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3篇
环保管理   126篇
综合类   53篇
基础理论   40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环境伦理学坚持内在属性的理论,把价值看成是自然价值。自然价值被事物的内在属性所决定。它的存在,乃是自然自身创造性的一种结果。自然价值表现着自然自身的特质关系,它是一种客观价值。与人的评价系统无关。另一方面,环境伦理学又坚持了人的主体性,在罗尔斯顿那里,审美价值是需要人的主体介入才可以形成的,而人们的情感体验又是价值产生的基本条件。这样,环境伦理学也就确定了双重的价值关系,它的理论也就具有了二元论的倾向。  相似文献   
42.
摩尔在伦理学原理一书中,首次分析了传统伦理学关于善的那种性质。指出善并不是一种自然之属性。而是一种非自然的属性。在严格的意义上说,善是不可定义的。并认为传统伦理学是犯了一种自然主义的谬误。摩尔的理论也波及到环境伦理学,特别是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理论受到了挑战。罗尔斯顿对自然主义的批评作出了回应。他把伦理义务的条件置于科学规律之前,并站在自然主义的立场上,指出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才是一切价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43.
44.
环境伦理学的目的性理论有其内在的矛盾。一是它没能说清自然的整体目的与个体目的之间的关系,它们是从属的关系,还是各自独立的关系?二是它在坚持自然目的性的时侯,忽略了人的精神目的性。当它去解释自然事件时,用的是前一种关系,而当它去解释人类的精神事件时,又用了后一种关系.在这个地方,罗尔斯顿的理论陷入了二元论。  相似文献   
45.
病虫害综合防治(1PM)技术旨在结合生物、农学及物理防治方法,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农业劳动者健康和生态环境.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启动实施的“中国含滴滴涕三氯杀螨醇生产控制及IPM技术替代全额示范项目”为例,系统分析影响农户参与IPM培训积极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户种植规模对农户参与IPM培训的积极性影响显著,学员性别和年龄不是影响其参加培训积极性的显著因素;学员参加培训的次数越多,其对IPM技术的采纳率越高.农民田间学校应更多地吸收老人和妇女参加三氯杀螨醇替代技术及IPM培训  相似文献   
46.
SUMMARY

Coral atolls, as visitor destinations, have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in the literature of tourism on mid-oceanic islands. However, the current trend of nature-based tourism, which involves travelling to relatively remote and undisturbed places, makes the atolls a desirable destin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ways of how appropriate tourism can be introduced to atoll society within the context of traditional resource us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mediate technologies. With the acceptance of a code of ethics for tourist behaviour and technologies aimed at reducing dependency of foreign imports, atoll tourism could become a viable economic alternative to the continued over-exploitation of marine resources.  相似文献   
47.
桓台县是华北平原的具有代表性的高产粮区,长期集约化的农业耕作模式,导致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大幅上升,威胁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为更好地保护地下水,降低农业生产对地下水的污染,在2007年春季对桓台县323位农民进行了地下水保护意愿调查,分别对农民农业生产环保意识、改善地下水污染的意愿和农民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多数农民担心地下水污染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仅少数的农民了解不合理的农业耕作会导致地下水的污染;大多数农民乐意接受新型环保肥料,但是接近一半的农民表示当地缺乏农技人员的指导;多数农民表示愿意加入农业生产协会以改善农业生产方式,但是农民对于农业所造成的地下水污染责任意识不强;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状况越高的农民地下水保护意识越强,越容易接受改善农业生产模式,责任心相对也较强。建议在桓台县加大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宣传和投入力度的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健全地下水水质监控与监管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48.
对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的动物伦理教育进行了总结,提出动物伦理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的观点,指出动物伦理教育不仅事关动物,而且关系到大学生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49.
Hunt MR 《Disasters》2011,35(3):606-622
Expatriate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frequently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responses to natural disasters and humanitarian emergencies. This field of practice presents important clinical, logistical and ethical challenges for clinicians.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ethics of health care practice in humanitarian contexts. It examines features that contribute to forming the moral landscape of humanitarian work, and discusses normative guidelines and approaches that are relevant for this work. These tools and frameworks provide important ethics resources for humanitarian settings. Finally, it elaborates a set of questions that can aid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as they analyse ethical issues that they experience in the field. The proposed process can assist clinicians as they seek to establish their moral bearings in situations of ethical complexity and uncertainty. Identifying and developing ethics resources and vocabulary for clinical practice in humanitarian work will help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provide ethically sound care to patients and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50.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Harm Principle can be viewedas the moral basis on which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food iscurrently regulated. It is then argued (a) that the concept ofharm cannot be specified in such a manner as to render the HarmPrinciple a plausible political principle, so this principlecannot be used to justify existing regulation; and (b) that evenif the Harm Principle were a plausible political principle, itcould not be used alone in the regulation of GM food, since itdoes not express a concern for the expected benefits of suchfo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