍铁路两侧30k。范围土壤侵蚀现状图。根据铁路沿线土地退化现状和工程建设活动对地表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对施工期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的变化以及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进行了预测,据此分析了工程可能造成的土地退化危害,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