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8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12篇
综合类   314篇
基础理论   64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75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5年   1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论文以区域农田生态服务价值为基础,以经济发展程度、区域农田生态赤字/盈余与区域提供的生态承载力比值为调节系数,建立农田生态补偿空间转移模型,基于农田生态账户的概念从县(市、区)级层面对武汉城市圈48个县(市、区)的农田生态补偿空间转移额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1武汉城市圈农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75.00×108元,涉及农田生态补偿空间转移额2.31×108元。2 48个县(市、区)中,24个为农田生态支付区,支付区中武昌区的支付量最大,达到5 967.92×104元,最小为14.94×104元(铁山区);24个受偿区中最大受偿额为238.91×104元(黄陂区),最小为5.14×104元(英山县)。3农田生态补偿空间转移量占地方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在0.07%~5.24%之间波动。论文提出的农田生态补偿空间转移模型简单、可行,也适用于其他更高或更低的尺度上有农田分布的地区进行农田生态补偿空间转移额度的核算。  相似文献   
192.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吉林省生态补偿标准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准确地确定各类土地的生态补偿标准,结合已有研究成果,采用突变级数法对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突变理论的各类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转换因子、均衡因子和生态补偿标准动态核算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吉林省生态补偿标准,得出2012年吉林省耕地、林地、草地、湿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生态补偿标准分别为1.534 9、2.018 5、1.682 1、2.094 9、1.826 8和0.823 6万元·hm-2,该生态补偿标准符合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情况.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和突变理论的生态补偿标准动态核算模型便于应用,具有较高可靠性和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3.
张掖市生态功能分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规律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针对张掖市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利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在GIS支持下,对张掖市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了评价,明确了生态敏感性和服务功能重要性空间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将张掖市划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并提出了各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与措施,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4.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警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分析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警、应急监测和处理工作,通过对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的功能等方面的介绍,给出了一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监测和处理方面软件开发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5.
论文以典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为例,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工程法、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对其境内7种不同类型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持土壤(Es)、涵养水分(Ew)、固定CO2和释放O2(Ea)、维持营养物质循环(En)、净化环境(Ee)等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核算,初步估算出安塞县生态系统各服务功能的价值总量为3169870.46×104元,是其农林产品服务价值(Vp)的170倍。这一方面表明脆弱生态系统依然担当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其经济生产力提供了巨大的生态服务。各种服务价值的大小依次为En(占89.85%)、Ew(占4.39%)、Ea(占4.18%)、Vp(占0.58%)、Es(占0.81%)、Ee(占0.18%)。另一方面也充分反映出在该地区“生态生产力”与“经济生产力”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196.
As a special ecosystem, an urban forest park,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a regular “forest park”, is one of the key elements involved in improving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city. The “urban forest park” can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 living conditions by acting as a greenbelt. The Chengdu Longquan Mountain Urban Forest Park is a rare mountain urban forest park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city. This “urban forest park” not only provides more ecological products and maintains ecological security but also meets the growing needs of people for food,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spirituality. To comprehensively assess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the Chengdu Longquan Mountain Urban Forest Park, this study used the literature analogy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s to establish a targeted ecosystem service assessment system in this study area. In addition, combined with the hierarchical analysis method, the indicator system was tested, and the specific evaluation index was determined. In the Longquan Mountain Urban Forest Park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Index System, three first-level indicators, such as ecological material products (with a weight of 0.412 6), ecological regulation (0.327 5), and dwelling culture (0.259 9); eight secondary indicators, such as product production (0.206 3), resource supply (0.206 3), and biodiversity (0.194 4); and twenty-three tertiary indicators, such as air negative oxygen ion (0.154 7), habitat quality (0.095 9), and ecological health benefit (0.075 5),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weight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indicators, it was clear that the supply of ecological material products is the main service function in the Longquan Mountain Urban Forest Park ecosystem. Moreover, from the weights of the third indicator, the public’s cognition and concept of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of the “urban forest park” gradually shifted from the supply service of products and resources to cultural services. In summary,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assessment system designed for the Longquan Mountain Urban Forest Park in this study has certain feasibility and extensibility that lay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scientific assessment of ecological value and ecological value realization mechanism for other “forest parks” worldwide. © 2022 Author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97.
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以生态土壤为主体的工艺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20m3/d,整套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低于《污水排放综合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部分水质指标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98.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发展历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对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的流程、方法、指标体系建立给出了参考范例,并探讨了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在方法和技术上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主要包括评价方法的统一、生态过程价值的理解、计量参数修正、标准和体系的选择、对生态服务功能状态好坏分级评估。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还存在某些问题及有待今后发展的理论和方法来改进和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9.
在退耕还林工程背景下,以退耕还林实施后生态效果较显著的延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解译的三期影像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在2 km×2 km的格网尺度下测算延安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ESV),并结合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探讨ESV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时间变化特征及空间转移的关联性和异质性。延安市的实证分析显示:(1)1990-2015年间,ESV的增减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林地和草地ESV合计转入21.29亿元,且转入量主要发生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之后;(2)生态服务功能主要由林地和草地提供,ESV的时间变化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促进ESV的增长,2001-2015年间增长了5.34%;(3)空间探索性分析显示,ESV在格网尺度下呈现出显著的“南高北低”分布格局,并在空间上表现出正向的集聚性和依存性,ESV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效果比较明显,并且高高集聚区与林地、草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低低集聚区与耕地、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整体而言,延安市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和ESV的增减变化与推行退耕还林工程在时间上呼应、在空间上匹配,政府主导的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起到显著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以耕地为主的北部地区应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础上,注重农业生产与生态效益平衡,而林草资源丰富的南部地区则继续发挥生态屏障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0.
为准确快速评定现役桥梁的结构状态等级,结合桥梁工程检测规范和结构特征参数,从几何特征、材料性能、环境条件、作用类型等4个维度构建钢筋混凝土桥梁服役状态量化指标体系;基于动态分级聚类法(DGCM)和熵权综合排序法,建立桥梁结构服役状态的动态聚类评定模型;采用该模型对11座桥梁进行状态评定,并将评定结果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佳聚类数目下的桥梁分类结果与另2种方法的结果完全一致;相比既有的规范标准方法,用所建模型能够更加准确科学地评定桥梁的实际服役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